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电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93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保护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放电保护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包括:电压转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于将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成外接用电单元的工作电压;稳压模块,稳压模块连接至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用于稳定电压转换模块输出至外接用电单元的工作电压;保护开关模块,保护开关模块与稳压模块连接,用于释放外接用电单元中的电能。通过将稳压模块连接至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当电压转换模块开启时,能够稳定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的电压,防止电压跌落;同时,保护开关模块与稳压模块连接,当电压转换模块关闭时,快速释放外接用电单元中的电能,从而减少开关机压力测试所需要的时间。

A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电保护电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保护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放电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WIFI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了使WIFI运行的性能更加稳定,需要对WIFI模块进行开关机压力测试,但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WIFI模块在做开关机压力测试时,要求开机时打开WIFI电源,关机时关闭WIFI电源,并且开机前WIFI电源电压必须要小于WIFI模块低电平设定值,实际发现整个测试时间较长,主要原因在于WIFI模块电源管脚放置很多滤波电容来滤除干扰信号,但当关闭WIFI功能时,WIFI模块不再消耗电能,而滤波电容上存储的电能不会立即被消耗掉,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被电路中的寄生阻抗消耗,导致整个测试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保护电路,使得能够防止电压跌落的同时,减少开关机压力测试所需要的时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放电保护电路,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成外接用电单元的工作电压;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连接至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用于稳定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出至所述外接用电单元的工作电压;保护开关模块,所述保护开关模块与所述稳压模块连接,用于释放所述外接用电单元中的电能。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将稳压模块连接至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当电压转换模块开启时,能够稳定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的电压,防止电压跌落;同时,保护开关模块与稳压模块连接,当电压转换模块关闭时,快速释放外接用电单元中的电能,从而减少开关机压力测试所需要的时间。另外,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电源芯片,所述电源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端口,所述电源芯片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端口,所述电源芯片的使能控制端连接第三端口,所述电源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一端口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源,所述第二端口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用电单元。通过第三端口来控制电源芯片的打开与关闭,在第三端口为低电平时,电源芯片关闭,在第三端口为高电平时,电源芯片打开。另外,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接地。通过在第一端口连接第一电容,使得能够消除输入至电源芯片电压的干扰信号,同时防止电压跌落。另外,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通过第二端口连接第二电容,使得能够消除电源芯片输出至外接用电单元的电压的干扰信号,同时防止电压跌落。另外,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使能控制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还连接至所述第三端口,所述第三端口和与外接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还连接至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接地。通过该电路连接方式,第三端口为高电平时,电源芯片使能打开,电源芯片开始工作,第一MOS管导通,第二MOS管关闭,第二电阻不消耗电能,节约电能,在电源芯片关闭时,第二电阻快速消耗第二电容和外接用电单元存储的能量,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端电压快速降低到外接用电单元的低电平设定值,减少开关机压力测试所需要的时间。另外,所述第一电阻为上拉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100KΩ~1MΩ。通过第一电阻较大的阻值,在第一MOS管导通时,更好地降低电能消耗。另外,所述第二电阻为功率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1Ω~10Ω。通过将第二电阻设置较小的阻值,在电源芯片关闭时,更快地释放第二电容中存储的电能。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一种放电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一种放电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放电保护电路。本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电压转换模块,电压转换模块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于将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成外接用电单元的工作电压;稳压模块,稳压模块连接至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用于稳定电压转换模块输出至外接用电单元的工作电压;保护开关模块,保护开关模块与稳压模块连接,用于释放外接用电单元中存储的电能。通过在将稳压模块连接至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当电压转换模块开启时,能够稳定电压转换模块输出的电压,防止电压跌落;同时,保护开关模块与稳定模块连接,当电压转换模块关闭时,快速释放外接用电单元中存储的电能,从而减少开关机压力测试所需要的时间。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放电保护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本实施方式中的放电保护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电压转换模块101、稳压模块102、保护开关模块103。电压转换模块101,电压转换模块101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于将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成外接用电单元的工作电压。本实施方式中,外接电源连接电压转换模块101的输入端,外接用电单元连接电压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电压转换模块101将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为外接用电单元所需的工作电压。稳压模块102,稳压模块102连接至电压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用于稳定电压转换模块101输出至外接用电单元的工作电压。本实施方式中,电压转换模块101的输出端不仅连接外接用电单元,还连接有稳压模块102,当电压转换模块101开启时,稳压模块102能够稳定电压转换模块101输出的电压,防止电压跌落。保护开关模块103,保护开关模块与稳压模块102连接,用于释放外接用电单元中存储的电能。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开关模块103连接稳压模块102,当电压转换模块101关闭时,快速消耗外接用电单元中存储的电能,从而减少开关机压力测试所需要的时间。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放电保护电路。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电源芯片,电源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端口,电源芯片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端口,电源芯片的使能控制端连接第三端口,电源芯片的接地端接地,第一端口用于连接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成外接用电单元的工作电压;/n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连接至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用于稳定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出至所述外接用电单元的工作电压;/n保护开关模块,所述保护开关模块与所述稳压模块连接,用于释放所述外接用电单元中的电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压转换模块与外接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外接电源的电压转换成外接用电单元的工作电压;
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连接至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用于稳定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输出至所述外接用电单元的工作电压;
保护开关模块,所述保护开关模块与所述稳压模块连接,用于释放所述外接用电单元中的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电源芯片,所述电源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端口,所述电源芯片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端口,所述电源芯片的使能控制端连接第三端口,所述电源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一端口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电源,所述第二端口用于连接所述外接用电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坤项克理萧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