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轭双通道排链导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578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轭双通道排链导壳机构,包括排链导引机构和导壳导引机构,均由壁板围合形成,内部分别为排链通道和导壳通道,排链通道具有一个弹链入口端和弹链出口端,导壳通道具有一个弹壳入口端和弹壳出口端,导壳导引机构设置于排链导引机构旁侧,通过焊接形成一体,排链通道的弹链入口端高于导壳通道的弹壳入口端,弹链入口端和弹壳入口端同向共轭设置,弹链出口端和弹壳出口端同向共轭设置,排链导壳机构的左右两侧下端设有安装支耳,用于安装、固定排链导壳机构。本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性好,能保证枪械正常射击不卡滞,便于集中收集处理弹链和弹壳。

A conjugate double channel chain guid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轭双通道排链导壳机构
本技术涉及枪械排链导壳
,具体为一种共轭双通道排链导壳机构。
技术介绍
当今装备正在向智能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武器的使用不再仅局限于战士直接操控,发展为集成到平台上无人操作。其中,集成到平台上无人操作,涉及武器射击时弹壳和弹链的有序排出,即射击时,弹壳不会反弹回枪内部造成故障;弹链可靠有序排出,不会堆积阻链,引起枪械故障,保证武器正常可靠射击,同时保证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现有的弹壳、弹链组合导引装置中,弹链开口端和弹壳的开口端以及弹链出口端和弹壳的出口端方向各异,使弹链和弹壳的导出路线不一致,运用在无人平台上射击时会造成弹壳、弹链导出杂乱无章、飞溅等枪械故障问题,不便于集中收集弹壳和弹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共轭双通道排链导壳机构,其结构简单,可靠性好,能够解决武器在无人平台上射击时弹壳、弹链飞溅引起枪械故障的问题,保证枪械正常射击不卡滞,并且弹壳、弹链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同向共轭设置,便于集中收集处理。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共轭双通道排链导壳机构,包括排链导引机构和导壳导引机构,所述排链导引机构和导壳导引机构均由壁板围合形成,内部分别为排链通道和导壳通道,所述排链通道具有一个弹链入口端和弹链出口端,所述导壳通道具有一个弹壳入口端和弹壳出口端,弹链入口端与枪机的弹链排出口相对接,弹壳入口端与枪机的抛壳口相对接,所述导壳导引机构设置于排链导引机构旁侧,通过焊接形成一体,所述排链通道的弹链入口端高于导壳通道的弹壳入口端,所述弹链入口端和弹壳入口端同向共轭设置,弹链出口端和弹壳出口端同向共轭设置,所述排链导壳机构的左右两侧下端设有安装支耳用于安装、固定排链导壳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排链导引机构右侧的壁板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中段壁板向左斜下方延伸形成倒八字结构,使排链通道的弹链入口端宽于弹链链出口端,所述排排链导引机构上设有喉部,所述喉部由弹链入口端向弹链出口端弧形平滑过渡形成。中段壁板设置成倒八字结构,并圆滑过渡,能保证机枪射击后座时有足够的空间和距离保证弹链不发生扭曲、堆积,并且便于与枪机装配。进一步的,所述导壳导引机构左侧壁板和右侧壁板由上向下倾斜设置,形成八字型结构,使进入导壳通道内的弹壳先后碰撞左侧壁板和右侧壁板,呈“Z”字形路径向下弹射,顺畅排出。进一步的,所述导壳导引机构后侧壁板在弹壳入口端处采用圆弧平滑过渡。保证弹壳顺畅排出,不发生堆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单独的排链通道和导壳通道,两通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同向共轭设置,排链通道高于导壳通道,使弹链和弹壳分别从各自的通道排出,避免抛壳和排链相互影响。2、排链导引机构的中段壁板采用“倒八字”结构,喉部采用弧形平滑过渡,保证枪械射击向后缓冲时,排链通道有足够的空间和距离保证弹链不发生扭曲、堆积。3、导壳导引机构布置在排链导引机构旁侧,左右壁板由上向下倾斜设置,形成“八字”结构,保证弹壳抛出后碰撞导壳通道壁板向下弹射,通道后侧壁板采用圆弧平滑过渡,并向斜下方倾斜设置,保证弹壳能顺畅排除,不发生堆积。4、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靠性好,能保证枪械正常射击不卡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以排链导壳机构安装好后的正视状态为视图方向);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排链导壳机构工作示意图;附图中:1-排链导引机构,11-中段壁板,12-喉部,2-导壳导引机构,21-左侧壁板,22-右侧壁板,23-后侧壁板3-安装支耳,4-弹链,5-弹壳。A-弹链入口端,B-弹链出口端,C-弹壳入口端,D-弹壳出口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共轭双通道排链导壳机构,包括排链导引机构1和导壳导引机构2,所述排链导引机构1和导壳导引机构2均由壁板围合形成,内部分别为排链通道和导壳通道,所述排链通道具有一个弹链入口端A和弹链出口端B,所述导壳通道具有一个弹壳入口端C和弹壳出口端D,弹链入口端A与枪机的弹链排出口相对接,弹壳入口端C与枪机的抛壳口相对接,所述导壳导引机构2设置于排链导引机构1旁侧,通过焊接形成一体,所述排链通道的弹链入口端A高于导壳通道的弹壳入口端C,所述弹链入口端A和弹壳入口端C同向共轭设置,弹链出口端B和弹壳出口端D同向共轭设置,所述排链导壳机构的左右两侧下端设有安装支耳3,用于安装、固定排链导壳机构。枪射击时,抛出弹壳5和排出弹链4,当弹壳5经过排链导壳机构的导壳通道时,由于抛壳速度较快、碰撞力较大,正面直接碰撞壁板易发生反弹到枪内的情况、导致枪发生卡滞,在抛出弹壳5的同时,弹链4从枪内排出,经过排链通道有序排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壳导引机构左侧壁板21和右侧壁板22由上向下倾斜设置,形成八字型结构,所述导壳导引机构后侧壁板23由弹壳入口端C向弹壳出口端D倾斜形成,后侧壁板在弹壳入口端处采用圆弧平滑过渡,保证弹壳5顺畅排出,不发生堆积,当弹壳5碰撞导壳通道内左侧壁板和右侧壁板时,碰撞角的法线向下,使进入导壳通道内的弹壳5先后碰撞左侧壁板和右侧壁板后呈“Z”字形路径向下弹射,经倾斜的后侧壁板23后顺畅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链导引机构右侧的壁板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中段壁板11向左斜下方延伸形成倒八字结构,使排链通道的弹链入口端宽于弹链链出口端,保证机枪后座时排链通道有足够的余度能有序排出弹链4,所述排排链导引机构上设有喉部12,所述喉部12由弹链入口端向弹链出口端弧形平滑过渡形成,保证弹链4向下顺利排出,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枪射击时,抛出弹壳和排出弹链,当弹壳经过导壳通道时,先碰撞通道左右两侧壁板,随后向下再次碰撞通道后侧壁板,经过几次向下碰撞后,弹壳能顺利从弹壳出口端排出通道,不会发生反弹,抛出弹壳的同时,弹链从枪内排出,经过排链通道有序排出,由于枪射击时产生后座,为保证弹链不碰撞排链通道右侧壁板,右侧壁板呈倒八字结构,随后弹链沿导链通道喉部向下顺利排出。本技术采用单独的排链通道和导壳通道,两通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同向共轭设置,使弹链和弹壳分别从各自的通道排出,避免抛壳和排链相互影响,便于集中收集处理弹壳和弹链,并能保证弹链在排出过程中部发射扭转、堆积,弹壳能顺利排出导壳机构,不发生反弹,结构简单,可靠性好,能保证枪械正常射击不卡滞。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轭双通道排链导壳机构,包括排链导引机构和导壳导引机构,所述排链导引机构和导壳导引机构均由壁板围合形成,内部分别为排链通道和导壳通道,所述排链通道具有一个弹链入口端和弹链出口端,所述导壳通道具有一个弹壳入口端和弹壳出口端,弹链入口端与枪机的弹链排出口相对接,弹壳入口端与枪机的抛壳口相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壳导引机构设置于排链导引机构旁侧,通过焊接形成一体,所述排链通道的弹链入口端高于导壳通道的弹壳入口端,所述弹链入口端和弹壳入口端同向共轭设置,弹链出口端和弹壳出口端同向共轭设置,所述排链导壳机构的左右两侧下端设有安装支耳用于安装、固定排链导壳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轭双通道排链导壳机构,包括排链导引机构和导壳导引机构,所述排链导引机构和导壳导引机构均由壁板围合形成,内部分别为排链通道和导壳通道,所述排链通道具有一个弹链入口端和弹链出口端,所述导壳通道具有一个弹壳入口端和弹壳出口端,弹链入口端与枪机的弹链排出口相对接,弹壳入口端与枪机的抛壳口相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壳导引机构设置于排链导引机构旁侧,通过焊接形成一体,所述排链通道的弹链入口端高于导壳通道的弹壳入口端,所述弹链入口端和弹壳入口端同向共轭设置,弹链出口端和弹壳出口端同向共轭设置,所述排链导壳机构的左右两侧下端设有安装支耳用于安装、固定排链导壳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轭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峰秦浪黄韬王朋飞叶吾陈永富孙倩怡黄绵通张小石吉辰覃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