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遮物帘中间连接可自动回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00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折叠式遮物帘中间连接可自动回正机构,其使得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两个相向端面在装车状态下不会发生偏移,确保整个帘布的平整状态。左中封盖、右中封盖分别为两侧帘布的内端封盖,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底部相向位置分别设置有转轴定位套,转轴插装连接两组转轴定位套的对应定位孔,左中封盖、右中封盖以转轴为中心轴绕转布置,装车状态下的左中封盖朝向右中封盖的第一端面上布置有若干第一凹凸结构,装车状态下的右中封盖朝向左中封盖的第二端面上布置有若干第二凹凸结构,第一凹凸结构的第一凸起部分对应于第二凹凸结构的第二内凹部分对应设置,第一凹凸结构的第一内凹部分对应于第二凹凸结构的第二凸起部分对应设置。

The middle connection of folding curtain can automatically return to the normal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遮物帘中间连接可自动回正机构
本技术涉及遮物帘结构的
,具体为折叠式遮物帘中间连接可自动回正机构。
技术介绍
遮物帘应用于汽车内饰,既美观和实用功能于一体,然而现有的遮物帘其在收卷后,拉手部分及部分帘体向前凸起,进而使得后续在放置大件行李的时候,对后行李箱空间产生一定的干扰,此外,当需要放置更大型的心里时,需要将遮物帘拆下,此时,拆装下的遮物帘的长度使得其不易存放,反而影响了后行李箱的空间,故设计出了长度方向可折叠的折叠式遮物帘。然而现有的遮物帘的在装车状态下其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两个相向端面互相紧贴设置,在行车过程中会发生平面向的偏移,进而使得整个帘布的状态不平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折叠式遮物帘中间连接可自动回正机构,其使得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两个相向端面在装车状态下不会发生偏移,确保整个帘布的平整状态。折叠式遮物帘中间连接可自动回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左中封盖、右中封盖,所述左中封盖、右中封盖分别为两侧帘布的内端封盖,所述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底部相向位置分别设置有转轴定位套,转轴插装连接两组所述转轴定位套的对应定位孔,所述左中封盖、右中封盖以转轴为中心轴绕转布置,装车状态下的所述左中封盖朝向所述右中封盖的第一端面上布置有若干第一凹凸结构,装车状态下的所述右中封盖朝向所述左中封盖的第二端面上布置有若干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第一凸起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第二内凹部分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第一内凹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第二凸起部分对应设置,装车状态下的第一端面的第一凹凸结构嵌合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凹凸结构布置。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沿着帘布拉伸展开方向顺次排布有多组有第一内凹部分、第一凸起部分,所述第一内凹部分、第二凸起部分自左中封盖的高度方向上端沿着至高度方向下端布置;所述第二凹凸结构沿着帘布拉伸展开方向顺次排布有多组有第二凸起部分、第二内凹部分,所述第二内凹部分、第二凸起部分自右中封盖的高度方向上端沿着至高度方向下端布置;所述第一内凹部分的内凹厚度部分为向外扩口的一对第一过渡斜面,所述第一过渡斜面的对应于相邻的第一凸起部分的位置即为所述第一凸起部分的外凸厚度部分的向外收口的过渡斜面;所述第二凸起部分的外凸厚度部分为向外收口的一对第二过渡斜面,所述第二过渡斜面的对应于相邻的第二内凹部分的位置即为所述第二内凹部分的内凹厚度部分的向外扩口的过渡斜面所述第一过渡斜面和第二过渡斜面的斜度相同,确保安装对位快捷可靠;所述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上表面的互相靠近位置组和形成锁扣安装槽,其中一个中封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小角度转动的锁柄,所述锁柄的内端设置有顶装的弹簧,锁附状态下、所述锁柄的外端的下凸锁扣锁附住另一个中封盖的锁附上凸内,弹簧顶住锁柄的内端,外力作用于锁柄的内端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后,锁柄的下凸锁扣脱离锁附上凸,所述左中封盖、右中封盖通过转轴进行绕转脱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装车状态下的左中封盖和右中封盖的相向布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通过第一凹凸结构、第二凹凸结构嵌合对位布置,完成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端面锁附,使得车辆在颠簸过程中,也能够自动回正,使得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两个相向端面在装车状态下不会发生偏移,确保整个帘布的平整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立体爆炸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车状态下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组装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左中封盖1、右中封盖2、转轴定位套3、第一端面4、第一凹凸结构5、第二端面6、第二凹凸结构7、第一凸起部分51、第一内凹部分52、第一过渡斜面53、第二凸起部分71、第二内凹部分72、第二过渡斜面73、锁扣安装槽8、锁柄9、弹簧10、锁附上凸11。具体实施方式折叠式遮物帘中间连接可自动回正机构,见图1、图2:其包括左中封盖1、右中封盖2,左中封盖1、右中封盖2分别为两侧帘布的内端封盖,左中封盖1、右中封盖2的底部相向位置分别设置有转轴定位套3,转轴(图中未画出、属于现有成熟结构)插装连接两组转轴定位套3的对应定位孔,左中封盖1、右中封盖2以转轴为中心轴绕转布置,装车状态下的左中封盖1朝向右中封盖2的第一端面4上布置有若干第一凹凸结构5,装车状态下的右中封盖2朝向左中封盖1的第二端面6上布置有若干第二凹凸结构7,第一凹凸结构5的第一凸起部分51对应于第二凹凸结构7的第二内凹部分72对应设置,第一凹凸结构5的第一内凹部分52对应于第二凹凸结构7的第二凸起部分71对应设置,装车状态下的第一端面4的第一凹凸结构5嵌合于第二端面6的第二凹凸结构7布置。第一凹凸结构5沿着帘布拉伸展开方向顺次排布有多组有第一内凹部分52、第一凸起部分51,第一内凹部分52、第二凸起部51分自左中封盖1的高度方向上端沿着至高度方向下端布置;第二凹凸结构7沿着帘布拉伸展开方向顺次排布有多组有第二凸起部分71、第二内凹部分72,第二内凹部分72、第二凸起部分71自右中封盖2的高度方向上端沿着至高度方向下端布置;第一内凹部分52的内凹厚度部分为向外扩口的一对第一过渡斜面53,第一过渡斜面53的对应于相邻的第一凸起部分51的位置即为第一凸起部分的外凸厚度部分的向外收口的过渡斜面;第二凸起部分71的外凸厚度部分为向外收口的一对第二过渡斜面73,第二过渡斜面73的对应于相邻的第二内凹部分72的位置即为第二内凹部分的内凹厚度部分的向外扩口的过渡斜面,第一过渡斜面53和第二过渡斜面73的斜度相同,确保安装对位快捷可靠;左中封盖1、右中封盖2的上表面的互相靠近位置组和形成锁扣安装槽8,其中一个中封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小角度转动的锁柄9,锁柄9的内端设置有顶装的弹簧10,锁附状态下、锁柄9的外端的下凸锁扣锁附住另一个中封盖的锁附上凸11内,弹簧10顶住锁柄9的内端,外力作用于锁柄9的内端克服弹簧10的作用力后,锁柄9的下凸锁扣脱离锁附上凸11,左中封盖1、右中封盖2通过转轴进行绕转脱离。其工作原理如下:装车状态下的左中封盖和右中封盖的相向布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通过第一凹凸结构、第二凹凸结构嵌合对位布置,完成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端面锁附,使得车辆在颠簸过程中,也能够自动回正,使得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两个相向端面在装车状态下不会发生偏移,确保整个帘布的平整状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折叠式遮物帘中间连接可自动回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左中封盖、右中封盖,所述左中封盖、右中封盖分别为两侧帘布的内端封盖,所述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底部相向位置分别设置有转轴定位套,转轴插装连接两组所述转轴定位套的对应定位孔,所述左中封盖、右中封盖以转轴为中心轴绕转布置,装车状态下的所述左中封盖朝向所述右中封盖的第一端面上布置有若干第一凹凸结构,装车状态下的所述右中封盖朝向所述左中封盖的第二端面上布置有若干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第一凸起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第二内凹部分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第一内凹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第二凸起部分对应设置,装车状态下的第一端面的第一凹凸结构嵌合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凹凸结构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折叠式遮物帘中间连接可自动回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左中封盖、右中封盖,所述左中封盖、右中封盖分别为两侧帘布的内端封盖,所述左中封盖、右中封盖的底部相向位置分别设置有转轴定位套,转轴插装连接两组所述转轴定位套的对应定位孔,所述左中封盖、右中封盖以转轴为中心轴绕转布置,装车状态下的所述左中封盖朝向所述右中封盖的第一端面上布置有若干第一凹凸结构,装车状态下的所述右中封盖朝向所述左中封盖的第二端面上布置有若干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第一凸起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第二内凹部分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第一内凹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第二凸起部分对应设置,装车状态下的第一端面的第一凹凸结构嵌合于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二凹凸结构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遮物帘中间连接可自动回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沿着帘布拉伸展开方向顺次排布有多组有第一内凹部分、第一凸起部分,所述第一内凹部分、第二凸起部分自左中封盖的高度方向上端沿着至高度方向下端布置;所述第二凹凸结构沿着帘布拉伸展开方向顺次排布有多组有第二凸起部分、第二内凹部分,所述第二内凹部分、第二凸起部分自右中封盖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奎闫伟楠季小庆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誉球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