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311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灯盘机构,包括底盘、扩散板和格栅件,所述扩散板固定于底盘中,且由所述格栅件覆盖;所述底盘包括盘体以及从盘体的顶面向外延伸的压合部,所述压合部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开设有减料口,且所述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压合部通过第一折弯部向内滚压,使第二折弯部压合固定在扩散板的上方,且所述扩散板的外沿抵接于第一折弯部,使扩散板的位置固定,而且加设格栅件使得扩散板的出光面平整,发光均匀,照明效果好;而且灯盘的整体结构强度高。

A lamp panel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盘机构
本技术涉及LED照明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灯盘机构。
技术介绍
LED面板灯一般采用直下式的发光灯盘,并将光源放置在灯盘中,制作成面板形状的室内照明灯具,具有照度均匀性好,光线柔和的特点。目前,市面上常见的LED面板灯主要结构件为灯盘+光学件+面框,面框为铝型材面框,其先固定在灯盘的上方,然后通过铆接或螺接的方式对整个面板灯的结构件进行固定。其中,铝型材面框的作用一方面是增加产品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是起到固定光学件的作用。由于螺接或铆接的过程存在差异,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面框容易跑位造成灯盘变形,造成对光学件比如扩散板的固定不到位,影响面板灯的照明效果和外观。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面板灯的灯盘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灯盘机构,通过在底盘上设置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且第一折弯部设置有减料口,其向内滚压时可使第二折弯部压合固定在扩散板的上方,使扩散板的位置固定,而且加设格栅件使得扩散板的出光面平整,发光均匀,照明效果好;而且灯盘的整体结构强度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灯盘机构,包括底盘、扩散板和格栅件,所述扩散板固定于底盘中,且由所述格栅件覆盖;所述底盘包括盘体以及从盘体的顶面向外延伸的压合部,所述压合部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设置有减料口,且所述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压合部通过第一折弯部向内滚压,使第二折弯部压合固定在扩散板的上方,且所述扩散板的外沿抵接于第一折弯部。在该灯盘机构中,压合部在第一折弯部中设置有减料口,且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之间形成凹槽,便于实现第一折弯部向内进行滚压,从而将位于盘体顶面的扩散板压合固定连接起来,且第二折弯部的结构强度高,可对扩散板进行紧密固定连接;同时,扩散板抵接于第一折弯部的外沿,并由格栅件覆盖于上方,在保证位置稳定的同时,使其出光面平整;确保灯盘的整体结构强度高,出光均匀。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减料口为长方形,其在两条短边以及对角线上均冲压有切缝。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减料口在第一折弯部上均匀设置。在长方形的减料口中,其并非是全部开设的槽体或通孔,而是在两条短边(长方形的宽边)以及对角线上冲压有切缝,在滚压时使第一折弯部可以顺利实现弯折,从而使第二折弯部紧密压合在扩散板上方。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盘体在底面上凸出设置有支撑条。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条相互平行且均匀设置在盘体的底面上。在盘体内部形成了空腔,且在盘体底面的上方凸出设置了支撑条,在空腔内部、支撑条上方,安装了电源组件和光源组件,支撑条上通过开设螺孔与电源组件和光源组件固定连接,使组件的安装布置紧凑,而且支撑条之间形成缝隙,有利于空气流动,将组件工作过程中的热量散发出去。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扩散板在柔性可变形的扩散板。扩散板采用了扩散性能优良的柔性塑胶板材光学件,可根据灯盘的尺寸进行切割,在安装到灯盘过程中,其外沿抵接于第一折弯部并由第二折弯部和格栅件压合固定,其位置固定,不发生移位。而且,扩散板的表面结构进行了波纹处理,不易出现炫目现象,提升了灯盘发光面的均匀度。作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凹槽为弧形结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的凹槽为弧形结构,一方面有利于实现第一折弯部向内弯折滚压,避免出现崩漆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得在第一折弯部完成滚压后,第二折弯部更好地压合到扩散板上。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提供的灯盘机构,通过在底盘的压合部上设置了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且第一折弯部设置有减料口,其向内滚压时可使第二折弯部压合固定在扩散板的上方,使扩散板的位置固定,而且加设格栅件使得扩散板的出光面平整,发光均匀,照明效果好;而且灯盘的整体结构强度高。(2)本技术的灯盘机构,长方形的减料口其并非是全部开设的槽体或通孔,而是在两条短边(长方形的宽边)以及对角线上冲压有切缝,在滚压时使第一折弯部可以顺利实现弯折,从而使第二折弯部紧密压合在扩散板上方;而且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的凹槽设置为弧形结构,有利于实现第一折弯部向内弯折滚压,避免出现崩漆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灯盘机构的爆炸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灯盘机构的组装成品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盘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底盘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图1和图2分别给出了本实施例的灯盘机构的爆炸分解图和组装成品图,图3~图5分别为本实施例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截面图和局部放大图,结合参考图1~图5,一种灯盘机构,包括底盘1、扩散板2和格栅件3,其中,底盘1作为面板灯的主体框架,用于安装电源组件、光源组件和光学组件等,扩散板2为光学组件中的一件光学元件,固定在底盘1中,用于对光源(图中未标出)发出的光进行扩散,使其均匀柔和。底盘1为矩形的框体,可由铝型材冲压形成,其包括盘体11,以及从盘体11的顶面向外延伸的压合部12。盘体11在底面上凸出设置有支撑条111,在支撑条的上方则为空腔112,这样在空腔112的内部、支撑条111的上方,可对电源组件和光源组件(图中未标出)进行安装,并可在支撑条上开设螺孔与电源组件和光源组件固定连接,使组件的安装布置紧凑。而且支撑条111在盘体11的底面上是相互平行且均匀凸出设置的,支撑条111之间形成缝隙,有利于空气流动,将组件工作过程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另外,支撑条111还具有加强筋的作用,进一步稳固底盘1的底面结构。而进一步参考图3~图5,作为扩散板2的紧固件,从盘体11的顶面延伸出来的压合部12包括第一折弯部121和第二折弯部122,在第一折弯部121设置有减料口123,且第一折弯部121与第二折弯部122之间形成了凹槽124。...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扩散板(2)和格栅件(3),所述扩散板(2)固定于底盘(1)中,且由所述格栅件(3)覆盖;所述底盘(1)包括盘体(11)以及从盘体(11)的顶面向外延伸的压合部(12),所述压合部(12)包括第一折弯部(121)和第二折弯部(122),所述第一折弯部(121)设置有减料口(123),且所述第一折弯部(121)与第二折弯部(122)之间形成凹槽(124);所述压合部(12)通过第一折弯部(121)向内滚压,使第二折弯部(122)压合固定在扩散板(2)的上方,且所述扩散板(2)的外沿抵接于第一折弯部(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扩散板(2)和格栅件(3),所述扩散板(2)固定于底盘(1)中,且由所述格栅件(3)覆盖;所述底盘(1)包括盘体(11)以及从盘体(11)的顶面向外延伸的压合部(12),所述压合部(12)包括第一折弯部(121)和第二折弯部(122),所述第一折弯部(121)设置有减料口(123),且所述第一折弯部(121)与第二折弯部(122)之间形成凹槽(124);所述压合部(12)通过第一折弯部(121)向内滚压,使第二折弯部(122)压合固定在扩散板(2)的上方,且所述扩散板(2)的外沿抵接于第一折弯部(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料口(1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勇幸奠国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雷士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