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学成专利>正文

一种纺织线的给线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8188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线的给线控制方法,所述给线控制方法基于一纺织机给线装置来实现,纺织机给线装置包括固定板、横杆、进线口和出线口,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安装有轴承本体,所述挡块的边侧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横杆设置在轴承本体的内部,所述转板的内部预留有卡槽,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链条的端头处和连接轴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线辊的外侧缠绕有纺织线,所述传输盒的内部安装有传送辊,所述传送辊的两端安装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板。该纺织机给线装置,能够根据需求对纺织线的传输松紧程度进行调节,适用于不同的机器,提升了纺织线传输效率和纺织机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线的给线控制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1月22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811395333.3,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可调节松紧的纺织机给线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介绍
纺织机械是指把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成为纺织品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通常纺织器械在对纺织线进行编织时,需要使用到给线装置,给编织的操作提供便利,然而现有的给线装置:1.大多是直接从线辊上传输给纺织机,多根纺织线错乱交织在一起容易造成纺织机故障,并且输线不够高效;2.在对纺织线进行传输时,没有对纺织线上残留的灰尘进行清理,同时不方便对纺织线的传输松紧程度进行调节,导致给线装置无法适用于不同的机器;3.不能自由的根据使用需求对纺织线传输的根数进行调节,装置的实用性较低,影响生产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给线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松紧的纺织机给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输线不够高效,并且不方便对纺织线的传输松紧进行调节,无法适用于不同的机器,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线的给线控制方法,所述给线控制方法基于一纺织机给线装置来实现,所述纺织机给线装置包括固定板(1)、横杆(6)、进线口(16)和出线口(27),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内侧安装有轴承本体(2),且轴承本体(2)的边侧固定有挡块(3),所述挡块(3)的边侧连接有第一弹簧(4),且第一弹簧(4)的端头处安装有限位块(5),所述横杆(6)设置在轴承本体(2)的内部,且横杆(6)的一端固定有转板(7),所述转板(7)的内部预留有卡槽(8),且转板(7)的边侧安装有线辊(9),所述横杆(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0),且第一齿轮(10)的外侧安装有链条(11),所述链条(11)的端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线的给线控制方法,所述给线控制方法基于一纺织机给线装置来实现,所述纺织机给线装置包括固定板(1)、横杆(6)、进线口(16)和出线口(27),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内侧安装有轴承本体(2),且轴承本体(2)的边侧固定有挡块(3),所述挡块(3)的边侧连接有第一弹簧(4),且第一弹簧(4)的端头处安装有限位块(5),所述横杆(6)设置在轴承本体(2)的内部,且横杆(6)的一端固定有转板(7),所述转板(7)的内部预留有卡槽(8),且转板(7)的边侧安装有线辊(9),所述横杆(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0),且第一齿轮(10)的外侧安装有链条(11),所述链条(11)的端头处和连接轴(12)的一端相互连接,且连接轴(12)的另一端安装有锥形齿轮(13),所述线辊(9)的外侧缠绕有纺织线(14),且纺织线(14)贯穿于传输盒(15)的内部,所述进线口(16)开设在传输盒(15)的一侧,且进线口(16)的边侧设置有清洁块(17),所述传输盒(15)的内部安装有传送辊(18),所述传送辊(18)设有两个,传送辊(18)的表面开设有凹槽(19),其中一个所述传送辊(18)的两端安装有第一竖杆(20),且第一竖杆(20)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弹簧(21),所述第一竖杆(20)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板(22),且调节板(22)的中间底部安装有调节杆(23),并且调节杆(23)的外侧套设有套筒(24),所述第一竖杆(20)的边侧安装有第二齿轮(25),且第二齿轮(25)的边侧设置有第二竖杆(26),并且第二竖杆(26)安装在另一个所述传送辊(18)的两端,所述出线口(27)开设在传输盒(15)的另一侧,且传输盒(15)的外侧设置有分流管(28),并且分流管(28)的边缘处预留有固定槽(29),所述分流管(28)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轴(30),且支撑轴(30)的端头处安装有缠线柱(31),并且缠线柱(31)的表面开设有走线槽(32);
所述给线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纺织线14通过出线口27出来之后进入分流管28内,分流管28等间距分布在传输盒15的外侧,对纺织线14具有分流整理作用,并且分流管28和传送辊18上的凹槽19位置相互对应,方便纺织线14在传输盒15内部分离开;
操作者根据使用需求对传输的纺织线14的根数进行调节,同时将2根、3根或者多根纺织线14卡在缠线柱31上的走线槽32内,由于纺织线14传输时带动线辊9转动,进而通过横杆6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学成
申请(专利权)人:吕学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