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57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试验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包括第一接头、第一弹性件、第一转接阀、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第一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一螺栓,第一接头远离第一螺栓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接头,在第一接头内设置第一螺栓,有利于防止进液时漏液的现象,通过将第一接头与第一弹性件相连接,第一弹性件与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相连接,有利于使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内部产生压缩永久变形,进而实现了具有均匀持续压力的更为紧固的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有利于提高的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与被保温或冷却物的适配度。

A spiral wound multi port hose heat exchange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
本技术涉及试验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
技术介绍
在实验室中不管是器材还是药品的温度都需要进行严格地控制,在现有对液体的保温手段有水浴和油浴,对固体的保温采用石棉保温材料,在现有的这些保温和冷却的设备中对仪器的形状、结构和材质有限定要求,而且现有的保温和冷却的设备不便捷和不易于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便于移动和适配度高的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包括第一接头、第一弹性件、第一转接阀、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接头远离第一螺栓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转接阀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第一分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接口与第二分管一端相连接。上述的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中,包括第二转接阀和多个分管,所述第二转接阀上设有多个接头,所述多个接头与多个分管相连接。上述的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中,包括盘线器,所述盘线器与多个分管相适配。上述的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均采用防腐蚀材料。上述的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中,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泵体。(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接头,在第一接头内设置第一螺栓,有利于防止进液时漏液的现象,通过将第一接头与第一弹性件相连接,第一弹性件与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相连接,有利于使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内部产生压缩永久变形,进而实现了具有均匀持续压力的更为紧固的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有利于提高所述的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与被保温或冷却物的适配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接头;2:第一弹性件;3:第一转接阀;4:第一分管;5:第二分管;6:第一螺栓;7:第一接口;8:第二接口;9:第三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技术作详细描述。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第一接头、第一弹性件、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且依次相连接。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包括第一接头、第一弹性件、第一转接阀、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接头远离第一螺栓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转接阀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第一分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接口与第二分管一端相连接。本技术所述的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的工作原理:保温和冷却材料通过第一接口进入到第一弹性件中,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缠绕在保温或冷却物上,第一弹性件通过第一转接阀分别与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相连接,需要进行冷却工作时,第一转接阀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打开,关闭第三接口,当需要进行保温工作时,第一转接阀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打开,第二接口关闭。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接头,在第一接头内设置第一螺栓,有利于防止进液时漏液的现象,通过将第一接头与第一弹性件相连接,第一弹性件与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相连接,有利于使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内部产生压缩永久变形,进而实现了具有均匀持续压力的更为紧固的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有利于提高所述的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与被保温或冷却物的适配度。进一步的,包括第二转接阀和多个分管,所述第二转接阀上设有多个接头,所述多个接头与多个分管相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包括第二转接阀和多个分管,所述第二转接阀上设有多个接头,所述多个接头与多个分管相连接,有利于提高冷却和保温工作的效率。进一步的,包括盘线器,所述盘线器与多个分管相适配。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包括盘线器,所述盘线器与多个分管相适配,有利于归整多个分管,且提高多个分管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均采用防腐蚀材料。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均采用防腐蚀材料,有利于提高第一弹性件、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内设有泵体。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第一接头内设有泵体,有利于提高供液速率和防止残液滞留在第一接头内。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包括第一接头1、第一弹性件2、第一转接阀3、第一分管4和第二分管5,所述第一接头1的一端设有第一螺栓6,所述第一接头1远离第一螺栓6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转接阀3上设有第一接口7、第二接口8和第三接口9,所述第一弹性件2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口7相连接,所述第二接口8与第一分管4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接口9与第二分管5一端相连接。包括第二转接阀和多个分管,所述第二转接阀上设有多个接头,所述多个接头与多个分管相连接。包括盘线器,所述盘线器与多个分管相适配。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一分管4和第二分管5均采用防腐蚀材料,所述第一接头1内设有泵体。通过在设置第二转接阀,在第二转接阀上设置多个接口,多个接口连接多个分管,有利于同时对多个保温或冷却工序;所述的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使用塑料材料制成,是一个整体结构,前端是一个直径为1.5-2厘米的第一接头1并配有第一螺栓6防止漏水,第一螺栓6采用金属螺栓,之后连接一根50公分第一弹性件2,内径7毫米,外径9毫米,壁厚1毫米。接下来是连接固定有第一分管4和第二分管5的主体,每条分管的长50公分弹簧管,内径2毫米,外径4毫米,壁厚1毫米,最后可连接出水管,出水管长50公分弹簧管,内径7毫米,外径9毫米,壁厚1毫米。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通过设置第一接头,在第一接头内设置第一螺栓,有利于防止进液时漏液的现象,通过将第一接头与第一弹性件相连接,第一弹性件与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相连接,有利于使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内部产生压缩永久变形,进而实现了具有均匀持续压力的更为紧固的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有利于提高所述的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与被保温或冷却物的适配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头、第一弹性件、第一转接阀、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接头远离第一螺栓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转接阀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第一分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接口与第二分管一端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头、第一弹性件、第一转接阀、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接头远离第一螺栓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转接阀上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第一分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接口与第二分管一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式多口软管热交换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杯陈芬倩陈文韬余美琼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