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54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包括污水管、过滤组件、排污管和盖板,污水管和排污管之间设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的两端均安装有盖板,污水管的下端设有一号封板,污水管的外侧套设有一号紧固套,排污管的上端设有二号封板,排污管的外侧套设有二号紧固套,排污管上安装有手动阀,两个盖板分别套设在污水管和排污管的外侧,一号封板和二号封板与相邻盖板之间均设有密封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使用时,絮凝物和杂质的排出工作方便快捷,采用环形滤筒作为过滤元件,有效过滤面积大,减少了过滤元件阻塞的可能,且本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的外套筒和盖板采用组合的方式。

A multiple filtration device for water purification for bioremedi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多重过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属于水体净化

技术介绍
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超过某一界限时,将造成水体的永久性污染,这一界限称为水体的自净容量或水环境容量,影响水体自净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受纳水体的地理、水文条件、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水温、复氧能力以及水体和污染物的组成、污染物浓度等,水体的自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们通常借助物理净化装置过滤水体污染物,从而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传统生物修复用水体过滤装置安装在输水管道内,过滤面积与输水管截面面积大致相同,极易堵塞,由于絮凝物和杂质堆积较快,这就需要频繁进行清理,人工清理无法做到不停机清理,且清理过程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包括污水管、过滤组件、排污管和盖板,所述污水管和排污管之间设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的两端均安装有盖板,所述污水管的下端设有一号封板,所述污水管的外侧套设有一号紧固套,所述排污管的上端设有二号封板,所述排污管的外侧套设有二号紧固套,所述排污管上安装有手动阀,两个所述盖板分别套设在污水管和排污管的外侧,所述一号封板和二号封板与相邻盖板之间均设有密封垫片,两个所述盖板的相对侧均设有三个半径不同的凹环,三个所述凹环内分别置有三个半径不同的密封垫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外套筒、排水管、法兰盘、一号滤筒和二号滤筒,所述外套筒内设有一号滤筒,所述一号滤筒内设有二号滤筒,所述外套筒外壁嵌设有至少一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外套筒的一端均设有法兰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水管和排污管的外壁均设有外螺纹,所述一号紧固套和二号紧固套的内壁均设有内螺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法兰盘、一号滤筒和二号滤筒分别对应三个凹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滤筒的网孔密度小于二号滤筒的网孔密度。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使用时,絮凝物和杂质的排出工作方便快捷,采用环形滤筒作为过滤元件,有效过滤面积大,减少了过滤元件阻塞的可能,且本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的外套筒和盖板采用组合的方式,密封垫片和密封垫环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性,拆卸时,盖板将不再夹紧过滤组件,能够方便地更换滤筒。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过滤组件的组合示意图。图中:1、污水管;11、一号封板;12、一号紧固套;2、过滤组件;21、外套筒;211、排水管;212、法兰盘;22、一号滤筒;23、二号滤筒;3、排污管;31、手动阀;32、二号封板;33、二号紧固套;4、盖板;41、凹环;42、密封垫环;43、密封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包括污水管1、过滤组件2、排污管3和盖板4,污水管1和排污管3之间设有过滤组件2,过滤组件2的两端均安装有盖板4,污水管1的下端设有一号封板11,污水管1的外侧套设有一号紧固套12,排污管3的上端设有二号封板32,排污管3的外侧套设有二号紧固套33,排污管3上安装有手动阀31,两个盖板4分别套设在污水管1和排污管3的外侧,一号封板11和二号封板32与相邻盖板4之间均设有密封垫片43,两个盖板4的相对侧均设有三个半径不同的凹环41,三个凹环41内分别置有三个半径不同的密封垫环42。其中,过滤组件2包括外套筒21、排水管211、法兰盘212、一号滤筒22和二号滤筒23,外套筒21内设有一号滤筒22,一号滤筒22内设有二号滤筒23,外套筒21外壁嵌设有至少一个排水管211,排水管211远离外套筒21的一端均设有法兰盘212。其中,污水管1和排污管3的外壁均设有外螺纹,一号紧固套12和二号紧固套33的内壁均设有内螺纹,方便组合拆分。其中,法兰盘212、一号滤筒22和二号滤筒23分别对应三个凹环41,避免泄漏。其中,一号滤筒22的网孔密度小于二号滤筒23的网孔密度,逐层过滤,阻塞率小。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利用污水泵将污水通入污水管1内,污水沿污水管1喷入外套筒21内,一号滤筒22和二号滤筒23逐层过滤污水,污水中的絮凝物和杂质阻隔在二号滤筒23内,碎屑阻隔在一号滤筒22和二号滤筒23之间,过滤后的污水从排水管211排出,絮凝物和杂质堆积较快,打开手动阀31,絮凝物和杂质能及时从排污管3喷出,使得絮凝物和杂质的排出工作方便快捷,本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采用环形滤筒作为过滤元件,有效过滤面积大,减少了过滤元件阻塞的可能,且本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的外套筒21和盖板4采用组合的方式,密封垫片43和密封垫环42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性,能够方便地更换滤筒,拆卸时,只需将紧固套松弛,盖板4将不再夹紧过滤组件2,此时取出外套筒2、一号滤筒22和二号滤筒23即可,同理,将外套筒2、一号滤筒22和二号滤筒23插入对应凹环41内,再将紧固套上紧,可重新组合。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包括污水管(1)、过滤组件(2)、排污管(3)和盖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1)和排污管(3)之间设有过滤组件(2),所述过滤组件(2)的两端均安装有盖板(4),所述污水管(1)的下端设有一号封板(11),所述污水管(1)的外侧套设有一号紧固套(12),所述排污管(3)的上端设有二号封板(32),所述排污管(3)的外侧套设有二号紧固套(33),所述排污管(3)上安装有手动阀(31),两个所述盖板(4)分别套设在污水管(1)和排污管(3)的外侧,所述一号封板(11)和二号封板(32)与相邻盖板(4)之间均设有密封垫片(43),两个所述盖板(4)的相对侧均设有三个半径不同的凹环(41),三个所述凹环(41)内分别置有三个半径不同的密封垫环(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包括污水管(1)、过滤组件(2)、排污管(3)和盖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1)和排污管(3)之间设有过滤组件(2),所述过滤组件(2)的两端均安装有盖板(4),所述污水管(1)的下端设有一号封板(11),所述污水管(1)的外侧套设有一号紧固套(12),所述排污管(3)的上端设有二号封板(32),所述排污管(3)的外侧套设有二号紧固套(33),所述排污管(3)上安装有手动阀(31),两个所述盖板(4)分别套设在污水管(1)和排污管(3)的外侧,所述一号封板(11)和二号封板(32)与相邻盖板(4)之间均设有密封垫片(43),两个所述盖板(4)的相对侧均设有三个半径不同的凹环(41),三个所述凹环(41)内分别置有三个半径不同的密封垫环(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修复用水体净化用多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2)包括外套筒(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嘉源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