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飞机舵机眼端头的轴承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491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舵机眼端头的轴承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第一连接杆、第一滚轮、套盖、第二连接杆、第二滚轮、螺栓、垫片、固定板。定位杆上端有套盖,螺栓穿过套盖与定位杆螺接,螺栓与套盖之间有垫片;定位杆下端安装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有铝片;定位杆侧面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开设第一环槽,第一环槽内套第一滚轮;套盖的侧面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设有第二环槽,第二环槽内套第二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滚轮和第一滚轮的尖锥形外圆面分别插进轴承上下表面外边缘的锥形环槽内进行滚边,使整个轴承滚边过程方便快速,并且可以对轴承的两面同时滚边,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

A bearing positioning device for the eye end of aircraft steering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飞机舵机眼端头的轴承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飞机部件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飞机舵机眼端头的轴承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舵机是指在自动驾驶仪中操纵飞机舵面转动的一种执行部件。其中,飞机的升降舵伺服控制器、方向舵伺服控制器、副翼伺服控制器、内侧扰流板作动器及外侧扰流板作动器等部件都属于舵机。舵机在飞机上安装连接时,主要通过眼端头组件将舵面和机体进行连接,眼端头组件包括眼端头与轴承,由于轴承在舵机工作时的受力较大,飞机经过较长时间的飞行后容易产生松动,需要将舵机拆下进行检查,并更换眼端头组件中的轴承,否则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眼端头轴承会有脱落的风险,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眼端头上的轴承在安装时需要进行滚边处理,即让眼端头的两端边缘向外扩张,从而保证眼端头在轴向上位置的固定,但目前眼端头滚边使用的工具大多结构复杂,并且轴承的两边不能同时滚边,滚边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飞机舵机眼端头的轴承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飞机舵机眼端头的轴承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第一连接杆、第一滚轮、套盖、第二连接杆、第二滚轮、螺栓、垫片、固定板;套盖套设于定位杆上端,螺栓向下穿过套盖通孔与定位杆螺接,螺栓头与套盖上表面之间垫有垫片;定位杆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铝片;两个第一连接杆对称安装在定位杆下端侧面,第一连接杆的外圆面开设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内套设一个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外圆面为尖锥形;套盖下端侧面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连接杆,沿第二连接杆的外圆面设有第二环槽,第二环槽内套设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的外圆面为尖锥形,且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位置上下对应;其中,所述定位杆的上端设有截面为矩形的限位槽,限位槽内底部中心位置垂直设有螺纹盲孔;其中,所述套盖的中心向下延伸出截面为矩形的凸台,凸台插入定位杆的限位槽内,沿套盖的中心垂直开设有通孔;其中,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均为硬质合金材料;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尖锥形外圆面的倾斜面的角度均为四十五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轴承在眼端头的轴承孔内轴向位置固定牢固;整个轴承滚边过程方便快速,并且可以对轴承的两面同时滚边,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飞机舵机眼端头的轴承定位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一种用于飞机舵机眼端头的轴承定位装置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轴承未滚边状态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轴承与眼端头的立体图;图中:1、定位杆,101、限位槽,102、螺纹盲孔,2、第一连接杆,201、第一环槽,3、第一滚轮,4、固定板,5、铝片,6、眼端头,601、倒角面,7、轴承,701、锥形环槽,8、套盖,81、凸台,811、通孔,9、第二连接杆,901、第二环槽,10、第二滚轮,11、螺栓,12、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用于飞机舵机眼端头的轴承定位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定位杆1、第一连接杆2、第一滚轮3、套盖8、第二连接杆9、第二滚轮10、螺栓11,垫片12、固定板4。定位杆1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两端设置有铝片5,固定板4便于夹具夹持,便于定位杆1的位置固定,铝片5硬度较小,可以保护固定板4。定位杆1下端侧面,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连接杆2,沿第一连接杆2的外圆面开设有第一环槽201,第一环槽201内套设有第一滚轮3,第一滚轮3的外圆面为尖锥形。定位杆1的上端开设截面为矩形的限位槽101,限位槽101内底部中心位置垂直设有螺纹盲孔102。套盖8套套置在定位杆1上端,套盖8与定位杆1的外表面为间隙配合,套盖8的中心向下凸起的凸台81插入定位杆1的限位槽101内,防止套盖8与定位杆1之间相对转动,起到限位作用。沿套盖8的中心与凸台81设有垂直通孔811,螺栓11向下穿过通孔811,螺接于螺纹盲孔102内,螺栓11杆与通孔811为间隙配合,螺栓11的螺栓头与套盖8上表面之间垫有垫片12,垫片12防护套盖8的上表面。套盖8的下端侧面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连接杆9,沿第二连接杆9的外圆面开设有第二环槽901,第二环槽901内套设有第二滚轮10,第二滚轮10的外圆面为尖锥形,且两个第一滚轮3与两个第二滚轮10的位置上下对应。第一滚轮3与第二滚轮10均由硬质合金材料制成,第一滚轮3与第二滚轮10的硬度较大,耐磨性较强;并且第一滚轮3与两个第二滚轮10尖锥形外圆面的两个倾斜面的角度均为四十五度。在现场操作中,轴承7及眼端头6如图3-4所示,先将轴承7安装进眼端头6的轴承孔内,轴承7与眼端头6轴承孔为过盈配合,再将定位杆1的下端通过夹具虎钳固定,将眼端头6和轴承7穿过定位杆1;将套盖8套在定位杆1上端,将螺栓11向下穿过通孔811螺接进螺纹盲孔102内。轴承7的上、下表面外边缘均开设有锥形环槽701,锥形环槽701内的内倾斜面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外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七十度;眼端头6沿轴承孔上、下边缘设置的的倒角面601的角度为四十五度。预紧螺栓11,转动眼端头6,使锥形环槽701内的外边向眼端头6轴承孔两端的倒角面601上贴近,使锥形环槽701外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断减小,再不断增加螺栓11的预紧力,直至锥形环槽701的外边与眼端头6轴承孔两端的倒角面601完全贴紧,使轴承7在眼端头6的轴承孔内轴向位置固定牢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飞机舵机眼端头的轴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定位杆、第一连接杆、第一滚轮、套盖、第二连接杆、第二滚轮、螺栓、垫片、固定板;套盖套设于定位杆上端,螺栓向下穿过套盖通孔与定位杆螺接,螺栓头与套盖上表面之间垫有垫片;定位杆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铝片;两个第一连接杆对称安装在定位杆下端侧面,第一连接杆的外圆面开设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内套设一个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外圆面为尖锥形;套盖下端侧面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连接杆,沿第二连接杆的外圆面设有第二环槽,第二环槽内套设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的外圆面为尖锥形,且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位置上下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飞机舵机眼端头的轴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定位杆、第一连接杆、第一滚轮、套盖、第二连接杆、第二滚轮、螺栓、垫片、固定板;套盖套设于定位杆上端,螺栓向下穿过套盖通孔与定位杆螺接,螺栓头与套盖上表面之间垫有垫片;定位杆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铝片;两个第一连接杆对称安装在定位杆下端侧面,第一连接杆的外圆面开设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内套设一个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外圆面为尖锥形;套盖下端侧面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连接杆,沿第二连接杆的外圆面设有第二环槽,第二环槽内套设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的外圆面为尖锥形,且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位置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京鹏龚鹏胡为宋崎姬书得熊需海刘刚王文竹付强王士康徐勤博马仕任吴桐孟凡希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