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渊专利>正文

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循环工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4568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超临界CO

A solar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s cycle working fl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循环工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循环工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属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及太阳能二次反射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

技术介绍
现有的二次反射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都是采用传统的汽轮发电机组,储能采用双储罐熔盐储热技术路径和独立的熔盐换热器,而且,传统的二次反射太阳能吸热器里的熔盐是裸露的,是直接让聚焦的太阳光直接照射,一方面,容易使熔盐温度局部过高而发生分解,另一方面,裸露的熔盐吸热器里容易让砂石等杂质落入其中,同时,熔盐裸露的状态下,熔盐散热更快。我们了解二氧化碳有一个很独特的物理性质:当温度达到30.98℃,压力达到7.38MPa时,其物理状态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密度接近于液体,粘度接近于气体,扩散系数约为液体的100倍。这种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密度比气体大,粘性比液体小,具有流动性强、传热效率高、可压缩性小等特点。二氧化碳的临界条件容易达到,化学性质不活泼,无色无味无毒,安全,价格便宜,纯度高,易获得。这些特性,使得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循环工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包括超临界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循环工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机组(1)、吸热储热换热一体化装置(2)、定日镜(3)、二次曲面反射镜(4)、镜场控制系统(5)、超临界CO2输送管道(6)、换热盘管(7)、熔盐电动推送装置(8)以及处于该吸热储热换热一体化装置(2)内的熔盐(9),其特征在于,该定日镜(3)以二次曲面反射镜(4)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层层分布其四周;该吸热储热换热一体化装置(2)设置在所述的二次曲面反射镜(4)的正下方,包括单熔盐储罐(20)、容积式吸热器(21)以及内导流罩(22),该单熔盐储罐(20)包括倒立圆台状的导流部(20a)和圆柱体状的容器部(20b);该容积式吸热器(21)整体也呈倒立圆台状,包括吸热腔(21a)、分流板(21b)、出口导流槽(21c),该吸热腔(21a)的底部上方设有分流板(21b),分流板(21b)分为3-5个区域,每个区域均有布流孔及定位板,达到流量分配的目的;所述的出口导流槽(21c)均匀布置在容积式吸热器(21)上段圆形外壁面上,该容积式吸热器(21)和该导流部(20a)外形相似且整体外形尺寸比该导流部(20a)外形尺寸小一号,两者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环形流道(23);该内导流罩(22)竖立在该容器部(20b)内的中轴线上,且该内导流罩(22)的外壁和该容器部(20b)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腔体(24),该换热盘管(7)设置在该环形空腔(24)内,该内导流罩(22)的下端口四周开设有若干均布的导流口(22a),其顶部中轴线上设置有一导流管(22b),该导流管(22b)上端口贯通该熔盐吸热器(21)的底部且处于该导流管(22b)的正上方,且和该容积式吸热器(21)底部固接为一体;该该熔盐电动推送装置(8)至少包含变频电机(8a)、转动轴(8b)和桨叶(8c),该转动轴(8b)上端连接该变频电机(8a),其下端则连接该桨叶(8c)且该桨叶(8c)处于该导流管(22b)内,该桨叶(8c)旋转时能形成向上的推送力,使得熔盐(9)进入该吸热腔(21a)内,然后从该出口导流槽(21c)流入所述的环形流道(23)和环形腔体(24)内,再和所述的换热盘管(7)产生热交换后从底部的导流口(22a)回流到内导流罩(22)内;所述的容积式吸热器(21)的端口大小和该二次曲面反射镜(4)的聚焦的光斑大小匹配,通过该镜场控制系统(5)控制镜场内所有的定日镜(3),将太阳光反射到所述的二次曲面反射镜(4)上,再经二次曲面反射镜(4)将太阳光聚焦到该吸热腔(21a)内;该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机组(1)通过该超临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清李渊
申请(专利权)人:李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