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235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电倍增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包括:灌封外壳,灌封外壳内设有屏蔽筒,插座适配器、分压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供电单元从上向下依次电信号连接设置在屏蔽筒内,第一屏蔽单元设置在分压单元与信号处理单元之间,第二屏蔽单元设置在信号处理单元和供电单元之间,供电单元通过电源线分别为插座适配器、分压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供电,这种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能满足低频和高频工作模式的要求,又能匹配现有的光电倍增管接口,结构紧凑,无需外加其它处理模块,工作稳定可靠,造价低。

A power supply module of photomultipl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
本技术涉及光电倍增管
,特别涉及一种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
技术介绍
光电倍增管(简称PMT),是一种电真空光电探测器件,主要由光窗、光电阴极、电子倍增系统和阳极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探测目标发射的微弱光学信号透过光窗入射到光电阴极上,光电阴极的电子经过光电效应转换为空间电子束信号发射到真空中,经电场加速和电子光学聚焦入射到电子倍增系统,经N级倍增后将电子束信号进行放大N次输出,最终由阳极收集起来形成阳极光电流及负载上信号电压,从而实现对目标探测的功能。一般光电倍增光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管壳1-1、倍增极1-2、阳极、及针脚1-3组成,其中管壳1-1一般为玻璃制成,可以根据需求做圆形、方型、椭球型等各种形状,特殊场合也采用其他材料制作,通常内壁也作为光电阴极制作的载体;在管壳内部制作有光电阴极,根据探测光波长需求采用不同的阴极种类;按接收入射光的方式可分类为端窗式(Head-on)和侧窗型(Side-on)两大类;倍增极1-2主要对光电子信号进行倍增放大,一般由打拿型结构和MCP型倍增结构等,最终电子由阳极输出;端部的引脚1-3主要是对内部实现供电、接地以及阳极信号的输出。近年来,光电倍增管在水下无线光通讯的新领域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水下无线光通信一般选用“海水透射光口”的蓝绿光作为通信载波,因此使用的探测器一般是对蓝绿光增强型器件。对于无线光通信、激光雷达而言,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同的使用场合下通信距离、水质稍有不同,这会造成到达接收机的信号光功率有时候很强、有时候很弱。特别是当无线光通信设备搭载在水下潜航器这种移动平台时,到达接收机的光信号功率变化更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要求所使用光电倍增管在具有大探测面积、高增益、低噪声,还需要有大动态范围外、高带宽、高频等特点。由于光电倍增管自身具有一定的容性及阻性特征,在水下光通讯、激光雷达等需要满足大动态范围、高频特性的要求。目前光电倍增管供电分压模块(一般称:base)的分压电路以及信号读出部分只满足低频工作方式,如图2所示,现有的光电倍增管模块包括:与光电倍增管12连接的供电分压模块2-1,以及设置在供电分压模块2-1外的封装外壳10,以及穿过封装外壳10与供电分压模块2-2连接的输入/输出线缆11,要使光电倍增管处于高频工作模式时,现有的光电倍增管模块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在一些实际应用中,用户需要对分压电路进行优化升级,需额外增加射频及信号处理模块,增加系统载荷及体积,且对读出电路要根据需要重新设计、制作及调试,既增加用户使用工作量和成本,又耗费较多时间。为解决目前光电倍增管常规供电分压器仅主要完成光电倍增管工作供电及信号输出的功能,只满足低频工作方式,在部分应用领域要求光电倍增管处于高频工作模式时,用户进行后端信号处理需单独制作信号处理模块,造成探测器系统结构复杂,使用工作量大及成本高的问题,在此提供一种新的光电倍增管供电分压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既能满足低频和高频工作模式的要求,又能匹配现有的光电倍增管接口,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可靠,造价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包括:灌封外壳,灌封外壳内设有屏蔽筒,插座适配器、分压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供电单元从上向下依次电信号连接设置在屏蔽筒内,第一屏蔽单元设置在分压单元与信号处理单元之间,第二屏蔽单元设置在信号处理单元和供电单元之间,分压单元、第一屏蔽单元、信号处理单元、第二屏蔽单元和供电单元相邻两者之间设有支撑件,供电单元通过电源线分别为插座适配器、分压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供电,输入/输出线缆一端连接供电单元,另一端依次穿过屏蔽筒和灌封外壳外接电源,插座适配器、分压单元、第一屏蔽单元、信号处理单元、第二屏蔽单元、供电单元、屏蔽筒和支撑件均连接接地线。所述支撑件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焊锡焊接将分压单元、第一屏蔽单元、信号处理单元、第二屏蔽单元和供电单元进行定位及支撑。所述分压单元为分压电路板,分压单元上设有电路堆叠定位孔,所述分压单元为一层或多层。所述第一屏蔽单元和第二屏蔽单元为对高频信号进行屏蔽隔离的PCB板或金属化陶瓷,第一屏蔽单元、第二屏蔽单元和屏蔽筒组成封闭腔结构。所述信号处理单元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高频或低频工作模式,信号处理单元为一层或多层电路板。所述供电单元采用低压变压供电或者高压供电,高压供电时,供电单元的电源线通过屏蔽筒外直接连接分压单元,供电单元为一层或多层电路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采用与光电倍增管对应的插座适配器,采用功能模块化层层堆叠的结构形式,利用第一屏蔽单元、第二屏蔽单元和屏蔽筒对高频信号和外界磁场进行屏蔽与隔离,将信号处理单元、分压单元和供电单元全部集成为一体,既能满足低频和高频工作模式的要求,又能匹配现有的光电倍增管接口,结构紧凑,无需外加其它处理模块,工作稳定可靠,造价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提供的现有光电倍增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提供的现有光电倍增管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中分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电倍增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管壳,1-2-倍增极,1-3-针脚,2-1-供电分压模块,1-插座适配器,101-插孔,2-分压单元,3-第一屏蔽单元,4-信号处理单元,5-第二屏蔽单元,6-供电单元,7-屏蔽筒,8-电源线,9-支撑件,10-灌封外壳,11-输入/输出线缆,12-光电倍增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3-5,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3-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包括:灌封外壳灌封外壳10灌封外壳,灌封外壳灌封外壳10灌封外壳内设有屏蔽筒灌封外壳7灌封外壳,插座适配器灌封外壳1灌封外壳、分压单元灌封外壳2灌封外壳、信号处理单元灌封外壳4灌封外壳、和供电单元灌封外壳6灌封外壳从上向下依次电信号连接设置在屏蔽筒灌封外壳7灌封外壳内,第一屏蔽单元灌封外壳3灌封外壳设置在分压单元灌封外壳2灌封外壳与信号处理单元灌封外壳4灌封外壳之间,第二屏蔽单元灌封外壳5灌封外壳设置在信号处理单元灌封外壳4灌封外壳和供电单元灌封外壳6灌封外壳之间,分压单元灌封外壳2灌封外壳、第一屏蔽单元灌封外壳3灌封外壳、信号处理单元灌封外壳4灌封外壳、第二屏蔽单元灌封外壳5灌封外壳和供电单元灌封外壳6灌封外壳相邻两者之间设有支撑件灌封外壳9灌封外壳,供电单元灌封外壳6灌封外壳通过电源线分别为插座适配器灌封外壳1灌封外壳、分压单元灌封外壳2灌封外壳和信号处理单元灌封外壳4灌封外壳供电,输入/输出线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灌封外壳(10),灌封外壳(10)内设有屏蔽筒(7),插座适配器(1)、分压单元(2)、信号处理单元(4)、和供电单元(6)从上向下依次电信号连接设置在屏蔽筒(7)内,第一屏蔽单元(3)设置在分压单元(2)与信号处理单元(4)之间,第二屏蔽单元(5)设置在信号处理单元(4)和供电单元(6)之间,分压单元(2)、第一屏蔽单元(3)、信号处理单元(4)、第二屏蔽单元(5)和供电单元(6)相邻两者之间设有支撑件(9),供电单元(6)通过电源线分别为插座适配器(1)、分压单元(2)和信号处理单元(4)供电,输入/输出线缆(11)一端连接供电单元(6),另一端依次穿过屏蔽筒(7)和灌封外壳(10)外接电源,插座适配器(1)、分压单元(2)、第一屏蔽单元(3)、信号处理单元(4)、第二屏蔽单元(5)、供电单元(6)、屏蔽筒(7)和支撑件(9)均连接接地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灌封外壳(10),灌封外壳(10)内设有屏蔽筒(7),插座适配器(1)、分压单元(2)、信号处理单元(4)、和供电单元(6)从上向下依次电信号连接设置在屏蔽筒(7)内,第一屏蔽单元(3)设置在分压单元(2)与信号处理单元(4)之间,第二屏蔽单元(5)设置在信号处理单元(4)和供电单元(6)之间,分压单元(2)、第一屏蔽单元(3)、信号处理单元(4)、第二屏蔽单元(5)和供电单元(6)相邻两者之间设有支撑件(9),供电单元(6)通过电源线分别为插座适配器(1)、分压单元(2)和信号处理单元(4)供电,输入/输出线缆(11)一端连接供电单元(6),另一端依次穿过屏蔽筒(7)和灌封外壳(10)外接电源,插座适配器(1)、分压单元(2)、第一屏蔽单元(3)、信号处理单元(4)、第二屏蔽单元(5)、供电单元(6)、屏蔽筒(7)和支撑件(9)均连接接地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倍增管供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9)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焊锡焊接将分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科英威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