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端盖钻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170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间端盖钻模,其包括放置在底部的芯轴板,所述芯轴板中心位置上一体成型有竖向的芯轴体,所述芯轴体上套设有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远离芯轴板一端开设有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内螺纹连接有连接螺钉,所述连接螺钉穿过放置凹槽与芯轴体螺纹连接,所述支承件套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上设置有定位钻孔组件;所述定位钻孔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承件上的竖直的第一钻套和定位套上开设有横向的第四钻套,所述第四钻套贯穿定位套和支承件,所述定位套上还开设有横向的第二钻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对端盖进行多个精准打孔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间端盖钻模
本技术涉及微电机端盖加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间端盖钻模。
技术介绍
微电机,全称“微型电动机”,是指直径小于160mm或额定功率小于750mW的电机。微电机常用于控制系统或传动机械负载中,用于实现机电信号或能量的检测、解析运算、放大、执行或转换等功能。端盖(Cover),是安装在电机等机壳后面的一个后盖,俗称“端盖”。在现有技术中,因为微型电机本体体积较小,所以微型电机本体的端盖较小,但是端盖上需要打孔的地方较多,所以在加工过程中,时常会因为打孔部位因为其中一个或多个不准而出现打孔位置偏移的情况,造成端盖的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对个面,对端盖钻孔进行引导的中间端盖钻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间端盖钻模,包括放置在底部的芯轴板,所述芯轴板中心位置上一体成型有竖向的芯轴体,所述芯轴体上套设有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远离芯轴板一端开设有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内螺纹连接有连接螺钉,所述连接螺钉穿过放置凹槽与芯轴体螺纹连接,所述支承件套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上设置有定位钻孔组件;所述定位钻孔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承件上的竖直的第一钻套和定位套上开设有横向的第四钻套,所述第四钻套贯穿定位套和支承件,所述定位套上还开设有横向的第二钻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支承件套设在芯轴体上,并且将连接螺钉转入芯轴板,通过连接螺钉连接支承件和芯轴体,将定位套固定在支承件上,将电机端盖固定在支承件上,通过第一钻套完成一次钻孔,再将端盖贴合在定位套上,通过第二钻套完成二次钻孔,再通过定位套上的第四钻套完成端盖的三次钻孔,从而对端盖进行精准钻孔并且能够多次钻孔,减少钻孔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套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一固定面上设置有第三钻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固定面,方便工作人员将端盖钻模贴合在外部模具上,从而确定定位套的位置,通过第三钻套能够对端盖更多打不同规格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钻套内孔的直径为3.3毫米,厚度为2.35毫米;所述第二钻套内孔的直径为3.3毫米,厚度为2.35毫米;所述第三钻套内孔的直径为3毫米,厚度为2.5毫米;所述第四钻套内孔的直径为10.5毫米,厚度为2.75毫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不同大小的第一钻套、第二钻套和第三钻套,能够在端盖上钻出不同大小的孔径,方便对不同的端盖进行加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轴板与支承件之间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包括首尾相连第一节杆、第二节杆和第三节杆,所述第一节杆的宽度小于第二节杆,所述第二节杆的宽度小于第三节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不同宽度的第一节杆、第二节杆和第三节杆,能够固定定位销的位置,并且使定位销连接更为紧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节杆远离第二节杆一端设置为插入圆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入圆头,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将定位销插入芯轴板和支承件之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套下端延伸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箍紧芯轴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环,能够箍紧定芯轴板,提升芯轴板的稳定性能,同时也提升定位套和芯轴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套上凸起有定位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凸块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定位套进行定位,提升定位套的稳定性,并且也能够区分定位套的前后左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螺钉朝外一端开设有内六角孔,所述连接螺钉朝外一侧周向设置有防滑纹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内六角孔能够方便工作人员通过内六角扳手转动连接螺钉,并且通过外部的防滑螺纹,工作人员能够初步将连接螺钉转入支承轴内,更为省时省力。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了定位钻孔组件,从而产生能够定位端盖位置并且进行精准打孔的效果;2.采用了第一固定面和第三钻套,从而产生能够对端盖进行再次打孔的效果;3.采用了定位销,从而产生能够提高芯轴板与支承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芯轴板;11、芯轴体;2、支承件;21、放置凹槽;22、连接螺钉;221、内六角孔;222、防滑纹路;3、定位套;31、第一固定面;32、第三钻套;33、固定环;34、定位凸块;4、定位钻孔组件;41、第一钻套;42、第四钻套;43、第二钻套;5、定位销;51、第一节杆;511、插入圆头;52、第二节杆;53、第三节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中间端盖钻模,包括放置在底部的芯轴板1,芯轴板1上表面中心位置向上竖直一体成型有芯轴体11,芯轴体11上套设有支承件2,支承件2上套设有定位套3,在定位套3上设置有方便对端盖进行打孔的定位钻孔组件4,定位钻孔组件4能够对端盖进行定位打孔,提升打孔精度。参照图2,定位钻孔组件4包括设置在支承件2上的竖直的第一钻套41和定位套3上开设有横向的第二钻套43,能够对端盖进行一次钻孔和二次钻孔,在定位套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面31,第一固定面31上设置有第三钻套32,从而对端盖进行三次钻孔。在定位套3上还开设有贯穿定位套3和支承件2的第四钻套42。为了能够加工时对定位套3进行定位,定位套3上凸起有定位凸块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钻套41内孔的直径为3.3毫米,厚度为2.35毫米;第二钻套43内孔的直径为3.3毫米,厚度为2.35毫米;第三钻套32内孔的直径为3毫米,厚度为2.5毫米;第四钻套42内孔的直径为10.5毫米,厚度为2.75毫米。参照图2,为了提升芯轴体11和支承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支承件2上端开设有放置凹槽21,放置凹槽21内螺纹连接有连接螺钉22,连接螺钉22穿过支承件2螺纹连接芯轴体11,通过连接螺钉22可以连接芯轴体11和支承件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将连接螺钉22转入放置凹槽21,连接螺钉22朝外一端开设有可供六角扳手扳动的内六角孔221,并且连接螺钉22朝外一侧周向设置有防滑纹路222,可供工作人员转动连接螺钉22。同时,定位套3下端延伸有固定环33,固定环33箍紧芯轴板1,从而增加定位套3和芯轴板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参照图2,为了实现芯轴板1和支承件2周向的相对位置,在芯轴板1与支承件2之间插设有定位销5,并且定位销5包括首尾相连第一节杆51、第二节杆52和第三节杆53,第一节杆51的宽度小于第二节杆52,第二节杆52的宽度小于第三节杆53,通过定位销5插入芯轴板1和支承件2之间,从而固定芯轴板1和支承件2周向的位置,也进一步增加连接性。第一节杆51远离第二节杆52一端设置有插入用的插入圆头511,方便工作人员将定位销5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间端盖钻模,其特征是:包括放置在底部的芯轴板(1),所述芯轴板(1)中心位置上一体成型有竖向的芯轴体(11),所述芯轴体(11)上套设有支承件(2),所述支承件(2)远离芯轴板(1)一端开设有放置凹槽(21),所述放置凹槽(21)内螺纹连接有连接螺钉(22),所述连接螺钉(22)穿过放置凹槽(21)与芯轴体(11)螺纹连接,所述支承件(2)套设有定位套(3),所述定位套(3)上设置有定位钻孔组件(4);/n所述定位钻孔组件(4)包括设置在支承件(2)上的竖直的第一钻套(41)和定位套(3)上开设有横向的第四钻套(42),所述第四钻套(42)贯穿定位套(3)和支承件(2),所述定位套(3)上还开设有横向的第二钻套(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间端盖钻模,其特征是:包括放置在底部的芯轴板(1),所述芯轴板(1)中心位置上一体成型有竖向的芯轴体(11),所述芯轴体(11)上套设有支承件(2),所述支承件(2)远离芯轴板(1)一端开设有放置凹槽(21),所述放置凹槽(21)内螺纹连接有连接螺钉(22),所述连接螺钉(22)穿过放置凹槽(21)与芯轴体(11)螺纹连接,所述支承件(2)套设有定位套(3),所述定位套(3)上设置有定位钻孔组件(4);
所述定位钻孔组件(4)包括设置在支承件(2)上的竖直的第一钻套(41)和定位套(3)上开设有横向的第四钻套(42),所述第四钻套(42)贯穿定位套(3)和支承件(2),所述定位套(3)上还开设有横向的第二钻套(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间端盖钻模,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套(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面(31),所述第一固定面(31)上设置有第三钻套(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间端盖钻模,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钻套(41)内孔的直径为3.3毫米,厚度为2.35毫米;所述第二钻套(43)内孔的直径为3.3毫米,厚度为2.35毫米;所述第三钻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多维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