用于组合梁两跨连做的背索式架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010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组合梁两跨连做的背索式架桥机,包括架桥机本体,所述架桥机本体的支撑横梁上设置有前支腿、中支腿和后支腿,所述前支腿外侧的支撑横梁长度为单跨钢梁长度的0.2‑0.3倍,所述中支腿为两对沿纵桥向滑动设置的伸缩式支腿,与中支腿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横梁背脊上设置有钢塔,所述钢塔通过多根斜拉索与支撑横梁相连;支撑横梁上设置有沿顺桥向移动的滑动起吊装置,支撑横梁上还设置有多组沿桥长方向间隔设置的提升吊索装置,支撑横梁下方则设置有运梁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架桥机尾部增设加长段,提升了设备的吊装距离,适应了两跨连续架设浇筑的需求。

Back cable bridge erecting machine for two span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composite bea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组合梁两跨连做的背索式架桥机
本技术涉及钢混组合梁的吊装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组合梁两跨连做的背索式架桥机。
技术介绍
钢混组合桥梁具有自重较轻、跨越能力较大和施工进度快等多项优点,在交通建设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目前国家大力推进钢混组合梁桥的建设,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支架施工法、顶推施工法和架桥机施工法三种。其中,架桥机施工法施工速度相对较快,前期的钢梁和桥面板自重均由钢梁承担,桥面板不受力,后期荷载作用时,组合结构整体受力,综合优势十分明显。然而,现有架桥机在进行吊装施工时,每次仅吊装一跨的钢梁,然后安装桥面板,再现浇桥面板湿接缝部分,即采用逐孔施工的办法。由于每次架设完一跨钢梁后,需要等待横向桥面板湿接缝浇筑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跨的施工,因此,桥面板湿接缝环节的施工速度,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其次,钢混组合梁多采用等跨布置的方式,因此边跨受力最为不利,而且还要预防墩顶负弯矩区出现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组合梁两跨连做的背索式架桥机,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架桥机施工存在设备利用率较低、施工速度慢以及钢梁和边跨受力不利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组合梁两跨连做的背索式架桥机,包括架桥机本体,所述架桥机本体的支撑横梁上设置有前支腿、中支腿和后支腿,所述前支腿外侧的支撑横梁长度为单跨钢梁长度的0.2-0.3倍,所述中支腿为两对沿纵桥向滑动设置的伸缩式支腿,与中支腿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横梁背脊上设置有钢塔,所述钢塔通过多根斜拉索与支撑横梁相连;支撑横梁上设置有沿顺桥向移动的滑动起吊装置,支撑横梁上还设置有多组沿桥长方向间隔设置的提升吊索装置,支撑横梁下方则设置有运梁车。所述钢塔高度为单跨钢梁长度的1/3,钢塔两侧分别设置有4-6根所述斜拉索。每个所述中支腿顶部均通过电机驱动的纵向行走轮与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底面的滑轨相连,且中支腿和支撑横梁之间设置有活动式拴扣。所述滑动起吊装置包括顶部设置有电动收绳机的移动横梁,所述移动横梁通过纵向导轨与所述支撑横梁相连,与所述电动收绳机相连的吊装横梁上设置有起吊挂钩。每个所述提升吊索装置均包括收卷机,所述收卷机通过横桥向设置的滑轮与所述支撑横梁相连,收卷机的吊索末端设置有吊扣。所述提升吊索装置间隔分布在前支腿和后支腿之间的支撑横梁上。所述单跨钢梁长度为70-150m。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组合梁两跨连做的背索式架桥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架桥机尾部增设加长段,提升了设备的吊装距离,适应了两跨连续架设浇筑的需求,与现有设备相比,其优点体现在:1)本技术利用吊装设备背部设钢塔和拉索的形式,提高了吊装设备的吊装强度和运输距离,提高吊装设备的利用率;2)本技术可以配合新型的两跨连做施工方式,即以相邻两跨钢梁为单位,连续性吊装,一次性浇筑两跨的桥面板湿接缝,整个施工速度提高了一倍,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节省了工程施工费用,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3)本技术可以配合新型的两跨连做施工方式,首先进行钢主梁的纵向连接,完成“简支变连续”的体系转换,然后再通过吊索进行反拉、安装桥面板,即:架设钢主梁→简支变连续→安装桥面板;与以往的施工方式(架设钢主梁→安装桥面板→简支变连续)相比,可以提高连续跨径中钢主梁的整体受力性能,对于边跨的受力产生改善;4)本技术为了配合新型的两跨连做施工方式,中支腿纵桥向设置为两对,通过顺桥向的依次移动,解决了两跨连续架设中墩顶主梁接头处架桥机的站位问题。当架设钢梁时,中间双支腿支撑在墩顶钢梁底板位置;当浇筑桥面板湿接缝时,中间双支腿支撑在墩顶两侧的预制桥面板上,有效解决了连续架设钢梁时,墩顶位置钢梁接头处架桥机的站位,保证了施工空间,经济高效;5)通过本技术的架桥机吊索对相邻两跨钢梁进行同时提拉时,改善了安装预制桥面板、现浇桥面板湿接缝时边跨钢梁的受力,另外,通过调整吊索索力,采用墩顶附近的索力大于跨中索力的方案,解除吊索拉力以后在墩顶范围内形成预压力,改善了墩顶负弯矩区开裂的问题。综上,使用本技术可以实现两跨连做,大幅提升钢混组合桥梁的施工进度,改善桥梁组合结构的受力状态,在长大跨径钢混组合桥梁的施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省略运梁车)。图2是图1的A-A向放大视图(吊装钢梁,省略钢塔和斜拉索)。图3是架桥机吊装钢梁时的工作示意图。图4是图1的A-A向放大视图(浇筑桥面板,省略钢塔和斜拉索)。图5是架桥机浇筑桥面板时的工作示意图。图6是图1中中支腿与支撑横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组合梁两跨连做的背索式架桥机,包括架桥机,架桥机的支撑横梁1上设置有前支腿2、中支腿3和后支腿4。为了提高架桥机的吊升运输距离,前支腿2外侧的支撑横梁1长度(即加长段)为单跨钢梁长度的0.2-0.3倍,且单跨钢梁长度一般为70-150m。为了解决两跨钢梁连续吊装时中支腿3的站位问题,中支腿3为两对沿纵桥向滑动设置的伸缩式支腿,每个中支腿3顶部均通过电机3.1驱动的纵向行走轮3.2与设置在支撑横梁1底面的滑轨3.3相连,且中支腿3和支撑横梁1之间设置有用于锁定位置的活动式拴扣3.4(见图6)。当架设钢梁时,两对中支腿3全部支撑在墩顶已架设的钢梁底板位置(见图2);当浇筑桥面板湿接缝时,两对中支腿3分别支撑在墩顶左右两侧的预制桥面板上(见图4)。为了提高架桥机的吊装强度,与中支腿2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横梁1背脊上焊接有钢塔5,钢塔5通过多根斜拉索6与支撑横梁1相连。一般地,钢塔5高度为单跨钢梁长度的1/3,钢塔5两侧分别设置有4-6根斜拉索6。通过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使架桥机的吊装强度提高40%左右,同时,使最大运输距离提升至150m。支撑横梁1中心安装有可沿顺桥向和横桥向移动的滑动起吊装置7,其包括一对位于支撑横梁1上的纵向导轨,纵向导轨上滑动设置有顶部带有电动收绳机的移动横梁,与电动收绳机相连的吊装横梁上安装有用于吊装钢梁的起吊挂钩。在前支腿2和后支腿4之间的支撑横梁1上还安装有多组沿桥长方向间隔设置的提升吊索装置,每组提升吊索装置至少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滑动起吊装置7两侧。具体地,每个提升吊索装置均包括收卷机8.1,收卷机8.1通过带有锁止卡块的横桥向滑轮与支撑横梁1相连,收卷机8.1的吊索8.2末端设置有吊扣8.3。为了改善墩顶负弯矩区开裂的问题,使用时,按照提升吊索装置所处的位置,分为墩顶区和跨中区,且墩顶提升吊索装置的索力值F1和跨中吊索装置的索力值F2大小不同。此外,支撑横梁1下方还设置有运梁车9。使用本技术可以实施新型的两跨连做的钢混组合桥梁施工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根据桥梁设计方案,预制钢梁单元,并在每个钢梁翼缘上设置临时吊片;第二步,待桥梁基桩、桥墩施工完毕后,使架桥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组合梁两跨连做的背索式架桥机,包括架桥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桥机本体的支撑横梁上设置有前支腿、中支腿和后支腿,所述前支腿外侧的支撑横梁长度为单跨钢梁长度的0.2-0.3倍,所述中支腿为两对沿纵桥向滑动设置的伸缩式支腿,与中支腿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横梁背脊上设置有钢塔,所述钢塔通过多根斜拉索与支撑横梁相连;支撑横梁上设置有沿顺桥向移动的滑动起吊装置,支撑横梁上还设置有多组沿桥长方向间隔设置的提升吊索装置,支撑横梁下方则设置有运梁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组合梁两跨连做的背索式架桥机,包括架桥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桥机本体的支撑横梁上设置有前支腿、中支腿和后支腿,所述前支腿外侧的支撑横梁长度为单跨钢梁长度的0.2-0.3倍,所述中支腿为两对沿纵桥向滑动设置的伸缩式支腿,与中支腿位置相对应的支撑横梁背脊上设置有钢塔,所述钢塔通过多根斜拉索与支撑横梁相连;支撑横梁上设置有沿顺桥向移动的滑动起吊装置,支撑横梁上还设置有多组沿桥长方向间隔设置的提升吊索装置,支撑横梁下方则设置有运梁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梁两跨连做的背索式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塔高度为单跨钢梁长度的1/3,钢塔两侧分别设置有4-6根所述斜拉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梁两跨连做的背索式架桥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支腿顶部均通过电机驱动的纵向行走轮与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斐然张海啸袁波傅立军郭小帅雷刚王康屈安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汤意李斐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