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金钟专利>正文

对流式排油烟机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366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流式排油烟机构造,其在第一风箱内部设有流道,并外接有抽风机,该流道形成有吸风口,并于流道二侧设有滑轨,以供活动挡板于滑轨内滑移,从而可调整吸风口的高度;又在第二风箱内设有第三流道,该第三流道设有向下的出风口,并外接有吹风机,以供向下产生气流墙,从而达到完全排净油烟的作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流式排油烟机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所使用的抽油烟机构造,主要系于风箱内设有扇叶,借由扇叶转动时,可以将油烟抽取,而排出室外,以避免因吸入的油烟过多,而危害到人体健康,以及造成油垢沾黏于壁上,而清洗不易。但由于风箱与瓦斯炉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当风扇所产生的吸力不足时,则油烟会四处飞散,而无法完全被排出,以致失去排放油烟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完全排净油烟的对流式排油烟机构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对流式排油烟机构造,它包括第一风箱、活动挡板及第二风箱;该第一风箱内部设有流道,该流道外接有抽风机,且其一端形成有吸风口,另于流道二侧设有滑轨;该活动挡板设入于第一风箱的滑轨内,以供滑移调整吸风口的高度;该第二风箱设于第一风箱的上方处,该第二风箱内设有第三流道,该第三流道则贯穿设有向下的出风口,又该第三流道外接有吹风机。该滑轨侧边设有挡片,该挡片上设有若干卡槽,所述活动挡板的侧边设有卡柱,以供卡入于滑轨的卡槽内定位。该出风口沿着第二风箱的周缘形成ㄇ字形排列,以向下形成气流墙。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实施例确实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在第一风箱的流道内设有滑轨,以供活动挡板于其中滑移,借以调整第一风箱吸风口的高度,从而可视不同锅具所产生的油烟高度,予以迅速排放。2.本技术借由第二风箱周缘的出风口设成ㄇ字形排列,可供向下吹出形成一道气流墙,从而将锅具予以完全围住,借以避免油烟外散,以达到完全排净油烟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构造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构造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滑轨构造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出风口排列构造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出风口产生气流墙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调整活动挡板位置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第一风箱 11 第一流道 12 第二流道13 抽风机 14 吸风口 15 滑轨16 挡片 17 卡槽 2活动挡板21 卡柱 3第二风箱 31 第三流道32 出风口 33 吹风机 A锅具B 锅具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第一风箱1、活动挡板2及第二风箱3,其中所述第一风箱1,其内部设有第一、二流道11、12,该第一、二流道11、12上方处共同外接有抽风机13,又第一、二流道11、12的底部则形成有一吸风口14,而于第一、二流道11、12的二侧分别设有“”形的滑轨15,如图3所示,该滑轨15二侧设有挡片16,其中一挡片16上等距设有若干倾斜状的卡槽17。所述活动挡板2,其设入于第一风箱1的滑轨15内,以供调整吸风14的高度,该活动挡板2二侧上、下位置处分别设有卡柱21,以供卡入于滑轨15的卡槽17内。所述第二风箱3,其设于第一风箱1的上方位置处,该第二风箱3内设有第三流道31,该第三流道31则连接设有若干贯穿第二风箱3底部的出风口32,该等出风口32沿着第二风箱3的周缘形成ㄇ字形排列〔如图4所示〕,又第三流道31外接设有吹风机33。使用时,如图5所示,当使用于适当高度的锅具A进行烹煮时,则可借由该第一风箱1所外接的抽风机13进行抽风,并于第一、二流道11、12内产生一吸力,使烹煮锅具A时所产生的油烟,可以被第一、二流道11、12内所产生的吸力,通过第一、二流道11、12的吸风口14吸入,而被抽风机13排出,又第二风箱3可借由吹风机33在第三流道31内吹送,并由第二风箱3周缘的出风口32向下吹出而形成气流,由于该等出风口32系呈ㄇ字形排列,故可向下形成一道气流墙〔如图6所示〕,从而将锅具A予以完全围住,借以避免油烟外散,以达到完全排净油烟的目的。又当本技术使用于高度较低的锅具B时,如图7所示,可将该第一风箱1相对于锅具B的第一流道11或第二流道12的二侧滑轨15内的活动挡板2,向上且向后推动,使该活动挡板2二侧的卡柱21可以脱离滑轨15的卡槽17,然后视锅具B的高度,而拉动活动挡板2至适当的高度,从而将吸风口14调整至适当的高度,然后将活动挡板2向下且向前推动,使该活动挡板2二侧的卡柱21,可以卡入相对应的卡槽17内,如此,再借由该第一风箱1所外接的抽风机13进行抽风,于第一、二流道11、12内产生吸力,使烹煮锅具B时所产生的油烟,可以被第一流道11或第二流道12内所产生的吸力,透过第一流道11或第二流道12之吸风口14吸入,而被抽风机13排出,又第二风箱3可借由吹风机33于第三流道31内吹送产生气流,并由第二风箱3周缘的出风口32向下吹出气流,同样可向下形成一道气流墙,从而将锅具B予以完全围住,借以避免油烟外散,故本技术可视不同锅具所产生的油烟,而移动活动挡板2,以调整吸风口14的高度,借以可达到完全排净油烟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对流式排油烟机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风箱,其内部设有流道,该流道外接有抽风机,且其一端形成有吸风口,另于流道二侧设有滑轨;活动挡板,其设入于第一风箱的滑轨内,以供滑移调整吸风口的高度;第二风箱,其设于第一风箱的上方处,该第二风箱内设有第三流道,该第三流道则贯穿设有向下的出风口,又该第三流道外接有吹风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式排油烟机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滑轨侧边设有挡片,该挡片上设有若干卡槽,所述活动挡板的侧边设有卡柱,以供卡入于滑轨的卡槽内定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式排油烟机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出风口沿着第二风箱的周缘形成ㄇ字形排列,以向下形成气流墙。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流式排油烟机构造,其在第一风箱内部设有流道,并外接有抽风机,该流道形成有吸风口,并于流道二侧设有滑轨,以供活动挡板于滑轨内滑移,从而可调整吸风口的高度;又在第二风箱内设有第三流道,该第三流道设有向下的出风口,并外接有吹风机,以供向下产生气流墙,从而达到完全排净油烟的作用。文档编号F24C15/20GK2869640SQ20052006612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9日专利技术者施金钟 申请人:施金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流式排油烟机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风箱,其内部设有流道,该流道外接有抽风机,且其一端形成有吸风口,另于流道二侧设有滑轨;活动挡板,其设入于第一风箱的滑轨内,以供滑移调整吸风口的高度;第二风箱,其设于第一风 箱的上方处,该第二风箱内设有第三流道,该第三流道则贯穿设有向下的出风口,又该第三流道外接有吹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金钟
申请(专利权)人:施金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