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451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所述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包括补强区,以及设置于所述补强区两端,且与所述补强区相连的未补强区;其中所述补强区包括基底层和覆盖于所述基底层上的补强层;所述基底层的材质为短切玻纤热塑性材料;所述补强层的材质为碳纤维热固性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根据不同位置的具体受力情况对材质进行选择,在保证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力学性能满足需求,保证使用安全的基础上,降低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减少CO

A composite material automobile front floor rea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
技术介绍
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即汽车前地板的后段,是汽车上重要的结构件,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节能、环保、安全已经成为当今汽车零件设计的主要趋势。研究表明,汽车整车质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质量减轻100Kg,CO2排放可减少6-8g/Km。目前汽车前地板后本体使用的多是铝合金材料,地板整体质量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汽车地板质量偏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包括补强区,以及设置于所述补强区两端,且与所述补强区相连的未补强区;其中所述补强区包括基底层和覆盖于所述基底层上的补强层;所述基底层的材质为短切玻纤热塑性材料;所述补强层的材质为碳纤维热固性材料。可选地,所述未补强区的材质为短切玻纤热塑性材料;所述未补强区的厚度为2.4mm。可选地,所述基底层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基底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底层两侧的第二基底层;所述第一基底层的厚度为2mm,所述第二基底层的厚度为1.5mm;所述补强层的厚度为0.9mm。可选地,所述补强层包括六层碳纤维热固性材料层。可选地,相邻所述碳纤维热固性材料层的铺设方向不同;相邻所述碳纤维热固性材料层的铺设方向的夹角为90°。可选地,所述补强区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补强区的底面;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基底层相连;所述未补强区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所述未补强区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邻。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第一十字加强筋。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十字加强筋夹角为45°的第一斜切加强筋;所述第一斜切加强筋分布于所述基底层的中部。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第二十字加强筋,以及与所述第二十字加强筋夹角为45°的第二斜切加强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具有如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根据不同位置的具体受力情况对材质进行选择,在保证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力学性能满足需求,保证使用安全的基础上,降低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减少CO2的排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前地板后本体的铺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前地板后本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补强层的铺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前地板后本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补强区;11-基底层;111-第一基底层;112-第二基底层;12补强层;121-第一补强层;122-第二补强层;123-第三补强层;124-第四补强层;125-第五补强层;126-第六补强层;13-第一加强筋;131-第一十字加强筋;132-第一斜切加强筋;2-未补强区;21-第二加强筋;211-第二十字加强筋;212-第二斜切加强筋;22-翻边结构;3-手刹区;4-脚踩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为解决目前汽车地板质量偏高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参见图1、图2所示,该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包括补强区1,以及设置于补强区1两端,且与补强区1相连的未补强区2;其中补强区1包括基底层11和覆盖于基底层11上的补强层12;基底层的材质为短切玻纤热塑性材料;补强层12的材质为碳纤维热固性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具体是指汽车前地板本体的后段,将该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安装于汽车内时,根据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在汽车内所处的位置以及功能,可对该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进行分区,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将前地板后本体划分为位于中部的手刹区3,以及位于手刹区3两侧,且与手刹区3相连的脚踩区4。由于使用过程中,手刹区3以及脚踩区4均为受力区域,为使得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在受力区域的性能满足力学需求,本实施例对位于手刹区3以及脚踩区4的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部分进行补强,形成补强区1。位于补强区1周围的未补强区2主要用于与其他相邻构件相连,不是主要受力区域,为避免因不必要的补强造成前地板后本体重量的增加以及材料的浪费,本实施例不对该区域进行补强,形成未补强区2;同时,为便于将前地板后本体与其他构件相连,本实施例进一步在该未补强区2处设置翻边结构22,通过该翻边结构22来与其他构件相连,以降低连接难度,提高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具体的,为在保证补强区力学性能的基础上,降低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的重量,本实施例中补强区1设置为包括基底层11和补强层12的结构,其中基底层11位于汽车前底板后本体的底部,即在使用状态时朝向汽车底部的一侧;基底层11的材质为短切玻纤热塑性材料,利用玻璃纤维热塑性材料可设计性强,质量较轻,且价格低廉的特性,在满足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力学性能,降低前地板重量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汽车前地板的成本。为进一步提高位于补强区1内的前地板后本体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在基底层11上铺设补强层12;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处于使用状态时,补强层12位于汽车内部一侧;补强层12的材质为碳纤维热固性材料,利用碳纤维热固性材料力学性能好,质量较轻的特性,进一步在提高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力学性能的基础上,降低重量。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根据不同位置的具体受力情况对材质进行选择,在保证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力学性能满足需求,保证使用安全的基础上,降低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的重量,降低成产成本,同时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减少CO2的排放。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未补强区2的材质为短切玻纤热塑性材料。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玻璃纤维热塑性材料价格更为低廉,本实施例通过选用未补强区2的材质为短切玻纤热塑性材料,在保证未补强区2的力学性能满足力学需求的同时,能够减轻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的重量,降低成本。一方面为保证未补强区2的力学性能满足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又避免造成浪费,本实施例优选未补强区2的厚度为2.4mm。参见图1所示,根据前地板后本体上的受力情况,进一步对基底层11的结构进行划分,具体的,基底层11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基底层111,以及位于第一基底层111两侧的第二基底层112;第一基底层111的厚度为2mm,第二基底层112的厚度为1.5mm;补强层12的厚度为0.9mm。结合图1、图2可知,第一基底层111对应于手刹区3部分,第二基底层112对应于脚踩区4部分;由于手刹区3受力相对较大,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底层111处的厚度大于第二基底层112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补强区(1),以及设置于所述补强区(1)两端,且与所述补强区(1)相连的未补强区(2);其中所述补强区(1)包括基底层(11)和覆盖于所述基底层(11)上的补强层(12);所述基底层(11)的材质为短切玻纤热塑性材料;所述补强层(12)的材质为碳纤维热固性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补强区(1),以及设置于所述补强区(1)两端,且与所述补强区(1)相连的未补强区(2);其中所述补强区(1)包括基底层(11)和覆盖于所述基底层(11)上的补强层(12);所述基底层(11)的材质为短切玻纤热塑性材料;所述补强层(12)的材质为碳纤维热固性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未补强区(2)的材质为短切玻纤热塑性材料;所述未补强区(2)的厚度为2.4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1)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基底层(11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底层(111)两侧的第二基底层(112);所述第一基底层(111)的厚度为2mm,所述第二基底层(112)的厚度为1.5mm;所述补强层(12)的厚度为0.9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层(12)包括六层碳纤维热固性材料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汽车前地板后本体,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碳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清林朱佳文高立新周甘华邱睿朱浩朱佳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