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小龙专利>正文

长嘴壶的壶口隔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132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长嘴壶的壶口隔漏结构,包括壶把、手柄、壶盖、壶口隔漏横隔、壶口隔漏弯管、壶身、壶颈、壶杆、壶嘴和壶底,壶身一侧下部通过壶颈设置有壶杆,壶杆末端为壶嘴,壶身底部为壶底,壶身顶部中心为壶口,壶口上盖有壶盖,壶口下方设置有壶口隔漏横隔,壶口隔漏横隔下方连接有壶口隔漏弯管,壶身顶部设置有壶把,壶把一侧设置有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壶口隔漏结构,水不会从壶口晃出来,只能从壶嘴倒出来,而且壶口空气任然自由出入,不会影响壶嘴出水力度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嘴壶的壶口隔漏结构
本技术涉及茶水壶
,具体涉及长嘴壶的壶口隔漏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传统长嘴壶缺点是壶盖之下,壶口敞开太大,只要晃动壶,壶里的水就会从壶口晃出来,烫伤茶艺师或者客人,而且影响表演。如果壶口用毛巾或者螺旋丝口封死,空气不能自由进入壶里,仅靠壶里少量的空气压力,壶嘴出水力度变弱,射程变近,而且收水也会收不干净。综上所述,本技术针对传统的长嘴壶的缺点,设计了一种长嘴壶的壶口隔漏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长嘴壶的壶口隔漏结构,增加了壶口隔漏结构,水不会从壶口晃出来,只能从壶嘴倒出来,而且壶口空气任然自由出入,不会影响壶嘴出水力度和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长嘴壶的壶口隔漏结构,包括壶把、手柄、壶盖、壶口隔漏横隔、壶口隔漏弯管、壶身、壶颈、壶杆、壶嘴和壶底,壶身一侧下部通过壶颈设置有壶杆,壶杆末端为壶嘴,壶身底部为壶底,壶身顶部中心为壶口,壶口上盖有壶盖,壶口下方设置有壶口隔漏横隔,壶口隔漏横隔下方连接有壶口隔漏弯管,壶身顶部设置有壶把,壶把一侧设置有手柄。作为优选,所述的壶口隔漏横隔包括圆形铜片和圆孔,圆形铜片中心设置有圆孔,圆形铜片焊接在壶口处。作为优选,所述的壶口隔漏弯管为L型或螺旋状铜管,铜管与圆孔边缘焊接固定,铜管弯曲向壶底处设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壶口增设一个长嘴壶壶口隔漏,这样进水口变小了,晃动长壶时,水不再从壶口晃出来,即使把壶反转过来,水也不会从壶口流出来,而且空气还能从壶口自由出入,毫不影响壶嘴出水和收水效果,即没有改变传统长嘴壶的外观,又保护了茶艺师和客人的安全,还增加了表演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长嘴壶的壶口隔漏结构,包括壶把1、手柄2、壶盖3、壶口隔漏横隔4、壶口隔漏弯管5、壶身6、壶颈7、壶杆8、壶嘴9和壶底10,壶身6一侧下部通过壶颈7设置有壶杆8,壶杆8末端为壶嘴9,壶身6底部为壶底10,壶身6顶部中心为壶口,壶口上盖有壶盖3,壶口下方设置有壶口隔漏横隔4,壶口隔漏横隔4下方连接有壶口隔漏弯管5,壶身6顶部设置有壶把1,壶把1一侧设置有手柄2。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壶口隔漏横隔4包括圆形铜片4-1和圆孔4-2,圆形铜片4-1中心设置有圆孔4-2,圆形铜片4-1焊接在壶口处。此外,所述的壶口隔漏弯管5为L型或螺旋状铜管,铜管弯曲向壶底处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的长嘴壶壶口隔漏结构是一个焊接在壶口里面的圆形铜片4-1(铜片形状根据壶口形状设置),中间打圆孔4-2,再向壶底方向焊接上一个螺旋或者弯曲的小铜管,这样就改变了进水口的大小和方向,所以晃动长壶时,水不再从壶口晃出来,而且把壶反转过来,水也不会从壶口流出来,而且空气还能从壶口自由出入,毫不影响壶嘴出水和收水效果,即没有改变传统长嘴壶的外观,又保护了茶艺师和客人的安全,还增加了表演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长嘴壶的壶口隔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壶把(1)、手柄(2)、壶盖(3)、壶口隔漏横隔(4)、壶口隔漏弯管(5)、壶身(6)、壶颈(7)、壶杆(8)、壶嘴(9)和壶底(10),壶身(6)一侧下部通过壶颈(7)设置有壶杆(8),壶杆(8)末端为壶嘴(9),壶身(6)底部为壶底(10),壶身(6)顶部中心为壶口,壶口上盖有壶盖(3),壶口下方设置有壶口隔漏横隔(4),壶口隔漏横隔(4)下方连接有壶口隔漏弯管(5),壶身(6)顶部设置有壶把(1),壶把(1)一侧设置有手柄(2)。/n

【技术特征摘要】
1.长嘴壶的壶口隔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壶把(1)、手柄(2)、壶盖(3)、壶口隔漏横隔(4)、壶口隔漏弯管(5)、壶身(6)、壶颈(7)、壶杆(8)、壶嘴(9)和壶底(10),壶身(6)一侧下部通过壶颈(7)设置有壶杆(8),壶杆(8)末端为壶嘴(9),壶身(6)底部为壶底(10),壶身(6)顶部中心为壶口,壶口上盖有壶盖(3),壶口下方设置有壶口隔漏横隔(4),壶口隔漏横隔(4)下方连接有壶口隔漏弯管(5),壶身(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曾小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