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21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管路连接结构包括:主连接件、第一副连接件和第二副连接件;所述主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副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副连接件远离所述主连接件的一侧均用于与管路连接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路在连接的过程中安装复杂,且在拆卸时需要将其中一根管路切断,导致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Pipeline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路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快速连接技术应用于很多领域,并且已经成为汽车工业中的一部分,任何一款车型的气、液体、电路和信号输送都需要使用到快速连接技术,而标准化的快速接头是快速连接技术的核心体现。传统接头多以树杉状作为接头连接口与管路连接的结构,所有的管路与接头安装必须使用工装将接头连接处压入管路的管口,采用上述的安装方式,对于空间足够大的安装空间,使用工装压入不是问题;但是,对于狭小的安装空间连简单的工具都无法使用,工装更是无法在狭小的空间使用;另外即使使用工装能够将管路与接头之间连接上,由于传统接头的连接口采用过盈配合与管路连接,并在连接口设计了树杉结构用于增加接头与管路的拔脱力,防止连接处脱落。拆卸的时候只能够将连接的其中一根管路割断。这样就导致了安装过程复杂,且拆卸困难,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管路连接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路在连接的过程中安装复杂,且在拆卸时需要将其中一根管路切断,导致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包括:主连接件、第一副连接件和第二副连接件;所述主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副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副连接件远离所述主连接件的一侧均用于与管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连接件包括主体和设在所述主体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所述主体,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包括第一管体和至少一个悬臂,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的内侧壁抵接,所述悬臂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管体上,所述悬臂的第二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环形凸台配合的卡扣;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副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副连接件包括第二管体和卡簧;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卡口,所述卡簧设在所述卡口处,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卡簧配合的环槽,以使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的截面由远离所述环槽向靠近所述环槽的一端呈阶梯状,且其宽度逐渐增加,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一端由靠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呈阶梯状,且其宽度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副连接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在第二管体的第一端内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悬臂为两个,两个所述悬臂的第二端对称设在所述环形凸台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设有多个螺纹孔,多个所述螺纹孔沿所述主体的边沿间隔分布,以使所述主体安装在金属板或电池包上。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还设有至少两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金属板或电池包上的定位孔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主连接件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在所述主体的开口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包括:主连接件、第一副连接件和第二副连接件;所述主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副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副连接件远离所述主连接件的一侧均用于与管路连接。采用上述的方案,在使用时,第一副连接件和第二副连接件的第一端均能够和主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而第一副连接件和第二副连接件的第二端均和管路连接,从而实现管路的快速连接和拆卸,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路在连接的过程中安装复杂,且在拆卸时需要将其中一根管路切断,导致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中主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中主连接件的前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中第一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连接结构中第二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主连接件;2-第一副连接件;3-第二副连接件;100-主体;110-连接管;101-限位件;102-螺纹孔;111-环形凸台;112-环槽;210-第一管体;211-第一密封圈;220-悬臂;221-卡扣;310-第二管体;320-卡簧;330-第二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包括:主连接件1、第一副连接件2和第二副连接件3;所述主连接件1和所述第一副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副连接件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副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副连接件3远离所述主连接件1的一侧均用于与管路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副连接件2和第二副连接件3的第一端均能够和主连接件1可拆卸连接,而第一副连接件2和第二副连接件3的第二端均和管路连接,从而实现管路的快速连接和拆卸,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管路在连接的过程中安装复杂,且在拆卸时需要将其中一根管路切断,导致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如图2-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主连接件1包括主体100和设在所述主体100内的连接管110,所述连接管110贯穿所述主体100,所述连接管110的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环形凸台111;所述第一副连接件2包括第一管体210和至少一个悬臂220,所述第一管体210的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211,所述第一管体210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管110的第一端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211与所述连接管110的第一端的内侧壁抵接,所述悬臂220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管体210上,所述悬臂220的第二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环形凸台111配合的卡扣221;所述连接管1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副连接件3可拆卸连接。其中,在第一管体210的第一端的外表面上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211的安装槽,且安装在安装槽上的第一密封圈211的外径大于连接管110的第一端的内径,以使其连接时为过盈配合。另外,悬臂220的第二端与第一管体210之间存有间隙,以使设在悬臂220的第二端的卡扣221能够与环形凸台111卡接,且环形凸台111靠近第一管体210的一端呈倾斜面,以便于悬臂220与其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副连接件2与主连接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连接件、第一副连接件和第二副连接件;/n所述主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副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副连接件远离所述主连接件的一侧均用于与管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连接件、第一副连接件和第二副连接件;
所述主连接件和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副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副连接件远离所述主连接件的一侧均用于与管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件包括主体和设在所述主体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所述主体,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环形凸台;
所述第一副连接件包括第一管体和至少一个悬臂,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内,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的内侧壁抵接,所述悬臂的第一端在所述第一管体上,所述悬臂的第二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环形凸台配合的卡扣;
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副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连接件包括第二管体和卡簧;
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卡口,所述卡簧设在卡口处,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卡簧配合的环槽,以使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弗兰科希管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