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丹妮专利>正文

一种冷凝水高效回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371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凝水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水高效回收设备,包括下底板、环形筒、上底板、蒸汽冷却管、供液部件、冷凝水排出管和安装座;环形筒沿轴线方向的上端的曲面壁上设有冷却水流出口;蒸汽冷却管的轴线方向和上底板的轴线方向重合,蒸汽冷却管沿轴线方向的上端开口处无缝固定在蒸汽流入口中,蒸汽冷却管沿轴线方向的下端无缝固定在下底板的上表面;供液部件与蒸汽冷却管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连通;冷却管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设有冷凝水流出口,环形筒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设有用于配合冷凝水排出管的安装孔。本技术方案用于对蒸汽进行液化回收,能够有效回收蒸汽,能够有效对蒸汽中热量进行回收利用。

An efficient recovery equipment for condens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水高效回收设备
本技术涉及冷凝水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冷凝水高效回收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目前能源日益匮乏,供应日趋紧张,国家对高能耗企业严格管控,因此为了能使企业盈利,节省开支、节约能源则势在必行。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对冷凝水回收的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在冷凝水回收的过程中,蒸汽中的余热回收也是冷凝水回收的一个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冷凝水高效回收设备,用于对蒸汽进行液化回收,能够有效回收蒸汽,能够有效对蒸汽中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水高效回收设备,包括下底板、环形筒、上底板、蒸汽冷却管、供液部件、冷凝水排出管和安装座;下底板和上底板均为圆盘形,下底板和上底板之间设有环形筒;环形筒的轴线方向和下底板的轴线方向重合;环形筒沿轴线方向的下端固定在下底板上,环形筒沿轴线方向的上端固定在上底板上;环形筒沿轴线方向的下端的曲面壁上设有冷却水进入口,环形筒沿轴线方向的上端的曲面壁上设有冷却水流出口;上底板中沿上底板的轴线方向设有蒸汽流入口;蒸汽冷却管的轴线方向和上底板的轴线方向重合,蒸汽冷却管沿轴线方向的上端开口处无缝固定在蒸汽流入口中,蒸汽冷却管沿轴线方向的下端无缝固定在下底板的上表面;供液部件与蒸汽冷却管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连通;冷却管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设有冷凝水流出口,环形筒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设有用于配合冷凝水排出管的安装孔;冷凝水排出管的一端与冷凝水流出口连通,冷凝水排出管的另一端无缝穿过环形筒上的安装孔并延伸至环形筒的外侧;冷凝水排出管的中部管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冷凝水流出口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安装座设置在下底板的下表面。优选的,供液部件包括供液泵、供水管一和供水管二;下底板上设有配合供水管一和供水管二的开口,供液泵固定设置在下底板的下表面,供液泵的输出端和供水管一的一端连接,供水管一的另一端无缝固定在下底板的开口上;供水管二的一端与蒸汽冷却管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连通,供水管二的另一端通过下底板的开口与供水管一连通。优选的,蒸汽冷却管远离蒸汽冷却管轴线的曲表面上设有散热管;散热管沿竖直方向的上端为封闭结构,散热管沿竖直方向的下端为开口结构;散热管沿竖直方向的下端通过管路与蒸汽冷却管连通,散热管沿竖直方向的下端高于冷凝水流出口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优选的,蒸汽冷却管中设置散热金属丝,散热金属丝与蒸汽冷却管的管壁固定连接。优选的,蒸汽冷却管中远离蒸汽冷却管轴线的曲面上固定有散热片。优选的,散热片设有水流动口。本技术中,通过冷却水进入口、冷却水流出口和蒸汽冷却管配合来对蒸汽进行冷却液化,环形筒中的冷却水受热后可以被利用至浴室等场所;供液部件用于使蒸汽冷却管底部存有适量的水,冷凝水排出管的中部管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冷凝水流出口在竖直方向的高度,用于避免蒸汽从冷凝水排出管中直接排出,从而提高了蒸汽的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凝水高效回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附图标记:11、下底板;12、环形筒;13、上底板;14、蒸汽冷却管;15、供液部件;16、冷凝水排出管;17、安装座;18、冷却水进入口;19、冷却水流出口;21、蒸汽流入口;22、冷凝水流出口;23、供液泵;24、供水管一;25、供水管二;26、散热管;31、散热金属丝;32、散热片;33、水流动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凝水高效回收设备,包括下底板11、环形筒12、上底板13、蒸汽冷却管14、供液部件15、冷凝水排出管16和安装座17;下底板11和上底板13均为圆盘形,下底板11和上底板13之间设有环形筒12;环形筒12的轴线方向和下底板11的轴线方向重合;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下端固定在下底板11上,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上端固定在上底板13上;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下端的曲面壁上设有冷却水进入口18,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上端的曲面壁上设有冷却水流出口19;上底板13中沿上底板13的轴线方向设有蒸汽流入口21;蒸汽冷却管14的轴线方向和上底板13的轴线方向重合,蒸汽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上端开口处无缝固定在蒸汽流入口21中,蒸汽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下端无缝固定在下底板11的上表面;供液部件15与蒸汽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连通;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设有冷凝水流出口22,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设有用于配合冷凝水排出管16的安装孔;冷凝水排出管16的一端与冷凝水流出口22连通,冷凝水排出管16的另一端无缝穿过环形筒12上的安装孔并延伸至环形筒12的外侧;冷凝水排出管16的中部管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冷凝水流出口2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安装座17设置在下底板11的下表面。冷却水进入口18通过管路与供水泵连接;冷却水流出口19通过管路与外部用水设备连接,用于对蒸汽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通过冷却水进入口18、冷却水流出口19和蒸汽冷却管14配合来对蒸汽进行冷却液化,环形筒12中的冷却水受热后可以被利用至浴室等场所;供液部件15用于使蒸汽冷却管底部存有适量的水,冷凝水排出管16的中部管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冷凝水流出口2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用于避免蒸汽从冷凝水排出管16中直接排出,从而提高了蒸汽的冷却效果。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供液部件15包括供液泵23、供水管一24和供水管二25;下底板11上设有配合供水管一24和供水管二25的开口,供液泵23固定设置在下底板11的下表面,供液泵23的输出端和供水管一24的一端连接,供水管一24的另一端无缝固定在下底板11的开口上;供水管二25的一端与蒸汽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连通,供水管二25的另一端通过下底板11的开口与供水管一24连通。供液部件15通过和供水管一24和供水管二25配合用于使蒸汽冷却管14的底部存有水,用于避免蒸汽直接被排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蒸汽冷却管14远离蒸汽冷却管14轴线的曲表面上设有散热管26;散热管26沿竖直方向的上端为封闭结构,散热管26沿竖直方向的下端为开口结构;散热管26沿竖直方向的下端通过管路与蒸汽冷却管14连通,散热管26沿竖直方向的下端高于冷凝水流出口2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蒸汽冷却管14中的未被及时冷却的蒸汽流入至散热管26中被进一步冷却,用于提高对蒸汽的冷却效率。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蒸汽冷却管14中设置散热金属丝31,散热金属丝31与蒸汽冷却管14的管壁固定连接。金属的导热速率快,通过散热金属丝31的设置来提高蒸汽的降温效率。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蒸汽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水高效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11)、环形筒(12)、上底板(13)、蒸汽冷却管(14)、供液部件(15)、冷凝水排出管(16)和安装座(17);下底板(11)和上底板(13)均为圆盘形,下底板(11)和上底板(13)之间设有环形筒(12);环形筒(12)的轴线方向和下底板(11)的轴线方向重合;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下端固定在下底板(11)上,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上端固定在上底板(13)上;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下端的曲面壁上设有冷却水进入口(18),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上端的曲面壁上设有冷却水流出口(19);上底板(13)中沿上底板(13)的轴线方向设有蒸汽流入口(21);蒸汽冷却管(14)的轴线方向和上底板(13)的轴线方向重合,蒸汽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上端开口处无缝固定在蒸汽流入口(21)中,蒸汽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下端无缝固定在下底板(11)的上表面;供液部件(15)与蒸汽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连通;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设有冷凝水流出口(22),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设有用于配合冷凝水排出管(16)的安装孔;冷凝水排出管(16)的一端与冷凝水流出口(22)连通,冷凝水排出管(16)的另一端无缝穿过环形筒(12)上的安装孔并延伸至环形筒(12)的外侧;冷凝水排出管(16)的中部管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冷凝水流出口(2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安装座(17)设置在下底板(11)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水高效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11)、环形筒(12)、上底板(13)、蒸汽冷却管(14)、供液部件(15)、冷凝水排出管(16)和安装座(17);下底板(11)和上底板(13)均为圆盘形,下底板(11)和上底板(13)之间设有环形筒(12);环形筒(12)的轴线方向和下底板(11)的轴线方向重合;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下端固定在下底板(11)上,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上端固定在上底板(13)上;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下端的曲面壁上设有冷却水进入口(18),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上端的曲面壁上设有冷却水流出口(19);上底板(13)中沿上底板(13)的轴线方向设有蒸汽流入口(21);蒸汽冷却管(14)的轴线方向和上底板(13)的轴线方向重合,蒸汽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上端开口处无缝固定在蒸汽流入口(21)中,蒸汽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下端无缝固定在下底板(11)的上表面;供液部件(15)与蒸汽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连通;冷却管(14)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设有冷凝水流出口(22),环形筒(12)沿轴线方向的下端设有用于配合冷凝水排出管(16)的安装孔;冷凝水排出管(16)的一端与冷凝水流出口(22)连通,冷凝水排出管(16)的另一端无缝穿过环形筒(12)上的安装孔并延伸至环形筒(12)的外侧;冷凝水排出管(16)的中部管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冷凝水流出口(22)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安装座(17)设置在下底板(11)的下表面。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丹妮
申请(专利权)人:林丹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