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子电力实验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60773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子电力实验装置及系统。其中,电子电力实验装置包括:底板、测试设备、信号输出设备以及用电负载,信号输出设备通过输入端口与底板相连,用电负载通过输出端口与底板相连,底板设有电源、主控模块和拼装电路模块,拼装电路模块通过输入输出连接器与主控模块相连;拼装电路模块通过采样测试连接器连接测试设备,拼装电路模块包括驱动模块、功率模块、电感模块、滤波模块、交流输出模块和上位机模块。端口包括直流输入输出端口和交流输入输出端口。本实验装置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并提供不同参数的各功能模块,利用底板可进行电源的初步结构设计,利用电源可以搭建不同的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系统可以测试电源的实际工作特性。

A new energy electronic power experimental device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子电力实验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设计电子电力
,尤其是一种新能源电子电力实验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保证能源安全,而且可以带动包括电池、电子电力、整车制造的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源设计是新能源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校新能源科学
的教学重点,作为教学环节中使用的实训设备,电子电力实验箱的功能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现有技术中,电子电力实验箱一般只用于使用人员认知元器件特征以及电路原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电力实验箱包括面板和箱体,面板的反面设有布线层和焊接层,实验箱正面焊接有用于认知的元器件,实验箱正面的丝印层设有电路实验原理图以及元器件连接图。现有技术中的电子电力实验箱对新能源电源设计的针对性较差,实验箱集成程度高,难以与不同新能源电源的应用场景相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让使用人员可以选择适当的功能模块、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以设计出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新能源电源原型,并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电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测试设备,底板设有电源、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主控模块和若干拼装电路模块,拼装电路模块通过输入输出连接器与主控模块相连;拼装电路模块通过采样测试连接器连接测试设备,/n拼装电路模块包括驱动模块、功率模块、电感模块、滤波模块、交流输出模块和上位机模块,其中功率模块包括功率电路,功率电路包括由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组成的两个半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电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测试设备,底板设有电源、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主控模块和若干拼装电路模块,拼装电路模块通过输入输出连接器与主控模块相连;拼装电路模块通过采样测试连接器连接测试设备,
拼装电路模块包括驱动模块、功率模块、电感模块、滤波模块、交流输出模块和上位机模块,其中功率模块包括功率电路,功率电路包括由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组成的两个半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有若干指定电感值的电感模块,若干指定规格的功率模块,若干指定规格的滤波模块,驱动模块能够连接任一功率模块;任一功率模块、电感模块、滤波模块通过信号线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感模块、功率模块、滤波模块通过插接件与底板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IGBT的源极依次连接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IGBT的漏级相连,第一IGBT的栅极和漏级之间连接第四电阻,第一IGBT的栅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二极管并联第五电阻;
第二IGBT的源极依次连接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IGBT的漏级相连,第二IGBT的栅极和漏级之间连接第九电阻,第二IGBT的栅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并联第十电阻;
第三IGBT的源极依次连接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和第三电容,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三IGBT的漏级相连,第三IGBT的栅极和漏级之间连接第十四电阻,第三IGBT的栅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第三二极管并联第十五电阻;
第四IGBT的源极依次连接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和第四电容,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四IGBT的漏级相连,第四IGBT的栅极和漏级之间连接第十九电阻,第四IGBT的栅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四二极管并联第二十电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电力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模块包括控制芯片、NPN三极管、PNP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光胜张丹张泽臣王丰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瑞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