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卓文专利>正文

一种台面送风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773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台面送风的燃烧器,它包括燃烧器本体、火盖、上进风结构、混合腔体、燃气管和喷嘴,其中燃气管水平引入至燃烧器本体下方的混合腔体中,喷嘴向上,燃烧器本体具有一垂直导管和水平的文杜里效应腔,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火焰头,其特征是燃烧器本体还包括一螺旋混合件,该螺旋混合件位于带垂直导管的燃烧器本体底部构件的上方,其中部具有一水平挡板,与垂直导管壁形成文杜里效应腔,在其外环部具有至少一个通道与燃烧器本体底面构成向外部火焰头供气的导管,且该导管与外部火焰头斜向相通,在该混合件的中上部具有为中心火焰头供气的先导燃气孔,中心火盖位于该混合件水平挡板的上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嵌入式燃气炉具的燃烧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台面送风的燃烧器。在现有技术中,嵌入式燃气灶具因所需混合空气的流通问题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台面送风的燃烧器结构,它包括燃烧器本体、火盖、上进风结构、混合腔体、燃气管和喷嘴,其结构特点是喷嘴位于燃气管终端,燃气管水平引入至燃烧器本体下方的混合腔中心,喷嘴向上,燃烧器本体具有一垂直导管和水平的文杜里效应腔,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火焰头,上进风结构一般为燃烧器本体底部的数个向混合腔汇集的径向空气通道。其不足之处是,因其结构的原因使它的燃气流量受限制及一次空气引射能力不足,导致热负荷难以达到3.5KW,而且即使在3.5KW热负荷时,也无法采用旋转燃烧技术,其一氧化碳含量超标,会产生黄焰,导致锅底积碳。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献98120026.5公开了一种带有三个火焰头的《煤气燃烧器》,其特征是文杜里效应腔基本上为水平的,并且由相互面对的表面构成,该腔与该燃烧器体和所述中心火焰头的盖的距离分别相等,喷射的燃气携带着空气通过垂直导管垂直进入文杜里效应腔,并在该腔中完成与空气的最后的完全的混合。其不足之处在于(1)混合气体经文杜里效应腔、中心环形腔后,再通过径向导管输送到外部两个圆周方向的火焰头中,当混合气体到达外部火焰混合腔后,混合气流向两边分流,会与从另一径向导管分流出的混合气体撞击,形成紊流(参见附附图说明图1),当热流量增大时,则容易使混合气体燃烧后的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增大,因此这种燃烧器无法适应热流量大于3.7kW的燃气使用。(2)它的垂直导管为直管,由于气体进入文杜里效应腔要有90°角的转向,文杜里效应腔较小,直管结构在燃气流量大时,会成为瓶颈,导致部分燃气回流,使燃气流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参见附图2)。(3)由于前述缺陷,使它不适用于旋转燃烧技术。(4)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中心火焰的先导火焰采取的是层叠方法,当外部火焰孔不设在火盖上时,中心火盖及外部火盖容易产生变形;当火焰孔设于火焰上盖时,从工艺加工上又无法保证火盖与燃烧器体的密封性能,容易导致回火。(5)其外部火焰基本是水平的,在使用弧形锅底时,会有加热不均匀和热效率低的现象。(6)难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五道火力调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燃气流量,增大热负荷的台面送风燃烧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它包括燃烧器本体、火盖、上进风结构、混合腔体、燃气管和喷嘴,其中燃气管水平引入至燃烧器本体下方的混合腔体中,喷嘴向上,燃烧器本体具有一垂直导管和水平的文杜里效应腔,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火焰头,其特征是燃烧器本体还包括一螺旋混合件,该螺旋混合件位于带垂直导管的燃烧器本体底部构件的上方,其中部具有一水平挡板,与垂直导管壁形成文杜里效应腔,在其外环部具有至少一个通道与燃烧器本体底面构成向外部火焰头供气的导管,且该导管与外部火焰头斜向相通,为斜向导管;在该混合件的中上部具有先导燃气孔,为中心火焰头供气,中心火盖位于该混合件水平挡板的上方。这种斜向导管结构使混合气体斜向进入外部火焰混合腔,并均以一个方向在混合腔中流动,避免气流相互撞击而引起的紊流。本技术所述的螺旋混合件均布有数个通道,这些通道为具有相同旋向的螺旋弧状通道,其螺旋线的半径宜在40mm~120mm的范围内。这种螺旋弧状通道构成的斜向导管使混合气体流动更为顺畅。在本技术所述的螺旋混合件每两个通道之间可开有上下贯通的二次空气补充孔,以便于空气补充入燃烧器中心与外部火焰头之间的空间,使燃烧更充分。本技术还可以作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燃烧器本体底部构件上的垂直导管的出口可为圆台形口,其入口也可为圆台形口,或其出、入口同时为反向的两个圆台形口,使其入口与出口扩大,以提高混合气体的流量及避免气体进入文杜里效应腔时的回流。本技术所述的垂直导管的圆台形出、入口处的锥角β和γ在20°~60°之间,其入口直径宜在25mm~45mm之间,出口直径宜在15mm~35mm之间。本技术所述的文杜里效应腔的高度宜在3~4mm的范围内。本技术还可以作进一步地改进上进风结构采用具有一次进气通道和二次进气通道的分流板,一次、二次进气通道分别在该板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上均布,分流板固定于燃烧器本体底面下。一次进气通道引导空气进入混合腔体,在燃气从喷嘴向垂直导管喷射时,即开始与燃气进行混合;二次进气通道则向上引导空气经螺旋混合件中的二次空气补充孔进入中心火焰头与外部火焰头之间环形空间,补充辅助空气,以利于燃气的充分燃烧。本技术的另一个改进是中心火焰头为单一壳体,由单独的中心火盖与螺旋混合件水平挡板上部构成,并通过位于水平挡板周边上方的环形先导燃气口给中心火焰头供气。在中心火盖的侧壁上具有数个相对垂直轴线具有一锐角的火孔,用于形成中心主火焰。本技术的再一个改进是因本技术前述改进措施能提高燃烧器的燃气流量,增大热负荷,具备了采用旋转燃烧技术条件,因此外部火焰头采用旋转火火盖,即在外部火盖上设置多个独立的散射状的长条形火孔,它们以火盖垂直轴线为圆心,以水平圆的切线方向排列,所述圆半径0mm-65mm。使外部主火焰形成旋转火焰。本技术的优点是(1)由于采用螺旋混合件,避免了混合气体相互撞击而引起的紊流,有效地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流量。(2)燃烧器的垂直导管采用圆台形结构,使其入口与出口扩大,又进一步提高了混合气体的流量,并有效地避免气体进入文杜里效应腔时的回流。(3)因前述优点,可使燃烧器的热负荷明显提高,当热流量增大时,不会导致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增大,因此,它可适应热流量大于3.7kW的燃气使用,并可采用旋转燃烧技术。(4)可以较小的成本实现五道火力调节。(5)加热均匀,特别是当使用的锅底为凸弧形锅时,热效率高。(6)采取由独立的外部火盖、内部火盖、螺旋混合件、带垂直导管的燃烧器本体底部构件组成燃烧器本体,使制造工艺更简单,且能避免长时间使用的应力变形问题。(7)解决回火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与详细的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混合气体从径向导管进入外部火焰头的气流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混合气体从垂直导管进入文杜里效应腔的气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的螺旋混合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的混合气体经螺旋混合件进入外部火焰混合腔的旋流示意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的燃烧器本体除去外部火焰头部分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之一的分流板仰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之一的外部火盖俯视图。图3、图4和图5所示的一种台面送风的燃烧器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之一,它安装于炉架上,由燃烧器本体、火盖、上进风结构1、混合腔体8、燃气管10和喷嘴9组成,其中燃气管水平引入至燃烧器本体下方的混合腔体中,喷嘴向上,燃烧器本体具有一垂直导管2a和水平的文杜里效应腔5以及两个火焰头,其特征是燃烧器本体由独立的燃烧器本体底部构件2、中心火盖4、外部火盖6和螺旋混合件3组成,其中,螺旋混合件3固定于带有垂直导管2a的燃烧器本体底部构件2上,它的中部具有一水平挡板3a,该挡板3a正好位于垂直导管2a的上方,与垂直导管壁形成文杜里效应腔5,它的外轮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卓文徐洪辉张云亮
申请(专利权)人:张卓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