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听觉植入术中体外传输线圈的防干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312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听觉植入术中体外传输线圈的防干扰装置包含:无磁性的装置本体,其底部开有匹配传输线圈、且与装置本体同轴的第一开孔,传输线圈嵌入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内,且传输线圈的背面朝向第一开孔顶部;第一魔术贴,粘贴设置在传输线圈背面,第一魔术贴一侧还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自第一开孔内伸出,方便将传输线圈自第一开孔内取出;第二魔术贴,粘贴设置在第一开孔顶部和所述第一魔术贴之间,将传输线圈固定在第一开孔内,并调整传输线圈与第一开孔顶部的距离,保证传输线圈正面从第一开孔内伸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防止手术器械与传输线圈互相磁性干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中监测效率,并可反复利用无需高温消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听觉植入术中体外传输线圈的防干扰装置
本技术涉及耳蜗植入系统,特别涉及在听觉植入术中防止体外传输线圈与手术器械互相磁性干扰的装置。
技术介绍
听觉植入是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听力重建方法,其中人工耳蜗植入(CI)主要蜗神经发育正常、耳蜗结构无明显严重畸形的耳聋患者,该技术在国内已经普遍开展。而听觉脑干植入(ABI)适用于耳蜗未发育、耳蜗骨化、听神经缺如、神经纤维瘤病2型等不适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无论是CI还是ABI装置,都包含体外及体内两个部分,体外装置包括传输线圈、语音处理器和连接导线,体内装置包括接收线圈、接收器和电极。图1是体外装置的所述传输线圈背面示意图,图2是所述传输线圈的正面示意图,图3是传输线圈的侧视图。体内和体外部分分别通过传输线圈和接收线圈内的磁铁相连。术中植入了体内装置以后,需要将体外装置中的传输线圈(又称头件)套入无菌隔离袋中,利用磁铁间的吸力与体内装置相连接,用电生理测试的方法检测电极的阻抗值并判断电极的位置。由于该过程是在手术进行中操作,术区仍有许多钢制手术器械包括:血管钳、巾钳、组织剪等,容易和传输线圈中的磁铁相吸,干扰操作,影响手术进度,不仅影响听力医生对于电极阻抗值的测量,而且延长了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干扰装置,在听觉植入术中,通过将体外的传输线圈放置在防干扰装置内,防止传输线圈与手术器械互相磁性干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听觉植入术中体外传输线圈的防干扰装置。传输线圈一侧与传输线连接,传输线圈内部设有磁铁。本技术的放干扰装置包含: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开有与所述传输线圈匹配的第一开孔,传输线圈嵌入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内,且传输线圈的背面朝向第一开孔顶部;第一开孔与装置本体同轴;第一魔术贴,粘贴设置在传输线圈背面;第二魔术贴,粘贴设置在第一开孔顶部和所述第一魔术贴之间,将传输线圈固定在第一开孔内。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端面平齐。第一开孔顶部和第一魔术贴之间可粘贴设置多个第二魔术贴;通过多个第二魔术贴调整传输线圈与第一开孔顶部的距离,保证传输线圈的正面从所述第一开孔内伸出。所述第一魔术贴的一侧还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自第一开孔内伸出,方便将传输线圈自第一开孔内取出。装置本体侧壁底部还开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第一开孔位置对应,传输线穿设第二开孔连接传输线圈。所述装置本体为塑料材质。所述装置本体为陶瓷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将传输线圈置于本技术中,可以防止手术器械与传输线圈互相磁性干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中监测效率。手术中将放干扰装置置于消毒套中,可反复利用无需高温消毒。并且本技术适用广泛,能够用于目前市场上所有品牌听觉植入装置的传输线圈,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听觉植入术中体外传输线圈背面示意图;图2为听觉植入术中体外传输线圈正面示意图;图3为听觉植入术中体外传输线圈侧视图;图4为本体外传输线圈放置在本技术的防干扰装置中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防干扰装置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魔术贴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魔术贴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防干扰装置侧视图;图中:1、传输线圈;2、装置本体;3、第一魔术贴;4、第二魔术贴;5、延伸部;6、第一开孔;7、传输线;8、第二开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现市场上的听觉植入装置主要品牌有Medel、科利尔、AB、诺尔康和力声特。如图1、图2、图3所示,听觉植入装置的传输线圈1具有圆形结构,传输线圈一侧与传输线7连接。部分品牌(如Medel、科利尔、诺尔康)的传输线圈背部具有内、外圈结构,如图1所示,磁铁设置在其内圈。传输线圈正面贴附患者头部皮肤。在手术中,传输线圈1易于吸附手术器械,与手术器械相互磁性干扰,不仅影响手术进度,还会影响手术过程中测量传输线圈电极的阻抗。各品牌的传输线圈外圈直径在3-3.5cm,厚度在0.4-0.8cm(如表1所示)。品牌/cm外圈直径内圈直径厚度Medel31.50.4科利尔320.5AB3/0.7诺尔康3.21.80.7力声特3.5/0.8表1:各品牌传输线圈参数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听觉植入术中体外传输线圈的防干扰装置,包含装置本体2、第一魔术贴3、若干个第二魔术贴4。所述装置本体2的底部端面平齐。装置本体2的底部开有与所述传输线圈1匹配的第一开孔6,传输线圈1嵌入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6内,且传输线圈的背面朝向第一开孔顶部。第一开孔6与装置本体2同轴。如图8所示,装置本体侧壁底部还开有第二开孔8,所述第二开孔8与第一开孔6位置对应,传输线7穿设第二开孔8连接传输线圈1。在本技术的应用实施例中,装置本体2为圆柱体结构,装置本体2为塑料材质或陶瓷材质。传输线圈1放置在装置本体2内,传输线圈1的磁性被装置本体2隔绝。如图4、图5所示,优选的,装置本体2的直径L3为5CM,装置本体2的高度L4为4CM。第一开孔6设置在装置本体底部中心位置,第一开孔的直径L6为4CM,第一开孔的高度L5为1CM。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应用实施例中,装置本体2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一魔术贴3粘贴设置在传输线圈背面;在本技术的应用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魔术贴3具有圆环结构,其外圈直径为4CM,内圈直径为3CM。第一魔术贴3的一侧还设有延伸部5,所述延伸部5自第一开孔6内伸出,方便将传输线圈1自第一开孔6内取出。优选的,在本技术的应用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5具有矩形结构,长L1为3CM,宽L2为2CM。既方便操作,又不会因为太长而对手术器械造成干扰。所述第二魔术贴4粘贴设置在第一开孔顶部和所述第一魔术贴3之间,将传输线圈1固定在第一开孔6内。第一开孔顶部和第一魔术贴3之间可粘贴设置多个第二魔术贴4,通过多个第二魔术贴4调整传输线圈1与第一开孔顶部的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听觉植入术中体外传输线圈的防干扰装置,传输线圈一侧与传输线连接,其特征在于,包含:/n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开有与所述传输线圈匹配的第一开孔,传输线圈嵌入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内,且传输线圈的背面朝向第一开孔顶部;第一开孔与装置本体同轴;/n第一魔术贴,粘贴设置在传输线圈背面;/n第二魔术贴,粘贴设置在第一开孔顶部和所述第一魔术贴之间,将传输线圈固定在第一开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听觉植入术中体外传输线圈的防干扰装置,传输线圈一侧与传输线连接,其特征在于,包含:
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开有与所述传输线圈匹配的第一开孔,传输线圈嵌入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内,且传输线圈的背面朝向第一开孔顶部;第一开孔与装置本体同轴;
第一魔术贴,粘贴设置在传输线圈背面;
第二魔术贴,粘贴设置在第一开孔顶部和所述第一魔术贴之间,将传输线圈固定在第一开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觉植入术中体外传输线圈的防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端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听觉植入术中体外传输线圈的防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孔顶部和第一魔术贴之间可粘贴设置多个第二魔术贴;通过多个第二魔术贴调整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颖吴皓贾欢李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