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6512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6:23
桥式电路(10)中,形成有电阻(R1)与电阻(R2)串联连接且电阻(R2)与电阻(R4)串联连接的串联电路(11)。而且,桥式电路(10)中,串联电路(11)与负载部(R3)并联连接,电阻(R5)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2)与电阻(R4)之间,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1)与负载部(R3)之间。而且,桥式电路(10)中,电压供给部(20)连接在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控制部(40)基于通过在断开开关(3)的状态下从电压供给部(20)施加电压(V)而检测出的桥式电路(10)的检测电压来检测负载部(R3)的异常。通过该结构,异常检测装置(1)能够在抑制大型化的基础上检测异常。

Anomaly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异常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异常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车辆搭载有电压检测装置,其检测向负载部供给电力的主电源的电压。另外,有时车辆搭载有异常检测装置,其在从主电源向负载部供给电力之前检测负载部的短路等异常(例如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02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以往的异常检测装置需要对负载部的短路等异常进行检测的专用的电子部件,因此存在大型化的倾向,在这一点上存在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大型化的异常检测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异常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异常检测对象,所述异常检测对象与主电源连接,并且从所述主电源被供给电力;桥式电路,所述桥式电路构成为包含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作为所述异常检测对象的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电压供给部,所述电压供给部是与所述主电源不同的电源,并且对所述桥式电路施加电压;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主电源和所述电压供给部,所述桥式电路中,形成有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串联连接而成的串联电路,所述串联电路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三电阻之间,所述电压供给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述控制部基于检测电压来检测所述第三电阻的异常,所述检测电压是通过在断开所述主电源的状态下从所述电压供给部施加电压从而检测出的所述桥式电路的检测电压。在上述异常检测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电压和表示所述第三电阻短路的短路基准电压来检测所述第三电阻的短路,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电压和表示所述第三电阻断路的断路基准电压来检测所述第三电阻的断路。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异常检测装置具备桥式电路,该桥式电路中,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四电阻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三电阻并联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第三电阻之间,电压供给部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第三电阻与主电源连接,从主电源被供给电力。所述控制部基于检测电压来检测所述第三电阻的异常,所述检测电压是通过在断开所述主电源的状态下从所述电压供给部施加电压从而检测出的所述桥式电路的检测电压。根据该结构,异常检测装置能够使用共用的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控制部)来进行主电源的电压检测和第三电阻的异常检测。作为其结果,异常检测装置能够抑制大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异常检测装置的结构例的电路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异常检测装置的工作例的电路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异常检测装置的工作例的电路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桥式电路的结构例的概略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桥式电路发生短路时的概略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桥式电路发生断路时的概略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异常检测装置的工作例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向高电压J/B应用的应用例的电路图。符号说明1、1A异常检测装置2电池(主电源)10桥式电路11串联电路20电压供给部40控制部R1电阻(第一电阻)R2电阻(第二电阻)R3负载部(第三电阻)R4电阻(第四电阻)R5电阻(第五电阻)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另外,在以下记载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并且,以下记载的结构能够适当组合。另外,能够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各种省略、替换或变更。[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涉及的异常检测装置1进行说明。异常检测装置1是检测负载部R3的异常的装置。异常检测装置1组装于对作为车辆的主电源的电池2进行控制的车辆电源控制系统100。车辆电源控制系统100是对从电池2向负载部R3供给的电力进行控制的系统。如图1所示,车辆电源控制系统100具备电池2、开关3、负载部R3、异常检测装置1。电池2向负载部R3供给电力。电池2是能够蓄积电力的充电电池,经由开关3与负载部R3连接。电池2向负载部R3供给电压E的电力。开关3是使从电池2流向负载部R3的电流通电或切断的电路。开关3设置在电池2的正极与负载部R3之间。开关3与后述的异常检测装置1的控制部40连接,根据从控制部40输出的开关控制信号而接通/断开。开关3例如在开关控制信号为使该开关3接通的开关接通信号的情况下接通,将电池2与负载部R3电连接。另外,开关3例如在开关控制信号为使该开关3断开的开关断开信号的情况下断开,将电池2与负载部R3切断。负载部R3消耗从电池2供给的电力,例如是车辆的行驶用的发动机等。异常检测装置1是检测负载部R3的短路等异常的装置。异常检测装置1具备桥式电路10、电压供给部20、电压检测部30以及控制部40。桥式电路10构成为包含作为第一电阻的电阻R1、作为第二电阻的电阻R2、作为第三电阻的负载部R3、作为第四电阻的电阻R4、作为第五电阻的电阻R5。如上所述,负载部R3与电池2连接,从电池2被供给电力。负载部R3是被检测电连接的异常的异常检测对象,例如可被检测出短路或断路等异常。桥式电路10中,形成有电阻R1与电阻R2串联连接且电阻R2与电阻R4串联连接的串联电路11。而且,桥式电路10中串联电路11与负载部R3并联连接。另外,桥式电路10中,电阻R5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2与电阻R4之间,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1与负载部R3之间。而且,桥式电路10中,电压供给部20连接在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另外,桥式电路10中,负载部R3与电阻R4的连接点接地(与GND连接)。电压供给部20是与电池2不同的电源,是向桥式电路10施加电压V的电源。如图2所示,电压供给部20具有N沟道的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即FET21、P沟道的MOSFET即FET22、二极管23以及副电源24。FET21中,栅极端子与控制部40连接,漏极端子与FET22的栅极端子连接,源极端子接地(与GND连接)。FET22中,栅极端子与FET21的漏极端子连接,源极端子与副电源24连接,漏极端子与二极管23连接。二极管23的阳极端子与FET22的漏极端子连接,阴极端子连接在电阻R1与电阻R2之间。电压供给部20在驱动信号(接通)被从控制部40输出并对FET21的栅极端子施加电压V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异常检测对象,所述异常检测对象与主电源连接,并且从所述主电源被供给电力;/n桥式电路,所述桥式电路构成为包含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作为所述异常检测对象的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n电压供给部,所述电压供给部是与所述主电源不同的电源,并且对所述桥式电路施加电压;以及/n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主电源和所述电压供给部,/n所述桥式电路中,形成有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串联连接而成的串联电路,所述串联电路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三电阻之间,所述电压供给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n所述控制部基于检测电压来检测所述第三电阻的异常,所述检测电压是通过在断开所述主电源的状态下从所述电压供给部施加电压从而检测出的所述桥式电路的检测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15 JP 2017-1778021.一种异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异常检测对象,所述异常检测对象与主电源连接,并且从所述主电源被供给电力;
桥式电路,所述桥式电路构成为包含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作为所述异常检测对象的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
电压供给部,所述电压供给部是与所述主电源不同的电源,并且对所述桥式电路施加电压;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主电源和所述电压供给部,
所述桥式电路中,形成有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串联连接而成的串联电路,所述串联电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本充晃大石英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