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音圈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6610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音圈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扬声器音圈引线装置,包括下模和通过铰链连接在下模上方的上模,所述下模的前表面上部通过螺丝连接有音圈固定框,所述下模前表面的中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导向柱,所述下模前表面的中下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夹线机构,所述夹线机构包括夹板和通过铰链连接在夹板右侧的盖板,所述夹板的前表面粘接有隔板,相邻所述隔板之间构成从左到右为从小到大排列的引线槽,左侧所述隔板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所述盖板前表面的右侧粘接有与插孔位置对应的插块,所述下模前表面的中下部粘接有无痕胶垫,本装置可以稳定的固定不同直径的引线,且固定引线的过程不会拉伤引线。

A lead device of loudspeaker voice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扬声器音圈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音圈加工
,具体为一种扬声器音圈引线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扬声器发声的重要结构,音圈加工质量的好坏极大程度的决定了扬声器本身的发声质量,音圈加工的一个步骤就是将引线引出并与音膜进行点胶粘接,现有的方式多为人工确定并对引线进行点胶,该过程引线没有稳定的固定住,导致点胶时引线一旦偏离就前功尽弃,对操作人员具有很高的要求,于是就需要专门的装置来对音圈进行引线的固定。但现有装置存在着不能固定不同直径的引线导致过粗的引线被损伤或过细的引线夹持不稳,且固定引线的过程可能会拉伤引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音圈引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能固定不同直径的引线导致过粗的引线被损伤或过细的引线夹持不稳,且固定引线的过程可能会拉伤引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扬声器音圈引线装置,包括下模和通过铰链连接在下模上方的上模,所述下模的前表面上部通过螺丝连接有音圈固定框,所述下模前表面的中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导向柱,所述下模前表面的中下部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音圈引线装置,包括下模(1)和通过铰链连接在下模(1)上方的上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的前表面上部通过螺丝连接有音圈固定框(3),所述下模(1)前表面的中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导向柱(4),所述下模(1)前表面的中下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夹线机构(5),所述夹线机构(5)包括夹板(51)和通过铰链连接在夹板(51)右侧的盖板(55),所述夹板(51)的前表面粘接有隔板(52),相邻所述隔板(52)之间构成从左到右为从小到大排列的引线槽,左侧所述隔板(52)的顶部开设有插孔(54),所述盖板(55)前表面的右侧粘接有与插孔(54)位置对应的插块(56),所述下模(1)本体的下部开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音圈引线装置,包括下模(1)和通过铰链连接在下模(1)上方的上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的前表面上部通过螺丝连接有音圈固定框(3),所述下模(1)前表面的中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导向柱(4),所述下模(1)前表面的中下部通过螺丝连接有夹线机构(5),所述夹线机构(5)包括夹板(51)和通过铰链连接在夹板(51)右侧的盖板(55),所述夹板(51)的前表面粘接有隔板(52),相邻所述隔板(52)之间构成从左到右为从小到大排列的引线槽,左侧所述隔板(52)的顶部开设有插孔(54),所述盖板(55)前表面的右侧粘接有与插孔(54)位置对应的插块(56),所述下模(1)本体的下部开设有点胶孔(6),所述下模(1)前表面的中下部粘接有无痕胶垫(7),所述上模(2)前表面的下部通过螺丝连接有与音圈固定框(3)位置对应的音膜固定框(8),所述上模(2)前表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伦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乐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