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ε-聚赖氨酸的提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9779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ε‑聚赖氨酸的提取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发酵液储蓄罐、微滤膜装置、离交吸附装置、解吸装置、活性炭脱色装置、纳滤浓缩装置、喷干装置以及接料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具有更低的基建成本,且自动化程度高,控制过程简单,人员劳动强度和使用量大大减少,可节省50%的人工费用,经济效益显著。另外,该提取装置可批量稳定生产高浓度、高效价的ε‑聚赖氨酸产品,且产品质量稳定,ε‑聚赖氨酸的回收率在96.2%以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回收率和过滤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ε-聚赖氨酸的提取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物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ε-聚赖氨酸的提取装置。
技术介绍
1977年日本学者S.Shima和H.Sakai在从微生物中筛选Dragendo~Positive(简写为DP)物质的过程中,发现一株放线菌No.346能产生大量而稳定的DP物质,通过对酸水解产物的分析及结构分析,证实该DP物质是一种含有25-30个赖氨酸残基的同型单体聚合物,称为ε-多聚赖氨酸(ε-PL)。ε-聚赖氨酸是一种具有抑菌功效的多肽,这种生物防腐剂在80年代就首次应用于食品防腐。ε-聚赖氨酸能在人体内分解为赖氨酸,而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允许在食品中强化的氨基酸。因此ε-聚赖氨酸是一种营养型抑菌剂,安全性高于其他化学防腐剂,其急性口服毒性为5g/kg。ε-聚赖氨酸抑菌谱广,对于酵母属的尖锐假丝酵母菌、法红酵母菌、产膜毕氏酵母、玫瑰掷孢酵母;革兰氏阳性菌中的耐热脂肪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产气节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聚赖氨酸对革兰氏阳性的微球菌,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ε-聚赖氨酸的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液储蓄罐(1)、用于过滤的微滤膜装置(2)、用于提纯的离交吸附装置(3)、解吸装置(4)、活性炭脱色装置(5)、用于浓缩的纳滤浓缩装置(6)、喷干装置(7)以及接料装置(12);/n其中,所述发酵液储蓄罐(1)中的料液通过微滤膜装置进液管(13)进入微滤膜装置(2)中;/n所述微滤膜装置(2)的截留液通过微滤膜装置回流管(14)返回微滤膜装置(2)中,透过液通过离交吸附装置进液管(15)进入离交吸附装置(3)内;/n所述离交吸附装置(3)中的吸附树脂对料液中的ε-聚赖氨酸进行吸附,然后通过解吸装置进料管(16)将吸附有ε-聚赖氨酸的吸附树脂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ε-聚赖氨酸的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液储蓄罐(1)、用于过滤的微滤膜装置(2)、用于提纯的离交吸附装置(3)、解吸装置(4)、活性炭脱色装置(5)、用于浓缩的纳滤浓缩装置(6)、喷干装置(7)以及接料装置(12);
其中,所述发酵液储蓄罐(1)中的料液通过微滤膜装置进液管(13)进入微滤膜装置(2)中;
所述微滤膜装置(2)的截留液通过微滤膜装置回流管(14)返回微滤膜装置(2)中,透过液通过离交吸附装置进液管(15)进入离交吸附装置(3)内;
所述离交吸附装置(3)中的吸附树脂对料液中的ε-聚赖氨酸进行吸附,然后通过解吸装置进料管(16)将吸附有ε-聚赖氨酸的吸附树脂引入解吸装置(4)内解吸;
所述解吸装置(4)内的氯化钠溶液对树脂中的ε-聚赖氨酸进行解析,然后通过活性炭脱色装置进料管(17)进入活性炭脱色装置(5)内脱色;
所述活性炭脱色装置(5)内脱色的料液通过纳滤浓缩装置进料管(18)进入纳滤浓缩装置(6)内;
所述纳滤浓缩装置(6)的截留液浓缩后通过喷干装置进料管(19)进入喷干装置(7)内,透过液通过排料管(20)向外排出;
所述喷干装置(7)内干燥的物料通过接料管(21)进入接料装置(12)内收集储存。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威陈磊刘怀红张南南李国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久安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