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称铸件的覆膜砂壳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110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称铸件的覆膜砂壳模具,包括上凹模、下凸模,所述上凹模和下凸模内分别设有凹模型腔和凸模型腔,所述凹模型腔和凸模型腔在合模后形成用于控制半砂型体成型的成型区域,所述凸模型腔内设有环绕在成型区域外边沿的粘接槽,粘接槽分为W型凸起槽和U型凹槽,并且凸起槽和凹槽对称的分布在凸模型腔成型区域的外边沿,相对于原有对称铸件的砂壳模具需要一次成型再二次胶合工艺来说,本设计直接融合两个工艺,胶水直接如同浇筑铸件液体一样,直接从粘接槽的断开端往内注入,节省胶合工艺,减少涂胶时间,还避免了凝固的干胶影响两个半砂型体的合成间隙及合成精度。

A kind of sand shell mould with film covering for symmetrical ca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称铸件的覆膜砂壳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称铸件的覆膜砂壳模具。
技术介绍
砂型铸造是指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外形,预先用其他轻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外形,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外形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现有一种铸造管件的覆膜砂壳,对称设计的覆膜砂壳相互扣合在一起,然后往覆膜砂壳内浇筑金属液体填充而成型成一种铸件,为保证铸件的外壁光滑均匀和铸件的厚度均匀一致,一般在砂壳的上、下砂腔的接触面外边沿涂一层粘合胶,使得上、下砂腔贴合紧密,以保证铸件的形状。但是粘合胶在涂上去的时候会四处流动,甚至会流至砂壳内部的管道外壁上粘粘,并且在胶干涸过后凸起于上、下砂腔的外边沿,同样造成铸件的壁厚不均匀、外表不光滑。现有的模具并没有具有成型上述覆膜砂壳的功能,使得砂壳在浇筑铸件的时候成品率不高,并且,砂壳的上、下砂腔的胶合工艺费时费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对称铸件的覆膜砂壳模具,该模具能够一次性成型带粘接槽的对称砂壳,使得砂壳成品件的上、下砂腔贴合紧密,提高了铸造件的成型质量。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对称铸件的覆膜砂壳模具,所述覆膜砂壳包括半砂型体,包括上凹模、下凸模,所述上凹模和下凸模内分别设有凹模型腔和凸模型腔,所述凹模型腔和凸模型腔在合模后形成用于控制半砂型体成型的成型区域,所述凸模型腔内设有环绕在成型区域外边沿的粘接槽,按粘接槽的截面形状来说,粘接槽分为W型凸起槽和U型凹槽,并且凸起槽和凹槽对称的分布在凸模型腔成型区域的外边沿,凸起槽和凹槽其中一端连接、另一端断开。采用此设计的覆膜砂壳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凸模型腔内设计了对称分布的W型凸起槽和U型凹槽,使得成型出来的半砂型体直接能够扣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覆膜砂壳,并且凸起槽和凹槽相互嵌合在一起后中间留有胶水凝固的空隙,使得两个半砂型体贴合紧密,使得覆膜砂壳内的铸造件壁厚均匀、外表光滑,提高了铸造件的成型质量。相对于原有对称铸件的砂壳模具需要一次成型再二次胶合工艺来说,本设计直接融合两个工艺,胶水直接如同浇筑铸件液体一样,直接从粘接槽的断开端往内注入,节省胶合工艺,减少涂胶时间,还避免了凝固的干胶影响两个半砂型体的合成间隙及合成精度。进一步限定,为了两个半砂型体在扣合成一个覆膜砂壳时快速定位,且定位后在浇筑铸件金属液体时不移动错位,所述凸模型腔内内还设有紧邻于粘接槽里侧边的定位孔和突出插销。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凹模上还设有若干拔模注砂孔,拔模注砂孔通往凸模型腔内。进一步限定,在下凸模的下底面设有脱模板,所述脱模板的上方设有若干穿过下凸模顶在半砂型体上的脱模顶杆。进一步限定,所述半砂型体分为铸件成型区、注胶边沿区和液体浇筑槽区,所述脱模顶杆顶在半砂型体上时避开铸件成型区分布在注胶边沿区和液体浇筑槽区位置处。避免脱模顶杆影响半砂型体成型。进一步限定,所述拔模注砂孔呈上窄下宽的类圆锥柱型,具有拔模角度,方便半砂型体脱模。附图说明图1为覆膜砂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覆膜砂壳的W型凸道和U型凹道嵌合在一起的截面图;图3为一种对称铸件的覆膜砂壳模具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凹模翻转180°后与下凸模的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下凸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对称铸件的覆膜砂壳模具的主视全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针对对称形状的铸造件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的一种对称铸件的覆膜砂壳模具,覆膜砂壳包括由下模砂腔和上模砂腔组成的结构相同的两个对称半砂型体1,相互扣合在一起后组成覆膜砂砂壳,两个对称半砂型1上具有相合模的成型腔和液体浇筑入口11,所述半砂型体1的外边沿设有环绕成型区域的合模槽2,所述合模槽2以液体浇筑入口11为中心分为对称设计的W型凸道21和U型凹道22,凸道21和凹道22相互嵌合,当粘合胶水从注胶口注入后,胶水顺着W型凸道21和U型凹道22流动,直至流动一圈将两个对称半砂型体1的边沿粘合在一起,使得两个对称半砂型体1的成型腔组合成一个紧密密封的、完整的铸造件空腔。覆膜砂壳模具在成型半砂型体1时直接将上述合模槽2一次性成型的结构是:覆膜砂壳模具包括上凹模3、下凸模4,所述上凹模3和下凸模4内分别设有凹模型腔31和凸模型腔41,所述凹模型腔31和凸模型腔41在合模后形成用于控制半砂型体1成型的成型区域,上凹模3上设有排气通孔32,覆膜砂砂壳本体具有排气功能,结合排气通孔32,的排气效果更好,对于铸件的成品率更高,所述凸模型腔41内设有环绕在成型区域外边沿的粘接槽5,按粘接槽5的截面形状分,粘接槽5分为W型凸起槽51和U型凹槽52,并且凸起槽51和凹槽52对称的分布在凸模型腔41成型区域的外边沿,凸起槽51和凹槽52的其中一端连接、另一端断开,断开的这一端为注胶入口,对于成型后的砂壳来说,当两个对称半砂型体1合在一起后,从注胶入口往粘接槽内注入胶水,注胶入口在液体浇筑入口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以铸件发动机油道管为例,该覆膜砂壳模具成型发动机油道管的砂壳,因为发动机油道管为空心管状件,半砂型体1的成型区域内还放置有砂芯6,在一个砂壳内一次性铸造四个油道弯管,液体浇筑入口11和液体浇筑槽7形成一个十字形状,金属液体从液体浇筑入口3注入后分成四个槽,每个槽分为两个岔口,从油道弯管的两端同时注入,减短金属液体的流经路径,使得油道弯管快速成型。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本实施例是以管状件的发动机油道管为例的,油道弯管是以轴向水平面设计的对称零部件,所以上模砂腔和下模砂腔也成对称使用,基本在利用覆膜砂砂壳模具成型砂壳时只需要成型其中一半的半砂型体1即可,成型后将两者相互盖合在一起,中间就形成油道弯管的成型空腔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模型腔41内还设有紧邻于粘接槽5里侧边的定位孔42和突出插销43。根据一次性成型四个油道弯管的体积和砂壳模具的体积大小,所述定位孔42和定位插销43各为一个,对称的分布在凸模型腔41的两侧。在下凸模4的下底面设有脱模板8,所述脱模板8的上方设有若干穿过下凸模4顶在半砂型体1上的脱模顶杆81。所述半砂型体1分为从里到外的一环液体浇筑槽区、二环铸件成型区和三环注胶边沿区,所述脱模顶杆81顶在半砂型体1上时避开铸件成型区分布在注胶边沿区和液体浇筑槽区位置处。上凹模3为定模,下凸模4为动模,在脱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称铸件的覆膜砂壳模具,所述覆膜砂壳包括半砂型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凹模、下凸模,所述上凹模和下凸模内分别设有凹模型腔和凸模型腔,所述凹模型腔和凸模型腔在合模后形成用于控制半砂型体成型的成型区域,所述凸模型腔内设有环绕在成型区域外边沿的粘接槽,按粘接槽的截面形状分,粘接槽分为W型凸起槽和U型凹槽,并且凸起槽和凹槽对称的分布在凸模型腔成型区域的外边沿,凸起槽和凹槽其中一端连接、另一端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称铸件的覆膜砂壳模具,所述覆膜砂壳包括半砂型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凹模、下凸模,所述上凹模和下凸模内分别设有凹模型腔和凸模型腔,所述凹模型腔和凸模型腔在合模后形成用于控制半砂型体成型的成型区域,所述凸模型腔内设有环绕在成型区域外边沿的粘接槽,按粘接槽的截面形状分,粘接槽分为W型凸起槽和U型凹槽,并且凸起槽和凹槽对称的分布在凸模型腔成型区域的外边沿,凸起槽和凹槽其中一端连接、另一端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铸件的覆膜砂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型腔内还设有紧邻于粘接槽里侧边的定位孔和突出插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铸件的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果张辉高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市辉煌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