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华专利>正文

旺火苗火自动转换炉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317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旺火苗火自动转换炉灶,包括炉胆、灶圈、炉芯、风机和燃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应装置包括有主燃料管、截流阀和苗火管,主燃料管经截流阀后与苗火管会合连通到炉芯;还包括有传感装置与控制器,所述传感装置为重力传感装置,其传感头顶部略高于灶圈上表面,传感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分别连至截流阀和风机,由控制器根据传感信号控制截流阀的开合及风机转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锅体是否在灶圈上用控制器控制主燃料管的开闭,能大量节省能源,保护环境,且结构简单,电控部分离炉灶的高温部分较远,不易损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炉灶,具体涉及一种能根据使用情况在旺火和苗火状态间自动转换的炉灶,可以是燃油的,也可以是燃气的,或者是燃油燃气两用炉灶,适合在宾馆、饭店等处的厨房使用。
技术介绍
在宾馆、饭店等场合使用的炉灶,一般包括炉胆、灶圈、炉芯、风机和燃料供应装置,其中炉胆采用厚而大的耐火砖砌制,灶圈用于承载锅体,燃料供应装置为供油管或供气管,通入炉芯中。这类炉灶,在使用时需要火旺,并且通常会较长时间连续工作,而在烹饪过程中,诸如洗锅、过油、加调料、倒菜、候菜等时间内,锅是离开灶头无需用火的,然而,厨师不可能随机地去调小或关闭大火,在厨师炒菜时,实际用火时间只占60%左右,同时,由于炉膛温度很高(通常在500℃以上),虽然使用了耐火砖,仍有很多的热量传至工作灶面,需要用自来水长时间流动冷却,既浪费了很多燃料,又浪费了很多水。因此,对此类炉灶进行改进,可以起到节能、节水、改善操作环境的作用。中国专利CN2306417Y公开了一种重力传感自动开关型燃气炉具,采用重力传感开关探测锅体位置,当锅体放上时点火,锅体离开时熄火,解决原有炉灶不用火时的耗能问题,但是,一方面,该结构锅体离开时熄火,使得在锅体再放上时必须重新点火,不太适应商业厨房中连续使用的要求,另一方面,该结构采用置于灶面下的微动开关作为传感开关,在家庭场合可以使用,而在商业厨房的高温环境中,微动开关将很快损坏,因而不具有实用效果。因此,必须改变结构,设计出既能在锅体离开时节省能源,又保证使用的稳定可靠的炉灶,才能适应实际需要,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旺火苗火自动转换炉灶,可以在锅体离开炉灶时有效节能,同时其传感装置工作稳定可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旺火苗火自动转换炉灶,包括炉胆、灶圈、炉芯、风机和燃料供应装置,所述燃料供应装置包括有主燃料管、截流阀和苗火管,主燃料管经截流阀后与苗火管会合连通到炉芯;还包括有传感装置与控制器,所述传感装置为重力传感装置,其传感头顶部略高于灶圈上表面,传感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分别连至截流阀和风机,由控制器根据传感信号控制截流阀的开合及风机转速。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苗火”是指提供少量的燃料使火不灭而保持燃烧的状态,所述的“苗火管”可以认为是主燃料管的一个分支,即燃料在供应时将分为两路,一路经主燃料管通过截流阀通往炉芯,另一路直接经苗火管通往炉芯,通常苗火管流量较小,根据控制的需要,可以在苗火管上设置控制阀;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截流阀和风机,当锅体放在灶圈上时,传感装置给出信号,控制器将控制截流阀打开供应燃料,同时使风机在较高速度下工作,当锅体离开灶圈时,为了保证在锅体短暂离开(如颠锅)时保持旺火,通常应设置一定的延时(1-2秒),在延时后锅体仍离开灶圈的,控制器关闭截流阀,使风机低速运转,因此,控制器中主要是电子开关,其中并包括有延时电路和风机调速电路,所述的延时电路是延时关断电路,即有传感信号输入时,即时输出,当传感信号终止时,延时保持输出1-2秒再关断,这些电路结构均为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感装置通常为悬垂式重力传感装置,包括承压头、承压连杆、传感部件和复位结构,所述承压连杆上端与承压头固定连接,下端连接传感部件的动件,承压头从灶圈上的孔中伸出,复位结构的设置使得锅体离开灶圈时,承压头顶部高于灶圈的上表面。其中,所述传感部件可以为干簧管,传感部件的动件为磁铁,当承压头受压时,推动承压连杆下行,磁铁接近干簧管,使干簧管吸合,当锅体离开承压头时,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承压连杆带动磁铁上行,干簧管断开;所述传感部件也可以为触点开关,所述动件为接触头,承压连杆与接触头间通过缓冲弹簧连接,当承压头受压时,带动承压连杆下行,接触头压迫接触开关使其闭合,缓冲弹簧的设置,可以避免接触头过度压迫接触开关造成的损坏,当锅体离开承压头时,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承压连杆上行,接触头与接触开关分离,接触开关断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炉胆为双层空心炉胆,风机的出风口与空心的炉胆夹层连通,内炉胆底部设有发火盘,发火盘周周设有风眼。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燃料供应装置可以有三种形式,分别适用于燃油、燃气以及燃油燃气两用型炉灶的使用。在燃油炉上使用时,所述燃料供应装置为燃油供应管路,所述截流阀为油用过滤截流组合阀,包括阀体外壳、进油口、出油口,阀体内由通油夹板分隔成过滤区和截流区,通油夹板上设有油孔,进油口位于过滤区一侧,进油口与通油夹板间设有滤网,出油口位于截流区一侧,出油口处由防爆电磁阀开合,所述苗火管连通过滤区与出油管,苗火管上设有苗火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炉芯为气化炉芯,所述气化炉芯为顶端封口的空心管,管的周围设有集风叶,燃油管路的出油口靠近气化炉芯顶端,在气化炉芯的封闭端处围绕出油管设有环状突起,该环状突起为传温柱,围绕出油管还设有气化片,气化炉芯的底部周围设有多个出气孔。在燃气炉上使用时,所述燃料供应装置为燃气供应管路,所述截流阀为气用限压截流组合阀,包括带有进气管的限压区、带有出气管的截流区,由防爆电磁阀开启或关闭出气管口,所述苗火管直接连通阀体的进气管与出气管,苗火管上设有苗火阀。在燃油燃气两用炉上使用时,所述燃料供应装置为燃油燃气两用供应管路,所述截流阀为防爆电磁阀,截流阀的进口同时连接进气管和进油管,在进气管上设有限压阀,进油管上设有过滤器,截流阀的出口分别连通油用苗火管和气用苗火管,并设置通路阀,其中油路与气化炉芯中央的出油管连通,气路连通至气化炉芯出油管外的通气室。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先打开苗火的控制阀,将灶膛内的苗火点燃,苗火管的燃料供应使其保持不灭状态。将炒锅放在灶圈上时,承压头被压下,传感部件被接通,发出传感信号,通过控制器打开截流阀和风机运转,大流量的燃料通过主燃料管流向灶膛内的燃烧室,产生大火;如果用油为燃料,则将流进气化炉芯,此时,炉芯的温度已达到500度以上,流至气化炉芯的燃油在高温下瞬间气化,并从炉芯裙边的气眼中向外释放,产生大火。对于双层炉胆,风机正常运转产生的气流吹进内外炉胆的夹层空间,气流带走了由内胆传出的高温,达到冷却炉胆的作用,同时,形成的高温气流吹进灶膛的发火盘,与可燃气体混合燃烧,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当厨师将炒锅端起时,承压头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弹起,使触点分离,控制器经延时一秒左右后关闭电源,截流阀复位截流,燃料切断,大火熄灭,风机在调速器作用下慢速运转,由苗火管提供的少量燃料保持苗火燃烧,慢速运转的风机产生的微风使苗火有一定的空气助燃。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专利技术在灶圈处设置重力传感装置,在燃料供应装置中设置了苗火管,因而可以根据锅体是否在灶圈上用控制器控制主燃料管的开闭,一方面当锅体离开炉灶的时间(约占40%)中关断主燃料,能大量节省能源,另一方面,维持的苗火使得锅体放上时旺火能瞬间点燃,适合商业性厨房的使用要求;2.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传感装置采用承压连杆传动的重力传感装置,为悬垂式结构,其电路部分离灶面距离较远,不会受到灶面高温的影响,因此不易损坏;3.本专利技术的炉胆采用空心双层炉胆时,利用风机冷却,可以避免耐火砖在高温下经常损坏的问题,冷却效果也好,同时,空气在还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旺火苗火自动转换炉灶,包括炉胆、灶圈[2]、炉芯、风机[21]和燃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应装置包括有主燃料管、截流阀[15]和苗火管,主燃料管经截流阀[15]后与苗火管会合连通到炉芯;还包括有传感装置与控制器[25],所述传感装置为重力传感装置,其传感头顶部略高于灶圈[2]上表面,传感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25]电连接,控制器[25]的输出分别连至截流阀[15]和风机[21],由控制器[25]根据传感信号控制截流阀[15]的开合及风机[21]转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