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清英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408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涉及输氧管技术领域,具体为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输氧连接管,所述输氧连接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输氧连接锥帽,所述第一管体的外表面套接有胶管,所述第一管体远离输氧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该呼吸内科用输氧管,通过凹凸条、第一限位块、第一海绵体、推拉块、推拉孔、第二限位块、胶板和弹簧之间的配合设置,使推拉块内部开设的推拉孔通过凹凸条上推,能够使第一海绵体达到膨胀效果,该配合设置能够使入鼻管在患者使用时调节到与患者鼻孔相对应的尺度,使得该装置极大的减少了输氧管在工作时导致容易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
本技术涉及输氧管
,具体为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
技术介绍
呼吸内科用输氧管:包括插入端、开口端、管体,管体内由氧气通道、气囊气体通道、食物通道三腔组成,开口端的开口上有帽,其单向活塞通过管体上的气囊气体通道与插入端下部的气囊相通。开口端下部连氧气通路与管体内的氧气通道相通,氧气通路连接处下方的氧气通道上有氧气侧方单孔。现有的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虽然能够给患者在临床救助时提供输氧供给,但现有的呼吸内科用输氧管结构简单,同时现有的呼吸内科用输氧管在工作时会发生脱落现象,患者在不需要供氧时,需要医护人员的辅助才能停止供氧,因此给患者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包括第一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输氧连接管,所述输氧连接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输氧连接锥帽,所述第一管体的外表面套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包括第一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输氧连接管(2),所述输氧连接管(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输氧连接锥帽(3),所述第一管体(1)的外表面套接有胶管(4),所述第一管体(1)远离输氧连接管(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头(5),所述第一接头(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6),所述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头(7),所述第二接头(7)远离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体(8),所述第二管体(8)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供氧截流阀(9),所述供氧截流阀(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调节圆块(10),所述第二管体(8)远离第二接头(7)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用输氧管,包括第一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输氧连接管(2),所述输氧连接管(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输氧连接锥帽(3),所述第一管体(1)的外表面套接有胶管(4),所述第一管体(1)远离输氧连接管(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头(5),所述第一接头(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6),所述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头(7),所述第二接头(7)远离第一连接管(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体(8),所述第二管体(8)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供氧截流阀(9),所述供氧截流阀(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调节圆块(10),所述第二管体(8)远离第二接头(7)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接头(11),所述第三接头(11)远离第二管体(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12),所述第二连接管(12)远离第三接头(11)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接头(13),所述第四接头(13)远离第二连接管(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管体(14),所述第三管体(14)远离第四接头(13)的一端设置有入鼻接头(15),所述入鼻接头(15)远离第三管体(14)的一端设置有入鼻分流块(16),所述入鼻分流块(16)的一端设置有分流管(17),所述分流管(17)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卡扣(18),所述分流管(17)的一端均设置有入鼻管(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英陈红燕黄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清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