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基础充气式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67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基础充气式抗震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地基、地基上开设的凹槽、凹槽槽底固定连接的至少两个的固定块、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的隔板、与相邻固定块之间设置的气体发生器、与气体发生器顶端固定连接的管道、与管道上端固定连接的气囊,气囊上端设置有建筑物底层,建筑物底层于侧壁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套接有横杆,凹槽侧壁开设有供横杆抵接的卡槽,横杆朝向卡槽的开口位置处于横杆上固定连接固定板一,横杆与卡槽的抵接位置处且于横杆末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二,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抵接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套设于横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地震时于地基内侧壁处具有减震的效果。

A kind of inflatable aseismic structure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基础充气式抗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基础充气式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地震这样的天灾总会降临在人们的头上,成功预测和有效抵御它们,成为天文和地理学家、工程师奋斗终生的目标,在现实中,再强大的地震预测机制也很难打出足够的提前量,让受灾地区人民提前撤离,因此,对抗震建结构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建筑物减震结构,减震效果差,无法抵御较大的等级地震带给建筑物的伤害,实用性不高;无法自主预测或判断地震等级,无法主动抵御巨大振动给建筑物带来的伤害;同时减震结构过于单一,减震性能较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建筑工程基础充气式抗震结构。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176771U,公开日为2018年4月3日,公告的名称为一种建筑工程基础充气式抗震结构的专利技术创造,其包括地基、建筑物底层、气囊、隔板、气体发生器、固定块、减震弹簧、壳体、蓄电池、固定板、弹簧、质量块、位移传感器、支撑杆、阻尼器、控制电路、滑块、固定杆和管道;本技术建筑工程基础充气式抗震结构,可以在地震时把建筑物底层给托起,减少振动,保护建筑物,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基础充气式抗震结构,包括地基(1)、开设于地基(1)上端面的凹槽(5)、固定连接于凹槽(5)槽底的至少两个的固定块(9)、与相邻固定块(9)之间固定连接的隔板(17)、位于相邻固定块(9)之间且设置于凹槽(5)槽底的气体发生器(14)、与气体发生器(14)顶端固定连接的管道(15)、与管道(15)上端固定连接的气囊(12),所述管道(15)穿设过隔板(17)与所述气囊(12)固定连接,所述气囊(12)上端设置有建筑物底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底层(2)于侧壁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内套接有横杆(7),所述凹槽(5)侧壁开设有供横杆(7)抵接的卡槽(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基础充气式抗震结构,包括地基(1)、开设于地基(1)上端面的凹槽(5)、固定连接于凹槽(5)槽底的至少两个的固定块(9)、与相邻固定块(9)之间固定连接的隔板(17)、位于相邻固定块(9)之间且设置于凹槽(5)槽底的气体发生器(14)、与气体发生器(14)顶端固定连接的管道(15)、与管道(15)上端固定连接的气囊(12),所述管道(15)穿设过隔板(17)与所述气囊(12)固定连接,所述气囊(12)上端设置有建筑物底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底层(2)于侧壁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内套接有横杆(7),所述凹槽(5)侧壁开设有供横杆(7)抵接的卡槽(22),所述横杆(7)朝向卡槽(22)的开口位置处于所述横杆(7)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一(20),所述横杆(7)与所述卡槽(22)的抵接位置处于横杆(7)末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二(23),所述固定板一(20)与所述固定板二(23)之间抵接有减震弹簧(18),所述减震弹簧(18)套设于横杆(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基础充气式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20)与所述固定板二(23)的上方设置有减震块一(19),所述减震块一(19)固定于所述卡槽(22)远离地面的一端,且抵接于固定板一(20)。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沛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建安桩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