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增材制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13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增材制造设备,包括加工箱,加工箱外一侧靠近下端的箱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液管,加工箱外另一侧靠近下端的箱壁上固定连通有排液管,加工箱内通过升降机构安装有工作平台,加工箱的上方安装有智能增材打印机;升降机构包括底座、两个滑槽、两个滑块、两个连接杆、两个螺纹孔、驱动电机和螺杆,底座固定连接在加工箱内的底部,两个滑槽对称开设有在底座的上端,两个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内,两个连接杆分别铰接在滑块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已成形的堆积件始终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不会导致了严重的堆积层热积累,保障了打印精度,且稳定可靠。

An intelligent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增材制造设备
本技术涉及增材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增材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选择性激光熔化是金属件直接成型的一种3D打印技术,该技术基于快速成型的最基本思想,即逐层熔覆的“增量”制造方式,根据三维CAD模型直接成型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零件,成型过程中金属粉末完全熔化,产生冶金结合,该技术特别适用于传统机加工手段无法制造的复杂形状或结构的零件。在金属构件的堆积过程中,随着堆积层数的逐渐增加,已成形的堆积件散热条件变差,导致了严重的堆积层热积累,会导致打印精度下降,严重甚至会使产品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随着堆积层数的逐渐增加,已成形的堆积件散热条件变差,导致了严重的堆积层热积累,会导致打印精度下降,严重甚至会使产品报废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增材制造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增材制造设备,包括加工箱,所述加工箱外一侧靠近下端的箱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液管,所述加工箱外另一侧靠近下端的箱壁上固定连通有排液管,所述加工箱内通过升降机构安装有工作平台,所述加工箱的上方安装有智能增材打印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座、两个滑槽、两个滑块、两个连接杆、两个螺纹孔、驱动电机和螺杆,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加工箱内的底部,两个所述滑槽对称开设有在底座的上端,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内,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铰接在滑块的上端,所述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在工作平台底部的对应位置上,两个所述连接杆呈倒“八”字形设置,两个所述螺纹孔分别开设在两个滑块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加工箱内的底部,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螺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穿过两个滑槽并与两个螺纹孔螺纹连接,且通过轴承与滑槽的槽壁转动连接,位于两个所述滑槽内螺杆的杆壁上对称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通过两个稳定机构与底座相连接,所述稳定机构包括滑孔和稳定杆,所述滑孔开设在工作平台上,所述稳定杆穿过滑孔并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且与滑孔滑动连接,所述稳定杆的上端穿过滑孔的孔口并向上延伸。优选的,两个所述稳定杆的杆壁上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限位槽槽底的一端穿过限位槽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固定连接在滑孔的对应孔壁上。优选的,所述稳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块。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和排液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优选的,所述加工箱的侧壁上安装有透明观察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增材制造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智能增材制造设备,通过设置加工箱、智能增材打印机、进液管、排液管、升降机构和工作平台,使得已成形的堆积件始终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不会导致了严重的堆积层热积累,保障了打印精度。2、该智能增材制造设备,通过设置稳定机构、滑孔和稳定杆,使得工作平台移动地更加稳定可靠。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使得已成形的堆积件始终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不会导致了严重的堆积层热积累,保障了打印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增材制造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增材制造设备的正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加工箱、2进液管、3排液管、4升降机构、41底座、42滑槽、43滑块、44连接杆、45驱动电机、46螺杆、5工作平台、6稳定机构、61滑孔、62稳定杆、7限位槽、8限位块、9防脱块、10电磁阀、11透明观察窗、12智能增材打印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智能增材制造设备,包括加工箱1,加工箱1外一侧靠近下端的箱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液管2,加工箱1外另一侧靠近下端的箱壁上固定连通有排液管3,加工箱1内通过升降机构4安装有工作平台5,加工箱1的上方安装有智能增材打印机12;升降机构4包括底座41、两个滑槽42、两个滑块43、两个连接杆44、两个螺纹孔、驱动电机45和螺杆46,底座41固定连接在加工箱1内的底部,两个滑槽42对称开设有在底座41的上端,两个滑块43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42内,两个连接杆44分别铰接在滑块43的上端,连接杆44的上端铰接在工作平台5底部的对应位置上,两个连接杆44呈倒“八”字形设置,两个螺纹孔分别开设在两个滑块43上,驱动电机45安装在加工箱1内的底部,螺杆46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45的输出端上,螺杆46远离驱动电机45的一端穿过两个滑槽42并与两个螺纹孔螺纹连接,且通过轴承与滑槽42的槽壁转动连接,位于两个滑槽42内螺杆46的杆壁上对称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加工箱1内通过进液管2充有冷却液,当智能增材打印机12在工作平台5进行金属3D打印工作,当打印完一层后,驱动电机45正向转动固定圈数,驱动电机带动螺杆46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两个滑块43相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连接杆44的下端相向移动,进而使得工作平台5带动打印完成的一层金属向下移动,使得加工箱1内的冷却液与打印出来的产品进行接触,对产品进行降温,使得已成形的堆积件始终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不会导致了严重的堆积层热积累,保障了打印精度。工作平台5通过两个稳定机构6与底座41相连接,稳定机构6包括滑孔61和稳定杆62,滑孔61开设在工作平台5上,稳定杆62穿过滑孔61并固定连接在底座41上,且与滑孔61滑动连接,稳定杆62的上端穿过滑孔61的孔口并向上延伸,在工作平台5移动时,带动滑杆62与滑孔61发生相对移动,使得工作平台5移动地更加稳定可靠。两个稳定杆62的杆壁上对称开设有限位槽7,限位槽7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8,限位块8远离限位槽7槽底的一端穿过限位槽7的槽口并向外延伸,且固定连接在滑孔61的对应孔壁上,对工作平台5起了限位的作用。稳定杆6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块9,防止工作平台5与稳定杆62脱离。进液管2和排液管3上均安装有电磁阀10,便于控制冷却液的加入和排放。加工箱1的侧壁上安装有透明观察窗11,便于观察工作状态。本技术中,加工箱1内通过进液管2充有冷却液,当智能增材打印机12在工作平台5进行金属3D打印工作,当打印完一层后,驱动电机45正向转动固定圈数,驱动电机带动螺杆46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两个滑块43相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连接杆44的下端相向移动,进而使得工作平台5带动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增材制造设备,包括加工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箱(1)外一侧靠近下端的箱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液管(2),所述加工箱(1)外另一侧靠近下端的箱壁上固定连通有排液管(3),所述加工箱(1)内通过升降机构(4)安装有工作平台(5),所述加工箱(1)的上方安装有智能增材打印机(12);/n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底座(41)、两个滑槽(42)、两个滑块(43)、两个连接杆(44)、两个螺纹孔、驱动电机(45)和螺杆(46),所述底座(41)固定连接在加工箱(1)内的底部,两个所述滑槽(42)对称开设有在底座(41)的上端,两个所述滑块(43)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42)内,两个所述连接杆(44)分别铰接在滑块(43)的上端,所述连接杆(44)的上端铰接在工作平台(5)底部的对应位置上,两个所述连接杆(44)呈倒“八”字形设置,两个所述螺纹孔分别开设在两个滑块(43)上,所述驱动电机(45)安装在加工箱(1)内的底部,所述螺杆(46)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45)的输出端上,所述螺杆(46)远离驱动电机(45)的一端穿过两个滑槽(42)并与两个螺纹孔螺纹连接,且通过轴承与滑槽(42)的槽壁转动连接,位于两个所述滑槽(42)内螺杆(46)的杆壁上对称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增材制造设备,包括加工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箱(1)外一侧靠近下端的箱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液管(2),所述加工箱(1)外另一侧靠近下端的箱壁上固定连通有排液管(3),所述加工箱(1)内通过升降机构(4)安装有工作平台(5),所述加工箱(1)的上方安装有智能增材打印机(12);
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底座(41)、两个滑槽(42)、两个滑块(43)、两个连接杆(44)、两个螺纹孔、驱动电机(45)和螺杆(46),所述底座(41)固定连接在加工箱(1)内的底部,两个所述滑槽(42)对称开设有在底座(41)的上端,两个所述滑块(43)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42)内,两个所述连接杆(44)分别铰接在滑块(43)的上端,所述连接杆(44)的上端铰接在工作平台(5)底部的对应位置上,两个所述连接杆(44)呈倒“八”字形设置,两个所述螺纹孔分别开设在两个滑块(43)上,所述驱动电机(45)安装在加工箱(1)内的底部,所述螺杆(46)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45)的输出端上,所述螺杆(46)远离驱动电机(45)的一端穿过两个滑槽(42)并与两个螺纹孔螺纹连接,且通过轴承与滑槽(42)的槽壁转动连接,位于两个所述滑槽(42)内螺杆(46)的杆壁上对称设有方向相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神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