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20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一种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其包括负荷开关、长轴、轴承座和第一拐臂组件,所述第一拐臂组件包括第一拐臂,第二拐臂,第一连杆和操作杆;所述负荷开关与长轴一端连接,长轴另一端套入轴承座内并可绕轴承座转动,所述第一拐臂一端与长轴靠近轴承座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二拐臂一端铰接,第二拐臂另一端与操作杆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拐臂组件,依次带动长轴控制负荷开关进行分闸和合闸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损坏,维护成本低;所述负荷开关可与两相电对接,可适用于两相电的使用场景,设备使用更加灵活。

A wall mounted air pressure load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
本技术涉及负荷开关
,尤其涉及一种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
技术介绍
压气式负荷开关应用于终端供电和工业用电设备中,作为负荷控制和短路保护之用,而目前市面上的压气式负荷开关整体结构不够合理,产品在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显得极为繁琐,非常的不方便。如图1所示,目前的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一般包括负荷开关01、长轴02、轴承座03、伞齿轮组件04、连接轴05,长轴02一端与负荷开关01连接,长轴02另一端与轴承座03连接,连接轴05通过伞齿轮组件04与长轴02靠近轴承座端垂直连接,连接轴05与操作组件06连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现场不好安装,操作组件的操作功重,操作不方便;使用一段时间后,伞齿轮组件容易打滑,维护成本高。另外,现有负荷开关一般是与三相电对接,当在两相电的使用场景中,浪费负荷开关的部分结构,设备使用不灵活,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使用灵活的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其包括负荷开关、长轴、轴承座和第一拐臂组件,所述第一拐臂组件包括第一拐臂,第二拐臂,第一连杆和操作杆;所述负荷开关与长轴一端连接,长轴另一端套入轴承座内并可绕轴承座转动,所述第一拐臂一端与长轴靠近轴承座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二拐臂一端铰接,第二拐臂另一端与操作杆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负荷开关包括框架及与两相电连接的两个负荷开关本体,所述负荷开关本体与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与长轴一端连接。进一步,所述每个负荷开关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和第二拐臂组件,所述外壳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钟型绝缘罩、有机玻璃罩和绝缘筒,所述有机玻璃罩上端与钟型绝缘罩下端连接,有机玻璃罩下端与绝缘筒连接;所述静触头组件包设置在钟型绝缘罩上端的静触头座和梅花触指,所述梅花触指内设有引弧杆,所述引弧杆上端穿设静触头座的中心通孔并与静触头座螺纹连接将梅花触指固定在钟型绝缘罩上端;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动触头杆,动触头杆上端与动触头下端螺纹连接,动触头杆下端与第二拐臂组件传动连接,动触头下端设有进气孔,动触头上端设有喷口,喷口和进气孔之间设有引弧环,动触头杆外设有导电导向套。进一步,所述第二拐臂组件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三拐臂,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动触头杆下端和第三拐臂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拐臂另一端与长轴连接。本技术的优点为:通过设置第一拐臂组件,依次带动长轴控制负荷开关进行分闸和合闸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损坏,维护成本低;所述负荷开关可与两相电对接,可适用于两相电的使用场景,设备使用更加灵活;每个负荷开关本体中,将导电元件梅花触指和导电导向套及燃弧元件引弧杆和引弧环分开设置,可提高负荷开关本体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的侧视图;图4为负荷开关本体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0物联网平台、11无线信号传输模块、12数据处理模块、13报警模块、20移动终端、30高压开关柜、31远程数据传输模块、32主控单元、33局部放电检测单元、331红外热传感器、332光线传感器、333烟雾传感器、34传感器组、341电流/电压传感器、342气体传感器、343温湿度传感器、344霍尔传感器、35负荷开关熔断器、36GPS定位器、37射频识别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或图3所示,一种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其包括负荷开关1、长轴2、轴承座3和第一拐臂组件4,所述第一拐臂组件4包括第一拐臂41,第二拐臂42,第一连杆43和操作杆44;所述负荷开关1与长轴2一端连接,长轴2另一端套入轴承座3内并可绕轴承座转动,所述第一拐臂41一端与长轴2靠近轴承座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43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43另一端与第二拐臂42一端铰接,第二拐臂42另一端与操作杆44固定连接。本实施例采用上述结构,当向上或向下转动操作杆44时,带动第二拐臂42一端向上或向下移动,由于第一连杆43另一端与第二拐臂42一端铰接,因此第二拐臂42带动第一连杆43同步向上或向下移动;又由于所述第一拐臂41另一端与第一连杆43一端铰接,进而带动第一拐臂41另一端同步向上或向下转动;由于所述第一拐臂41一端与长轴2靠近轴承座端固定连接,因此第一拐臂41带动长轴2绕轴承座转动。从而长轴2的转动带动负荷开关1进行合闸和分闸操作。本实施通过上述结构,直接通过机械结构进行连接,结构紧凑简单;通过操作杆进行操作时操作功轻,操作方便;同时,无需采用伞齿轮结构,不易出现故障,维护成本低。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负荷开关1包括框架5及与两相电连接的两个负荷开关本体6,所述负荷开关本体6与框架5固定连接,所述框架5与长轴2一端连接。由于设置两个负荷开关本体6,可与两相电进行对接,使用更加灵活。当需要与三相电进行对接时,只需增加设置一个负荷开关本体6即可。因此,本技术的结构非常灵活。而现有的与三相电对接的负荷开关,结构已经固定成一体,无法通过直接拆卸其中一个负荷开关本体,无法实现与三相电对接到与两相电对接的转换。实施例3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每个负荷开关本体6包括外壳61,及设置在外壳61内的动触头组件62、静触头组件63和第二拐臂组件64,所述外壳6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钟型绝缘罩611、有机玻璃罩612和绝缘筒613,所述有机玻璃罩612上端与钟型绝缘罩611下端连接,有机玻璃罩612下端与绝缘筒613连接;所述静触头组件63包设置在钟型绝缘罩上端的静触头座631和梅花触指632,所述梅花触指632内设有引弧杆633,所述引弧杆633上端穿设静触头座631的中心通孔并与静触头座螺纹连接将梅花触指632固定在钟型绝缘罩611上端;所述动触头组件62包括动触头621和动触头杆622,动触头杆622上端与动触头621下端螺纹连接,动触头杆622下端与第二拐臂组件64传动连接,动触头621下端设有进气孔65,动触头621上端设有喷口66,喷口66和进气孔65之间设有引弧环67,动触头杆622外设有导电导向套68。所述第二拐臂组件64包括第二连杆641和第三拐臂642,所述第二连杆641两端分别与动触头杆22下端和第三拐臂641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拐臂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负荷开关、长轴、轴承座和第一拐臂组件,所述第一拐臂组件包括第一拐臂,第二拐臂,第一连杆和操作杆;所述负荷开关与长轴一端连接,长轴另一端套入轴承座内并可绕轴承座转动,所述第一拐臂一端与长轴靠近轴承座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二拐臂一端铰接,第二拐臂另一端与操作杆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负荷开关、长轴、轴承座和第一拐臂组件,所述第一拐臂组件包括第一拐臂,第二拐臂,第一连杆和操作杆;所述负荷开关与长轴一端连接,长轴另一端套入轴承座内并可绕轴承座转动,所述第一拐臂一端与长轴靠近轴承座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第二拐臂一端铰接,第二拐臂另一端与操作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开关包括框架及与两相电连接的两个负荷开关本体,所述负荷开关本体与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与长轴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挂式压气式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负荷开关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和第二拐臂组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官义周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亿隆兴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