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冻消融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2721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冷冻消融针,包括密封连接形成介质进回流通路的针管部分和手柄部分;所述针管部分的第一真空绝热管的一端与其第一外层回流管的始端相连,所述第一真空绝热管的另一端通过渡套与所述第一外层回流管的末端相连,以构建所述针管部分非治疗区域的真空绝热;所述手柄部分的第二真空绝热管的一端与其第二外层回流管的末端相连,所述第二真空绝热管的另一端通过真空基体罩与所述针管部分的过渡套相连,以构建所述手柄部分的真空绝热;内层进流管插装于相连通的所述第一外层回流管和所述第二外层回流管中,以形成介质进流通路和介质回流通路。本方案通过结构优化可实现分级构建真空绝热,为有效提高真空夹层的处理工艺提供了技术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冻消融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冷冻消融针。
技术介绍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应用冷媒和热媒消除靶组织的外科医疗技术,术中需利用消融针向患者的患部输送低温介质,以通过液态制冷剂的蒸发吸热,带走组织热量,使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从而破坏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达到治疗目的。冷冻完成后,通过控制高温热媒蒸汽到达消融针治疗部位,瞬间释放大量的热量,使治疗区域快速复温。众所周知,为了保证治疗过程中正常组织不被冻伤(直接作用于人体的针管部位),消融针针管处真空绝热性能尤为重要。现有的冷冻消融针采用单真空的方式来达到绝热的目的。受其结构原理的限制,为了保证针管处的真空,真空夹层处理工艺较为复杂。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消融针进行优化设计,以有效控制真空建立时间,提高真空夹层处理的工艺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冻消融针,利用结构优化可获得较好的真空建立时间,为有效提高真空夹层的处理工艺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技术提供的冷冻消融针,包括密封连接形成介质进回流通路的针管部分和手柄部分;所述针管部分的第一真空绝热管的一端与其第一外层回流管的始端相连,所述第一真空绝热管的另一端通过渡套与所述第一外层回流管的末端相连,以构建所述针管部分非治疗区域的真空绝热;所述手柄部分的第二真空绝热管的一端与其第二外层回流管的末端相连,所述第二真空绝热管的另一端通过真空基体罩与所述针管部分的过渡套相连,以构建所述手柄部分的真空绝热;其中,内层进流管插装于相连通的所述第一外层回流管和所述第二外层回流管中,以形成介质进流通路和介质回流通路。优选地,所述过渡套内置于所述真空基体罩内,所述过渡套包括:外管过渡套,与所述第一真空绝热管相连;和内管过渡套,与所述第一外层回流管相连;其中,所述外管过渡套和所述内管过渡套的相对端嵌套相连。优选地,所述外管过渡套的相对端内壁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内管过渡套的相对端与所述限位台阶之间插装适配。优选地,构建所述针管部分非治疗区域的真空绝热的抽真空口位于所述外管过渡套的侧壁,所述内管过渡套的相对端内壁具有可容置吸气剂的内凹部。优选地,所述抽真空口采用玻璃焊料封堵。优选地,所述真空基体罩包括:罩基座,与所述第二真空绝热管相连;和罩盖体,与所述过渡套相连;其中,所述罩基座和所述罩盖体的相对端嵌套相连。优选地,所述罩盖体的相对端外周表面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罩基座的相对端与所述限位台阶之间套装适配。优选地,构建所述手柄部分的真空绝热的抽真空口位于所述罩基座的侧壁,所述罩盖体的相对端内壁具有可容置吸气剂的内凹部。优选地,所述第二真空绝热管的近所述真空基体罩的位置处设置有卡接部,用于与系统管路适配连接。优选地,所述卡接部旁侧的所述第二真空绝热管的外周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密封件的环槽。针对现有技术,本技术将进入人体的针管部分和手柄部分别进行独立的真空绝热处理,具体地,其针管部分的第一真空绝热管的一端与其第一外层回流管的始端相连,该第一真空绝热管的另一端通过渡套与第一外层回流管的末端相连,以构建针管部分非治疗区域的真空绝热;其手柄部分的第二真空绝热管的一端与其第二外层回流管的末端相连,该第二真空绝热管的另一端通过真空基体罩与针管部分的过渡套相连,以构建手柄部分的真空绝热。如此设置,针管部分和手柄部分分别独立建立真空绝热,一方面,可根据绝热需求的重要程度选择真空夹层处理工艺,并获得良好的真空建立时间,能够有效提高加工工艺性,在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同时,利于真空的保持;同时,将回流结构引入到消融针内部,使其消融针结构简单化。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过渡套内置于真空基体罩内,由此使得针管部分的真空绝热结构置于手柄部分的真空绝热构件中,从而确保要求较高的针管部分的真空绝热性能,进而确保非治疗区域的人体其他部位不受介质温度的影响,可进一步提高该冷冻消融针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冷冻消融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针管部分的示意图。图中:针管部分10、手柄部分20、第一真空绝热管1、第一外层回流管2、过渡套3、外管过渡套31、限位台阶311、抽真空口312、内管过渡套32、内凹部321、内层进流管4、第二真空绝热管5、卡接部51、环槽52、第二外层回流管6、真空基体罩7、罩基座71、抽真空口711、罩盖体72、限位台阶721、内凹部722、密封件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述冷冻消融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冷冻消融针包括密封连接的针管部分10和手柄部分20,内部形成有介质进回流通路,并在针管部分10的非治疗区域和手柄部分20具有良好的真空绝热性能。请一并参见图2和图3,其中,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针管部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针管部分10的第一真空绝热管1的一端与其第一外层回流管2的始端相连,该第一真空绝热管1的另一端通过渡套3与第一外层回流管2的末端相连,以构建针管部分10非治疗区域B的真空绝热。其中,手柄部分20的第二真空绝热管5的一端与其第二外层回流管6的末端相连,该第二真空绝热管5的另一端通过真空基体罩7与针管部分10的过渡套3相连,以构建手柄部分20的真空绝热。由此,针管部分10和手柄部分20分别独立建立真空绝热。这里,“始端”和“末端”是以描述对象第一外层回流管2和第二外层回流管6内介质的流动方向为基准定义的,可以确定的是,上述方位词的使用仅用于清楚表达适配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并未构成实质性限制。其中,内层进流管4插装于相连通的第一外层回流管2和第二外层回流管6中,以形成介质进流通路(图中箭头→所示)和介质回流通路(图中箭头←所示)。手术过程中,介质经由内层进流管4到达针尖部,与病灶组织完成热交换后,经由第一外层回流管2和第二外层回流管6流回系统管路(图中未示出)。本方案提供的冷冻消融针,针管部分10和手柄部分20分别独立建立了真空绝热,由此,可根据绝热需求的重要程度选择真空夹层处理工艺。为了进一步提高要求较高的针管部分10的真空绝热性能,作为优选方案,过渡套3可内置于真空基体罩7内,确保针管部分10满足相应真空绝热性能要求,充分利用手柄部分20真空绝热层的迭代作用,进而确保非治疗区域的人体其他部位不受介质温度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是,构建真空绝热的关联构件之间的“相连”,构成介质导通关系的关联构件之间的“相连通”,均为满足相应功能需要的封固连接,在此不再赘述。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加工及装配便利性,过渡套3和真空基体罩7可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如图2和图3所示,过渡套3可以由外管过渡套31和内管过渡套32构成。其中,外管过渡套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冻消融针,包括密封连接形成介质进回流通路的针管部分(10)和手柄部分(20);其特征在于,/n所述针管部分(10)的第一真空绝热管(1)的一端与其第一外层回流管(2)的始端相连,所述第一真空绝热管(1)的另一端通过渡套(3)与所述第一外层回流管(2)的末端相连,以构建所述针管部分(10)非治疗区域的真空绝热;/n所述手柄部分(20)的第二真空绝热管(5)的一端与其第二外层回流管(6)的末端相连,所述第二真空绝热管(5)的另一端通过真空基体罩(7)与所述针管部分(10)的过渡套(3)相连,以构建所述手柄部分(20)的真空绝热;/n其中,内层进流管(4)插装于相连通的所述第一外层回流管(2)和所述第二外层回流管(6)中,以形成介质进流通路和介质回流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冻消融针,包括密封连接形成介质进回流通路的针管部分(10)和手柄部分(20);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管部分(10)的第一真空绝热管(1)的一端与其第一外层回流管(2)的始端相连,所述第一真空绝热管(1)的另一端通过渡套(3)与所述第一外层回流管(2)的末端相连,以构建所述针管部分(10)非治疗区域的真空绝热;
所述手柄部分(20)的第二真空绝热管(5)的一端与其第二外层回流管(6)的末端相连,所述第二真空绝热管(5)的另一端通过真空基体罩(7)与所述针管部分(10)的过渡套(3)相连,以构建所述手柄部分(20)的真空绝热;
其中,内层进流管(4)插装于相连通的所述第一外层回流管(2)和所述第二外层回流管(6)中,以形成介质进流通路和介质回流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套(3)内置于所述真空基体罩(7)内,所述过渡套(3)包括:
外管过渡套(31),与所述第一真空绝热管(1)相连;和
内管过渡套(32),与所述第一外层回流管(2)相连;
其中,所述外管过渡套(31)和所述内管过渡套(32)的相对端嵌套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过渡套(31)的相对端内壁设置有限位台阶(311),所述内管过渡套(32)的相对端与所述外管过渡套(31)的相对端内壁设置的所述限位台阶(311)之间插装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冻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构建所述针管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朋史岩肖剑黄乾富
申请(专利权)人: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