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对位安装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16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快速对位安装的连接器。所述可快速对位安装的连接器包括一控制模块和一集水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主体、压板以及把手,所述集水模块包括进、出水口以及导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连接器可以快速对位安装,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Connector for quick alignment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快速对位安装的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式工业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可快速对位安装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注塑厂或者挤出厂设备上冷却水连接过程中,因阀体关闭后,冷却水路中依然存在冷却水,在拆装水管时容易将水管中的冷却水泄露到地板或者设备上,容易发生触电、短路、员工滑倒等现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工业安全隐患。且水路中的各组水路也都是分开控制,水路连接都是由主管道连接分水阀后各组分开控制并联进入模具中,形成单组开关循环控制,在生产更换模具时需要一组组关闭或打开水路,开关拆装各组水路动作繁琐,易出错且需耗费大量的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快速对位安装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包括:控制主体,设置有主进水口、主出水口、多个第一控制阀、多个第二控制阀以及贯穿所述控制主体的两个第一通孔;压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控制主体的表面,且其两端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以及把手,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可转动的固定设置于所述压板上,且所述把手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把手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有卡块;集水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分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分进水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分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对应设置的第二分出水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分出水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分进水口,且所述集水模块进一步设置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导套。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将所述把手固定在所述压板上,从而确保所述把手不会从所述压板上脱落。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集水模块两端进一步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所述导套容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导套包括一空心圆柱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空心圆柱顶面的切槽,从而将所述卡块设置于所述切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把手将控制模块和集水模块快速对位安装在一起,从而使连接器可以快速与模具快速安装,减少大量接管路和线路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一种可快速对位安装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一种可快速对位安装的连接器的导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模块10.控制主体101.主进水口102.主出水口103.第一控制阀104.第二控制阀105.第一通孔11.压板111.第二通孔12.把手121.卡块13.固定块2.集水模块21.第一分进水口22.第一分出水口23.第二分出水口24.第二分进水口25.导套251.空心圆柱252.切槽26.第三通孔27.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快速对位安装的连接器。所述可快速对位安装的连接器包括:控制模块1包括:控制主体10,设置有主进水口101、主出水口102、多个第一控制阀103、多个第二控制阀104以及贯穿所述控制主体10的两个第一通孔105;压板11,固定设置于所述控制主体10的表面,且其两端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111,所述第二通孔111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105相对应;以及把手1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11可转动的固定设置于所述压板11上,且所述把手12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05,所述把手12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有卡块121;集水模块2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阀103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分进水口21,与所述第一分进水口21对应设置的第一分出水口22,与所述第二控制阀104对应设置的第二分出水口23,以及与所述第二分出水口23对应设置的第二分进水口24,且所述集水模块2进一步设置有与所述卡块121配合的导套25。具体地,所述主进水口101和所述主出水口102分别设置在所述控制主体10的侧面上,将所述第一控制阀103与所述主进水口101相连通形成一水通路,将所述第二控制阀104与所述主出水口102相连通形成另一水通路;所述把手1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11和所述第一通孔105,将所述压板11设置在所述控制主体10上方;所述控制模块1进一步包括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由两个半圆块组成,通过螺丝将所述把手12夹紧设置;所述第二通孔111两边分别设置两个螺纹孔,所述固定块13通过所述螺纹孔安装螺丝将所述把手12固定设置在所述压板11上,从而确保所述把手12不会从所述压板11上脱落;所述把手12进一步包括把杆121和控制杆122,所述把杆121通过螺丝与所述控制杆122紧固连接设置。所述集水模块2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四个导向柱27,所述控制模块1四个角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27相对应的的导向孔,通过所述把手12将所述导向孔和所述导向柱27快速地对位,从而实现所述控制模块1和所述集水模块2的快速对位安装。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模板2两端进一步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26,所述第三通孔26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105相对应,所述导套25容置于所述第三通孔26内。进一步地,所述导套25包括一空心圆柱251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空心圆柱251顶面的切槽252,从而将所述卡块121设置于所述切槽252中,可以通过操作所述把手12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103和所述第二控制阀104,从而实现连接器的水路关闭、水路通路、水路排水三状态的切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对位安装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控制模块(1)包括:/n控制主体(10),设置有主进水口(101)、主出水口(102)、多个第一控制阀(103)、多个第二控制阀(104)以及贯穿所述控制主体(10)的两个第一通孔(105);/n压板(11),固定设置于所述控制主体(10)的表面,且其两端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111),所述第二通孔(111)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105)相对应;以及/n把手(1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11)可转动的固定设置于所述压板(11)上,且所述把手(12)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05),所述把手(12)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有卡块(121);/n集水模块(2)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阀(103)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分进水口(21),与所述第一分进水口(21)对应设置的第一分出水口(22),与所述第二控制阀(104)对应设置的第二分出水口(23),以及与所述第二分出水口(23)对应设置的第二分进水口(24),且所述集水模块(2)进一步设置有与所述卡块(121)配合的导套(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对位安装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模块(1)包括:
控制主体(10),设置有主进水口(101)、主出水口(102)、多个第一控制阀(103)、多个第二控制阀(104)以及贯穿所述控制主体(10)的两个第一通孔(105);
压板(11),固定设置于所述控制主体(10)的表面,且其两端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111),所述第二通孔(111)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105)相对应;以及
把手(1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11)可转动的固定设置于所述压板(11)上,且所述把手(12)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05),所述把手(12)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有卡块(121);
集水模块(2)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阀(103)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分进水口(21),与所述第一分进水口(21)对应设置的第一分出水口(22),与所述第二控制阀(104)对应设置的第二分出水口(23),以及与所述第二分出水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珍李荣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灏斯菲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