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机尾散热板的除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932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机尾散热板的除尘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尾部的输出端贯穿电机外壳并延伸至电机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内壁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板的表面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机、竖板、插板、插槽、壳体、轴承、连接柱、齿轮、齿板、升降板、插柱、刮板和毛刷,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其背面的散热孔容易被灰尘堵住,从而造成空气无法进入到电机的内部,电机内部的热量无法有效的散发的问题,该电机机尾散热板的除尘机构,具备可去除灰尘的优点,提高了电机的实用性,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机尾散热板的除尘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为一种电机机尾散热板的除尘机构。
技术介绍
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机作为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器,被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电机其背面的散热孔容易被灰尘堵住,从而造成空气无法进入到电机的内部,电机内部的热量无法有效的散发,降低了电机的实用性,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机尾散热板的除尘机构,具备可去除灰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其背面的散热孔容易被灰尘堵住,从而造成空气无法进入到电机的内部,电机内部的热量无法有效的散发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机尾散热板的除尘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尾部的输出端贯穿电机外壳并延伸至电机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内壁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板的表面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机尾散热板的除尘机构,包括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尾部的输出端贯穿电机(1)外壳并延伸至电机(1)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竖板(2),所述竖板(2)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板(3),所述插板(3)的内壁开设有插槽(4),所述插板(3)的表面设置有壳体(5),所述壳体(5)内壁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轴承(6),所述轴承(6)的内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齿轮(8),所述齿轮(8)的两侧均设置有齿板(9),所述齿板(9)内侧与齿轮(8)啮合,所述齿板(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0),所述升降板(10)的两侧均与壳体(5)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机尾散热板的除尘机构,包括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尾部的输出端贯穿电机(1)外壳并延伸至电机(1)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竖板(2),所述竖板(2)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插板(3),所述插板(3)的内壁开设有插槽(4),所述插板(3)的表面设置有壳体(5),所述壳体(5)内壁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轴承(6),所述轴承(6)的内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齿轮(8),所述齿轮(8)的两侧均设置有齿板(9),所述齿板(9)内侧与齿轮(8)啮合,所述齿板(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板(10),所述升降板(10)的两侧均与壳体(5)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10)外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插槽(4)配合使用的插柱(11),所述壳体(5)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刮板(12),所述刮板(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毛刷(13),所述毛刷(13)的左侧与电机(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机尾散热板的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内壁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炜炜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