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226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包括:外壳、驱动机构和主轴;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机构、连杆机构和固定架;固定架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动力机构与固定架固定连接;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固定架旋转连接,与动力机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三连杆一端旋转连接,第三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连杆一端旋转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固定于主轴侧壁;第二连杆和主轴与固定在外壳内的支撑轴承旋转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驱动机构远离主轴,对主轴的干涉范围小;主轴可自动连续分度,亦可进行小切削量的联动加工,主轴沿支撑轴摆动相同的角度时,减小了装置的体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床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
技术介绍
在对于机匣、外壳等航空领域箱体类零件的深腔加工时,目前常见的角度附件头一般为固定角度并且是加长的附件头,多数是人为手动控制附件头的角度和长度,以实现对零件的加工,上述方式均无法实现对零件的连续分度加工,使得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包括:外壳、驱动机构和端部固定有刀具的主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机构和连杆机构和用于支撑所述动力机构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架旋转连接,与所述动力机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三连杆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连杆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轴侧壁;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主轴与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支撑轴承旋转连接;所述动力机构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水平面,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旋转轴线均与所述动力机构的旋转轴线平行;所述动力机构位于所述主轴上方;所述第三连杆靠近所述支撑轴承一端为防止与所述支承轴承干涉的弯折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三连杆首端和尾端相连直线的夹角a的范围为0°<a<180°;所述第三连杆首端和尾端相连直线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心轴线夹角b的范围为0°<b<180°;所述第二连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轴的中心轴线夹角c范围为0°<c<90°;初始状态时,所述主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并与x轴的夹角θ范围为0°<θ≤45°;所述主轴旋转最大角度时,所述主轴的中心轴线位于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内,并与y轴的夹角为γ,θ与γ之和为90°。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角度测量单元;所述角度测量单元通过读数头支架固定于所述外壳内侧壁,位于所述支撑轴承外圆端面上。进一步地,还包括:T型槽螺母、螺钉、通孔和T型环槽;所述第二连杆上设置有垂直所述主轴的所述通孔,所述主轴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T型环槽,所述T型槽螺母在所述T型环槽内滑动,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T型槽螺母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驱动机构远离主轴,对主轴的干涉范围小;主轴可自动连续分度,亦可进行小切削量的联动加工,主轴沿支撑轴摆动相同的角度时,减小了装置的体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的主轴初始位置时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的主轴旋转至最大角度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图2中A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图2中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如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的正视图,包括:外壳1、驱动机构2和端部固定有刀具7的主轴3;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动力机构2-1和连杆机构2-2和用于支撑所述动力机构2-1的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与所述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机构2-1与所述固定架6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整体为矩形不锈钢壳体,在所述外壳1内的底部横向固定有支撑轴承4;所述主轴3为电主轴,其端部固定用于加工零件的刀具7,所述刀具7随所述主轴3同步转动,所述主轴3固定于所述连杆机构2-2一端,所述连杆机构2-2为回转副;所述连杆机构2-2包括: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和第三连杆2-2-3;为了更好的实现驱动效果,所述动力机构2-1包括:伺服电机2-1-1和减速机2-1-2;所述伺服电机2-1-1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2-1-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减速机2-1-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2-1一端固定连接,与所述固定架6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2-1另一端通过第一销轴5-1与所述第三连杆2-2-3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2-3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5-2与所述第二连杆2-2-2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2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轴3侧壁;所述第二连杆2-2-2和所述主轴3与固定在所述外壳1内的支撑轴承4旋转连接;伺服电机2-1-1经过所述减速机2-1-2驱动所述第一连杆2-2-1沿水平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连杆2-2-1带动所述第三连杆2-2-3沿所述第一销轴5-1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三连杆2-2-3带动所述第二连杆2-2-2沿所述第二销轴5-2转动,所述第二连杆2-2-2带动所述主轴3绕所述支撑轴承4进行转动,进而所述支撑轴承4带动刀具7进行转动。所述动力机构2-1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水平面,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和第三连杆2-2-3的旋转轴线均与所述动力机构2-1的旋转轴线平行;所述动力机构2-1位于所述主轴3上方;该种结构的设置,减小了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体积,利于对机匣、外壳等航空领域箱体类零件的深腔进行加工。所述第三连杆2-2-3靠近所述支撑轴承4一端为防止与所述支撑轴承4干涉的弯折部,避免了所述第三连杆2-2-3与所述支撑轴承4的干涉,同时增大了所述第二连杆2-2-2和所述主轴3的旋转角度。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远离主轴,且结构整体外形尺寸小,驱动机构对主轴的干涉范围小。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的主轴初始位置时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的主轴旋转至最大角度示意图,所述第一连杆2-2-1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三连杆2-2-3首端和尾端相连直线的夹角a的范围为0°<a<180°;所述第三连杆2-2-3首端和尾端相连直线与所述第二连杆2-2-2的中心轴线夹角b的范围为0°<b<180°;所述第二连杆2-2-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轴3的中心轴线夹角c范围为0°<c<90°,本实施例中θ优选为45°;初始状态时,所述主轴3的中心轴线位于坐标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驱动机构(2)和端部固定有刀具(7)的主轴(3);/n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动力机构(2-1)、连杆机构(2-2)和用于支撑所述动力机构(2-1)的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与所述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机构(2-1)与所述固定架(6)固定连接;/n所述连杆机构(2-2)包括: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和第三连杆(2-2-3);所述第一连杆(2-2-1)一端与所述固定架(6)旋转连接,与所述动力机构(2-1)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2-1)另一端通过第一销轴(5-1)与所述第三连杆(2-2-3)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2-3)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5-2)与所述第二连杆(2-2-2)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2)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轴(3)侧壁;所述第二连杆(2-2-2)和所述主轴(3)与固定在所述外壳(1)内的支撑轴承(4)旋转连接;/n所述动力机构(2-1)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水平面,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和第三连杆(2-2-3)的旋转轴线均与所述动力机构(2-1)的旋转轴线平行;所述动力机构(2-1)位于所述主轴(3)上方;/n所述第三连杆(2-2-3)靠近所述支撑轴承(4)一端为防止与所述支撑轴承(4)干涉的弯折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连杆联动角度附件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驱动机构(2)和端部固定有刀具(7)的主轴(3);
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动力机构(2-1)、连杆机构(2-2)和用于支撑所述动力机构(2-1)的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与所述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机构(2-1)与所述固定架(6)固定连接;
所述连杆机构(2-2)包括: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和第三连杆(2-2-3);所述第一连杆(2-2-1)一端与所述固定架(6)旋转连接,与所述动力机构(2-1)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2-1)另一端通过第一销轴(5-1)与所述第三连杆(2-2-3)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2-3)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5-2)与所述第二连杆(2-2-2)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2-2)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轴(3)侧壁;所述第二连杆(2-2-2)和所述主轴(3)与固定在所述外壳(1)内的支撑轴承(4)旋转连接;
所述动力机构(2-1)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水平面,第一连杆(2-2-1)、第二连杆(2-2-2)和第三连杆(2-2-3)的旋转轴线均与所述动力机构(2-1)的旋转轴线平行;所述动力机构(2-1)位于所述主轴(3)上方;
所述第三连杆(2-2-3)靠近所述支撑轴承(4)一端为防止与所述支撑轴承(4)干涉的弯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附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2-1)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三连杆(2-2-3)首端和尾端相连直线的夹角a的范围为0°<a<180°;所述第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虎邓鑫汤洪涛杜长林李亚鹏郭翠娟张海波孙宏伟韦志鸿张国帅刘立新王大伟董大鹏林猛刘沛白彦庆刘绍毅鞠兹丹
申请(专利权)人: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