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6491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包括支撑杆、调节杆、第一固定件、抱箍和横梁,贯穿支撑杆开设至少一个承载孔,承载孔内均对应设置一个滚轮;贯穿承载孔的孔壁且在滚轮的上方相对开设两个第一安装孔;调节杆贯穿承载孔且由滚轮承载;贯穿调节杆间隔开设若干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第一固定件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配合实现支撑杆和调节杆的紧固;抱箍能够紧固连接在支撑杆和调节杆的承载端;横梁能够贯穿抱箍且与光伏组件紧固连接。推或拉调节杆能够对承载于光伏支架上的光伏组件实现角度调节,而调节杆由滚轮支撑,即滚轮的转动将有利于调节杆的推拉,能够降低调节难度、减少人力损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伏系统。

A photovoltaic support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安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光伏组件由光伏支架固定安装至地面或屋顶等,通常需要调节光伏支架中伸缩杆的长度来调节光伏组件的角度,以适应光照的变化。通过手动调节光伏支架中伸缩杆的长度时,由于光伏组件阵列较重,因此,存在角度调节难度大和耗费人力等问题。通过电机驱动光伏支架的伸缩杆伸缩,以实现光伏组件角度的调整,能够克服手动调节存在的问题,但是却存在光伏组件安装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角度调节方便且成本低的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支架,包括:支撑杆、调节杆、第一固定件、抱箍和横梁,贯穿支撑杆开设至少一个承载孔,每一个承载孔内均对应设置一个滚轮;贯穿承载孔的孔壁且在滚轮的上方相对开设两个第一安装孔;调节杆能够贯穿承载孔且由滚轮承载;横向贯穿调节杆间隔开设若干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第一固定件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配合实现支撑杆和调节杆的紧固;抱箍能够紧固连接在支撑杆和调节杆的承载端;横梁能够贯穿抱箍且与光伏组件紧固连接。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推或拉调节杆能够对承载于光伏支架上的光伏组件实现角度调节,而调节杆由滚轮支撑,即滚轮的转动将有利于调节杆的推拉,能够降低调节难度、减少人力损耗。优选地,抱箍包括抱合部和紧固部,抱合部的截面为圆环状;紧固部与抱合部的外侧面紧固连接,且能够与支撑杆和调节杆的承载端紧固连接。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横梁承插在截面呈圆环状的抱合部,当推或拉调节杆时,位于调节杆承载端的抱箍能够饶承插在抱合部的横梁转动,以适应由调节杆带动的横梁的位置变化,确保整个支架的角度调节更加的顺畅。优选地,每一个抱箍的紧固部均包括:两个紧固板,两个紧固板间隔设置在抱合部的外侧面,两个紧固板之间形成承插支撑杆和调节杆承载端的承插空间;同时贯穿两个紧固板相对开设第三安装孔;支撑杆的承载端开设与第三安装孔对应的第四安装孔,通过同时贯穿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的第二固定件实现紧固板与支撑杆的紧固;调节杆的承载端开设与第三安装孔的第五安装孔;通过同时贯穿第三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的第三固定件实现紧固板与调节杆的紧固。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和调节杆的承载端插入由两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紧固板形成的承插空间后,分别由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实现抱箍与支撑杆和调节杆的紧固连接,该连接方式有利于抱箍磨损后的更换。优选地,横梁的截面为圆形、半圆形、圆环形或半圆环形。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横梁能够贯穿抱箍的抱合部,横梁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半圆形、圆环形或半圆环形,与圆环形的抱合部适配,即能够避免抱箍饶横梁转动时发生干涉,有利于整个支架的角度调整。优选地,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包括螺栓和螺母。优选地,支撑杆和调节杆均为空心方钢。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杆和调节杆均采用空芯方钢,满足支架整体支撑强度的同时,具有重量轻的优点。优选地,承载孔为矩形通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矩形通孔作为承载孔,能够适应空心方钢调节杆的形状,具有较好的适配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支架,以及承载于光伏支架上的光伏组件。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支架,通过推或拉调节杆能够对承载于光伏支架上的光伏组件或光伏组件阵列实现角度调节,而调节杆由滚轮支撑,即滚轮的转动将有利于调节杆的推拉,能够降低调节难度、减少人力损耗。而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支架的光伏系统同样具有调节难度小和人力损耗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的其中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抱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0.支撑杆,100.承载孔,101.滚轮,102.第一安装孔,103.第四安装孔,11.调节杆,110.第二安装孔,111.第五安装孔,12.第一固定件,13.抱箍,130.抱合部,131.紧固部,1310.紧固板,1311.第三安装孔,14.横梁,15.第二固定件,16.第三固定件,2.光伏组件或光伏组件阵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第一个实施例,具体参见图1至图6,包括支撑杆10、调节杆11、第一固定件12、抱箍13和横梁14,贯穿支撑杆10开设至少一个承载孔100,每一个承载孔100内均对应设置一个滚轮101;贯穿承载孔100的孔壁且在滚轮101的上方相对开设两个第一安装孔102;调节杆11能够贯穿承载孔100且由滚轮101承载;横向贯穿调节杆11间隔开设若干第二安装孔110,第二安装孔110与第一安装孔102相对应;第一固定件12与第一安装孔102和第二安装孔110配合实现支撑杆10和调节杆11的紧固;抱箍13能够紧固连接在支撑杆10和调节杆11的承载端;横梁14能够贯穿抱箍13且与光伏组件紧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优选采用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金属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制成。支撑杆10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环形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一种。支撑同一光伏组件或一个单元的光伏组件阵列2的支撑杆10的数量优选为2个,具体设置在光伏组件或光伏组件阵列2的两侧。当然,支撑杆10的数量还可以根据拟支撑的光伏组件或光伏组件阵列2的面积确定,即还可以为1个或3个或5个等,当支撑杆10的数量为1个时,具体可设置在光伏组件或光伏组件阵列2的中间,而支撑杆10数量为3个或5个时,可以均布在光伏组件或光伏组件阵列2的背面。承载孔100开设于支撑杆10上,承载孔100的截面形状适配调节杆11的截面形状,即当调节杆11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时,承载孔100的截面形状则优选为方形,而当调节杆1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时,承载孔100的截面形状则优选为圆形。由承载孔100的孔壁围合而成的截面面积需要比调节杆11的截面面积大,以满足承托调节杆11的需求。承载孔100内设置滚轮101,滚轮101的轴线优选与支撑杆10的长度方向垂直,滚轮101的两端由承载孔100的孔壁承载。调节杆11优选采用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金属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制成。调节杆1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环形或不规则形状中的一种。调节杆11的数量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杆,贯穿所述支撑杆开设至少一个承载孔,每一个所述承载孔内均对应设置一个滚轮;贯穿所述承载孔的孔壁且在所述滚轮的上方相对开设两个第一安装孔;/n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能够贯穿所述承载孔且由所述滚轮承载;横向贯穿所述调节杆间隔开设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n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实现所述调节杆和所述支撑杆的紧固;/n抱箍,所述抱箍能够紧固连接在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调节杆的承载端;/n以及横梁,所述横梁能够贯穿所述抱箍且与光伏组件紧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杆,贯穿所述支撑杆开设至少一个承载孔,每一个所述承载孔内均对应设置一个滚轮;贯穿所述承载孔的孔壁且在所述滚轮的上方相对开设两个第一安装孔;
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能够贯穿所述承载孔且由所述滚轮承载;横向贯穿所述调节杆间隔开设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实现所述调节杆和所述支撑杆的紧固;
抱箍,所述抱箍能够紧固连接在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调节杆的承载端;
以及横梁,所述横梁能够贯穿所述抱箍且与光伏组件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包括:
抱合部,所述抱合部的截面为圆环状;
以及紧固部,所述紧固部与所述抱合部的外侧面紧固连接,且能够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调节杆的承载端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抱箍的所述紧固部均包括:
两个紧固板,两所述紧固板间隔设置在所述抱合部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小俊武谦俞阳陈国清朱琛吕俊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