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万胜专利>正文

一种曲线牵伸系统的曲线嵌合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9889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曲线牵伸系统的曲线嵌合结构,包括曲线管和控制板,曲线管的上端面依次包括凸起曲面段、弧形下凹槽和水平面段;凸起曲面段的高度高于水平面段;控制板的下端面依次包括弧形内凹槽、弧形凸起段和端面段,弧形内凹槽的端部设置有控制接触端,端面段为内凹的曲面结构;在工作状态,凸起曲面段嵌入弧形内凹槽,弧形凸起段嵌入弧形下凹槽,水平面段与端面段之间形成敞口,控制接触端的高度低于凸起曲面段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纱线施加充分的牵伸力,且牵伸力比较稳定;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合理的分配摩擦立场,使得中间摩擦控制区域向后延伸,对纱线的控制时间加长,解决了毛羽等细节的产生的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曲线牵伸系统的曲线嵌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细纱机的牵伸系统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应用于细纱机上的一种曲线牵伸系统的曲线嵌合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各种新型纺织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应用于环锭纺细纱机的牵伸机构普遍采用双胶圈牵伸机构,而双胶圈牵伸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上下胶圈往往会出现速度差,这就会导致上下胶圈产生相互摩擦而产生静电,而由于上下胶圈均是不良导体,静电易聚集在胶圈上,纤维束通过时就会使其带上静电,从而导致纤维束缠绕胶辊、胶圈、罗拉,同时纤维之间因静电产生相互排斥又使得纤维束更亦分散,边纤维更亦离开纤维束成飞花、大量增加有害毛羽和纺纱断头等问题;此外,现有的牵伸系统的牵伸过程中牵伸力不稳定,而稳定的牵伸力是保证正常牵伸和成纱质量的关键所在,较大的牵伸力波动难以满足正常牵伸过程中握持力始终大于牵伸力,纤维的引导必须大于控制力的控制要求,会恶化成纱质量。针对上述问题,CN107675303A公开了一种细纱机的DS曲线牵伸系统,采用了网格圈和曲线控制结构,其中的曲线管上端面的曲面结构包括沿曲线管长度方向延伸的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线牵伸系统的曲线嵌合结构,包括曲线管(10)和控制板(20),该曲线牵伸系统包括中心轴线相互平行的前罗拉(30)和中罗拉(40),前罗拉(30)的上部对应设置有前皮辊(31),中罗拉(40)的上部对应设置有中皮辊(41),所述曲线管(10)设置于前罗拉(30)与中罗拉(40)之间,所述控制板(20)设置于前皮辊(31)与中皮辊(4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管的上端面依次包括沿着所述曲线管(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曲面段(11)、弧形下凹槽(12)和水平面段(13),所述弧形下凹槽(12)分别与所述凸起曲面段(11)、水平面段(13)顺滑连接,所述凸起曲面段(11)靠近所述前罗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线牵伸系统的曲线嵌合结构,包括曲线管(10)和控制板(20),该曲线牵伸系统包括中心轴线相互平行的前罗拉(30)和中罗拉(40),前罗拉(30)的上部对应设置有前皮辊(31),中罗拉(40)的上部对应设置有中皮辊(41),所述曲线管(10)设置于前罗拉(30)与中罗拉(40)之间,所述控制板(20)设置于前皮辊(31)与中皮辊(4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管的上端面依次包括沿着所述曲线管(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曲面段(11)、弧形下凹槽(12)和水平面段(13),所述弧形下凹槽(12)分别与所述凸起曲面段(11)、水平面段(13)顺滑连接,所述凸起曲面段(11)靠近所述前罗拉(30)设置,所述水平面段(13)靠近所述中罗拉(40)设置;所述凸起曲面段(11)与所述水平面段(13)具有高度差d,并且所述凸起曲面段(11)的高度高于所述水平面段(13);所述控制板(20)的下端面依次包括沿所述控制板(20)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内凹槽(21)、弧形凸起段(22)和端面段(23),所述弧形内凹槽(21)的端部设置有控制接触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隆棣邓万胜董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邓万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