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灰土挤密桩同步注水增湿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基处理
,涉及灰土挤密桩处理技术,具体是一种灰土挤密桩同步注水增湿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后,在附加压力或自重压力的影响下,引起较大的湿陷变形。故这样的土质必须经过处理之后才能作为建筑物的地基。灰土挤密桩是一种有效便捷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打桩机形成桩孔时的侧向挤压作用挤密桩间土,然后将桩孔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填密实。打桩机的桩管包括桩管本体和连在桩管本体下方的桩尖,所述桩管本体和桩尖一体成型。传统灰土挤密桩处理深度一般为5-15米的厚度,但已经是湿陷性黄土各种处理方法中、处理深度较大的工艺。若在含水量较低的黄土中成孔,由于土体坚硬,成孔极为困难,且含水量较低,不易达到最大干密度,对土体的挤密效果也不明显。故先采用预浸水法,得到适宜的含水量,再进行灰土挤密桩的施工。但传统预浸水法用水量大、工期长,处理1立方米体积至少需要5吨水。一般情况下,一个场地从预浸水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灰土挤密桩同步注水增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根据湿陷深度和地基承载力要求,确定灰土桩桩长和布点间距;/n步骤二、通过土工试验得到土体的干密度、土体最优含水量和平均天然含水量,计算单桩加水量;/n步骤三、在需要打桩的位置处架设同步增湿装置,所述同步增湿装置包括环形喷淋管(1)以及连环形喷淋管(1)下方的数条支撑腿,所述环形喷淋管(1)的管体上连接有进水管口(3)和数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朝向环形喷淋管(1)的中垂线设置;所述进水管口(3)与外部供水管、水表、水泵相连;/n步骤四、将打桩机的桩管(4)插入环形喷淋管(1)中间进行成孔施工,成孔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灰土挤密桩同步注水增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湿陷深度和地基承载力要求,确定灰土桩桩长和布点间距;
步骤二、通过土工试验得到土体的干密度、土体最优含水量和平均天然含水量,计算单桩加水量;
步骤三、在需要打桩的位置处架设同步增湿装置,所述同步增湿装置包括环形喷淋管(1)以及连环形喷淋管(1)下方的数条支撑腿,所述环形喷淋管(1)的管体上连接有进水管口(3)和数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朝向环形喷淋管(1)的中垂线设置;所述进水管口(3)与外部供水管、水表、水泵相连;
步骤四、将打桩机的桩管(4)插入环形喷淋管(1)中间进行成孔施工,成孔时,边成孔边按照步骤二计算好的单桩加水量进行同步注水,直到达到设计桩长;
步骤五、成孔完毕后,将同步增湿装置挪至下一个打桩位置,重复步骤三至四,直到所有桩孔成孔完毕;
步骤六、将调制好的灰土夯填成桩,并按要求进行压实度检测,按规范要求进行复合地基检测,打桩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土挤密桩同步注水增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单桩加水量等于最优含水率与平均天然含水率的差值乘以单桩处理面积乘以灰土桩桩长乘以土体的干密度乘以用水量的损耗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灰土挤密桩同步注水增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用水量的损耗系数为1.02~1.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灰土挤密桩同步注水增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先检测所述同步增湿装置的稳定性,然后当进水管口(3)与外部供水管、水表相连接后再进行试喷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灰土挤密桩同步注水增湿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支撑腿埋于土壤中的深度不小于30cm,所述支撑腿位于地面之上的高度为15~2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忻声,孙静苑,闫伯林,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