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83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包括工作台、检测组件、支承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架、检测探针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检测架安装于工作台上并可沿机体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检测架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检测探针安装于检测架上并可沿检测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检测探针沿检测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支承组件安装于工作台上,支承组件用于支承工件并带动工件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检测组件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其可自动进行故障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故障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而新能源汽车的故障通常包括动力电池系统故障、动力电机驱动系统故障、充电系统故障等,而其中最常见的为动力电池系统故障。现有的为了教学,不可能将整台汽车放置于台面进行故障诊断,故一般会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拆卸,放置在试验台上进行故障诊断,以便于教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其可自动进行故障检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包括工作台、检测组件、支承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架、检测探针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检测架安装于工作台上并可沿机体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检测架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检测探针安装于检测架上并可沿检测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检测探针沿检测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支承组件安装于工作台上,支承组件用于支承工件并带动工件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检测组件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承组件包括底座、支承台以及连接臂,所述底座固接于工作台上,支承台的一端铰接于底座的一端;底座的另一端螺接有螺栓;所述连接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承台的另一端;连接臂的另一端设有滑槽;滑槽沿连接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螺栓穿接于所述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支承台上设有多个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的两侧还铰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可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工作台的端面转动;所述支承组件位于两个抵接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架上设有安装座,所述检测探针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与检测架的顶端直接连接有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缸体固接于检测架上;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安装座固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滑块;所述检测架上设有滑轨;所述滑块与滑轨滑动配合。进一步地,安装座上固接有检测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滑台,所述检测架固接于电动滑台的滑台上。进一步地,所述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还包括机架、安装架以及第三驱动机构,所述安装架枢接于机架上,第三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架转动;所述工作台固接于安装架的底端;所述安装架的顶端可转动的安装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摄像头。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具以及夹具电机,所述两个夹具分别安装于安装架的顶端两侧,夹具电机用于带动夹具转动,两个夹具之间夹持用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多个摄像头以及显示屏,所述多个摄像头用于对工作台进行拍摄并传送图像信号;所述显示屏用于接收所述图像信号。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开始有多个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轴、第一伞齿以及第二伞齿,所述电机的机体固接于机架上,所述第一伞齿固接于电机的转轴;所述第二伞齿与第一伞齿啮合;所述传动轴与第二伞齿固接;所述安装架与传动轴的顶端固接。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可将新能源动力电池放置在工作台的支承组件上,通过检测架上的检测探针对动力电池的不同线路进行检测,进行故障诊断;而检测架可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运动,因而可分段进行故障诊断。与此同时,检测探针的高度可在第二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灵活调整。另外,支撑组件可带动动力电池转动,调整检测角度,自动进行故障检测,便于现场教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机架;10、工作台;11、抵接块;20、检测组件;21、检测架;22、检测探针;23、弹簧;24、安装座;25、检测灯;30、电动滑台;40、支承组件;41、底座;411、螺栓;42、支承台;43、连接臂;431、滑槽;50、夹持组件;51、夹具电机;52、夹具;53、安装板;54、摄像头;60、第三驱动机构;61、第一伞齿;62、第二伞齿;63、传动轴;70、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包括工作台10、检测组件20、支承组件40以及第一驱动机构,具体检测组件20包括检测架21、检测探针22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将检测架21安装于工作台10上,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检测架21可沿工作台10的长度方向运动。上述检测探针22安装于检测架21上,在第二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检测架21可沿检测架21的高度方向运动。另外,上述支承组件40安装于工作台10上,支承组件40用于支承工件,支承组件40可带动工件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检测组件20转动。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时,可将待检修的动力电池放置在工作台10上的支承组件40上,将动力电机的电源线路可与外部电路连接,在进行故障诊断时,可启动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检测架21运动至动力电池的检修线路上方,然后第二驱动机构可带动检测探针22向下运动,如此,通过检测架21上的检测探针22对动力电池的不同线路进行检测,进行故障诊断;而检测架21可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运动,因而可分段进行故障诊断。与此同时,检测探针22的高度可在第二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灵活调整。另外,支撑组件可带动动力电池转动,调整检测角度,自动进行故障检测,便于现场教学。当然,上述检测探针22可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用于电路故障诊断的探针来实现。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上述支承组件40包括底座41、支承台42以及连接臂43,将底座41通过螺钉固接于工作台10上,而支承台42的一端铰接于底座41的一端;底座41的另一端螺接有螺栓411;连接臂43的一端可铰接于支承台42的另一端。具体在连接臂43的另一端设有滑槽431;滑槽431沿连接臂43的长度方向延伸;螺栓411穿接于滑槽431内并可沿滑槽431滑动;支承台42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在进行动力电池的安装时,可将动力电池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承台42上的多个安装孔内,在动力电池需要转动时,可使支承座相对底座41转动,转动至需要的角度时,可通过将螺栓411拧紧,连接臂43便可固定,使支承台42相对底座41固定。当然,再次调节时,将螺栓411拧松,螺栓411便可在滑槽431内滑动,便于支承台42转动。优选的,还可在工作台10的两侧还铰接有抵接块11,该抵接块11可向着靠近或者远离工作台10的端面转动,而支承组件40位于两个抵接块11之间。如此,在动力电池在水平状态进行故障诊断时,可使动力电池的壳体周沿位于抵接块11和工作台10的端面之间,抵接块11可向着靠近工作台10转动,抵接在动力电池的壳体上,进一步稳定动力电池的安装结构。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检测组件、支承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架、检测探针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检测架安装于工作台上并可沿机体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检测架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检测探针安装于检测架上并可沿检测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检测探针沿检测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支承组件安装于工作台上,支承组件用于支承工件并带动工件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检测组件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检测组件、支承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架、检测探针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检测架安装于工作台上并可沿机体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检测架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检测探针安装于检测架上并可沿检测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检测探针沿检测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支承组件安装于工作台上,支承组件用于支承工件并带动工件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检测组件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组件包括底座、支承台以及连接臂,所述底座固接于工作台上,支承台的一端铰接于底座的一端;底座的另一端螺接有螺栓;所述连接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承台的另一端;连接臂的另一端设有滑槽;滑槽沿连接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螺栓穿接于所述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支承台上设有多个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的两侧还铰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可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工作台的端面转动;所述支承组件位于两个抵接块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架上设有安装座,所述检测探针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与检测架的顶端直接连接有弹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教学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英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佛山市顺德区技工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