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6310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5:02
支撑装置包括置于壳体内的中心轴(400)、浮动销(300)、第一传动件(500),所述中心轴(400)为中空结构,所述浮动销(300)设置在所述中心轴(400)的中空结构内并可相对所述中心轴上下运动,所述浮动销(300)上端从所述中心轴(400)的中空结构上端伸出并且从壳体上端开孔伸出,所述第一传动件(500)套接在所述中心轴(400)外并可相对所述中心轴(400)上下运动,所述中心轴(400)上设置有连接于所述浮动销(300)与所述第一传动件(500)之间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用于所述浮动销(300)与所述第一传动件(500)之间的上下运动的传动,所述第一传动件(500)将壳体内部分为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至少所述第二腔室(202)为气密腔室。该支撑装置元件少、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操作方便。

Suppor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支撑装置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加工工件提供支撑的加工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零件加工的夹具,在使用中,不能够高效稳定夹持零件,造成夹具的工作效率低,影响零件加工的稳定性和质量,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且会造成员工的工作强度增加。尤其是在工业制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壁厚很薄,外形很大的工件,这些薄壁工件在制造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造成局部无法支撑,未支撑区域如受到外作用力就会变形,如此影响产品加工精度要求,影响到制程的稳定性。在加工行业内未支撑区域受到刀具的作用力后就会出现变形反弹等现象,造成加工面粗糙,光洁度差,厚度尺寸变化大。具体例子如图1所示薄壁工件101,外形尺寸壁厚只有4.5mm,毛坯来料变形就有1.75mm,两面加工要求平面度0.5mm以内,加工面光洁度要求约为Ra0.8。传统的加工操作对这些薄壁工件进行加工时,采用支撑工具对薄壁工件中部增加支撑力,但目前这些支撑工具存在许多缺点,主要是零配件多,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另配安装底座,操作不方便,其支撑力相对为刚性支撑力,对于工件加工带来支撑不均匀的问题。如图2所示,传统的支撑工具通过活塞110来提供支撑动力,推动柱塞120向上支撑工件,同时通过复位弹簧131、132来使活塞110和柱塞120复位,这种结构十分复杂,并且只能提供刚性支撑力,虽然有通过柱塞上升弹簧121来提供一定的弹性,但对于需要精细控制支撑力的薄壁工件,活塞的推动力难以控制和调整,容易对工件造成损害,或加工过程中形成支撑不均匀、加工不平整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支撑装置,增加浮动支撑,可以对产品自身的变形量进行补充,解决加工过程中弹刀、加工面接刀痕、光洁度差、平面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供均匀稳定的浮动支撑力的支撑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包括置于壳体内的中心轴、浮动销、第一传动件,所述中心轴为中空结构,所述浮动销设置在所述中心轴的中空结构内并可相对所述中心轴上下运动,所述浮动销上端从所述中心轴的中空结构上端伸出并且从壳体上端开孔伸出,以支撑工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套接在所述中心轴外并可相对所述中心轴上下运动,所述中心轴上设置有连接于所述浮动销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用于所述浮动销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的上下运动的传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将壳体内部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方,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下方,至少所述第二腔室为气密腔室。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通过传动结构将支撑装置受到的工件的重量由浮动销传动至第一传动件,并且通过第一传动件向下压缩气密性第二腔室,使得第二腔室气压增大,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气压差发生变化,来提供均匀稳定的浮动支撑力,经由传动结构由第一传动件传动至浮动销,从而所述浮动销能够给工件提供稳定均匀的浮动支撑力,本申请制程装置元件少、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由于工件的重量使得浮动销连同第一传动件下沉,第二腔室被压缩,因此第二腔室气压大于第一腔室,为第一传动件及浮动销提供向上支持力,也就是为工件提供了向上支撑力,由于是通过气压差提供支撑力,因此该支撑力均匀稳定,且变化过程稳定缓和,对于需要精细控制支撑力的薄壁工件提供了均匀良好的支撑,使其可以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平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为气密腔室,在未加工件时,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气体体积比例可根据待加工的工件重量范围设置,使得第二腔室的气体被压缩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气压差能够与工件重量相匹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充有较高压强气体,所述较高压强大于大气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比如根据待加工工件重量范围的不同。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室设有连接气源装置的第二气孔,由气源装置向第二腔室提供加压气体,增加第二腔室内气压,提高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之间的气压差,从而增加向上的浮动支撑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源装置也可以进行抽气,从而根据需要调节第二腔室内的气压。进一步,所述第二气孔可控制启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气孔的第二气源装置,所述支撑装置提供的支撑力可通过调节第二气源的大小来进行调节,具有调节灵活、均匀、稳定的特点。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腔室设有连接气源装置的第二气孔的同时,所述第一腔室也设有连接气源装置的第一气孔,由气源装置向第一腔室提供加压气体,增加第一腔室内气压,或对第一腔室进行抽气,从而调节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之间的气压差,提供更稳定均匀的浮动支撑力。进一步,所述第一气孔可控制启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气孔的第一气源装置。在第二腔室为气密腔室的时候,所述第一传动件重力、浮动销重力、各元件之间摩擦力等等向下的合力,与所述第二腔室的气压提供的向上的力以及提供给工件所需要的浮动支撑力相互平衡。在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均为气密腔室的时候,所述第一传动件重力、浮动销重力、各元件之间摩擦力、所述第一腔室的气压等等向下的合力,与所述第二腔室的气压提供的向上的力以及提供给工件所需要的浮动支撑力相互平衡。本申请可提供更稳定更平衡的浮动支撑力。所述浮动销的升降以及向工件提供的浮动支撑力,可通过调节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气压差实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件外侧壁与壳体内侧壁紧密配合,从而将壳体内部分隔成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中部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壳体内侧壁紧密配合,从而将壳体内部分隔成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中心轴设有连通浮动销与第一传动件之间的传动通道,所述第二传动件为设置在所述传动通道上的滚珠,所述浮动销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在面向所述传动通道的一侧均设有与所述滚珠相配合的由上而下向轴心倾斜收拢的第一传动斜面和第二传动斜面,所述滚珠在传动通道中可沿径向运动,与第一传动斜面、第二传动斜面配合,通过第一传动斜面与滚珠的配合将浮动销向下运动的横向分量传动至第一传动件,再通过滚珠与第二传动斜面的配合将浮动销向下运动的转化为第一传动件的向下运动,压缩第二腔室直至第二腔室的压强达到可提供足够的向上支撑力;或通过第二传动斜面与滚珠的配合将第一传动件受到第二腔室气压影响向上运动的横向分量传递至浮动销,再通过滚珠与第一传动斜面的配合将第一传动件向上运动的横向分量转化为浮动销的向上运动,从而提供给工件向上的支撑力。具体的,在所述浮动销上升前为第一状态,在该状态时所述滚珠松开未抱紧所述浮动销,在需要提供向上的浮动支撑力时,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斜面推动所述滚珠沿所述传动通道往轴心运动,滚珠进而向浮动销施加了径向推力,通过所述滚珠与浮动销的第一传动斜面的配合,提供了推使所述浮动销向上的力,所述滚珠抱紧所述浮动销,使所述浮动销处于第二状态,期间所述滚珠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斜面和第二传动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中心轴、浮动销、第一传动件,所述中心轴为中空结构,所述浮动销设置在所述中心轴的中空结构内并可相对所述中心轴上下运动,所述浮动销上端从所述中心轴的中空结构上端伸出并且从壳体上端开孔伸出,以支撑工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套接在所述中心轴外并可相对所述中心轴上下运动,所述中心轴上设置有连接于所述浮动销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用于所述浮动销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的上下运动的传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将壳体内部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方,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下方,至少所述第二腔室为气密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中心轴、浮动销、第一传动件,所述中心轴为中空结构,所述浮动销设置在所述中心轴的中空结构内并可相对所述中心轴上下运动,所述浮动销上端从所述中心轴的中空结构上端伸出并且从壳体上端开孔伸出,以支撑工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套接在所述中心轴外并可相对所述中心轴上下运动,所述中心轴上设置有连接于所述浮动销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用于所述浮动销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的上下运动的传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将壳体内部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方,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下方,至少所述第二腔室为气密腔室。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沿圆周等间距均匀分布,或非等间距分布。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设有连通浮动销与第一传动件之间的传动通道,所述第二传动件为设置在所述传动通道上的滚珠,所述浮动销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在面向所述传动通道的一侧均设有与所述滚珠相配合的由上而下向轴心倾斜收拢的第一传动斜面和第二传动斜面,所述滚珠在传动通道中可沿径向运动,与第一传动斜面、第二传动斜面配合,用以将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上升力传递至所述浮动销。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设有连通浮动销与第一传动件之间的传动通道,第二传动件是两端设有第三传动斜面的楔子,所述楔子在传动通道中可沿径向运动,所述浮动销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在面向所述传动通道的一侧均设有与所述楔子相配合的由上而下向轴心倾斜收拢的第一传动斜面和第二传动斜面,所述楔子的第三传动斜面分别与第一传动斜面、第二传动斜面相配合,用以将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上升力传递至所述浮动销。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子为柱状体,第三传动斜面设置在柱状体的两端,与第一传动斜面、第二传动斜面配合。


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泉吕双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