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光灯透镜、补光模组及数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459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补光灯透镜、补光模组及数码设备。上述的补光灯透镜,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包括入射面与出射面,入射面凸设有若干发散环,发散环朝向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面形成折射面,折射面由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减小,发散环远离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面形成反射面,反射面由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增大,靠近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反射面与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15°,反射面与折射面的夹角为30°‑60°;补光模组,包括LED灯及的补光灯透镜,LED灯靠近透镜本体的入射面的中心设置;数码设备包括的补光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补光灯透镜,能够扩大补光范围,结构简单、成本低。

Fill light lens, fill light module and digit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补光灯透镜、补光模组及数码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系统
,具体涉及补光灯透镜、补光模组及数码设备。
技术介绍
数码产品在进行夜间拍摄时,都需要通过补光模组对拍摄范围进行补光。目前的数码产品拍摄的视场角越来越大,需要有足够大的补光范围。目前的数码产品多是通过设计较大的透镜来增大补光范围,由于透镜的体积较大,会增加数码设备整体的体积,不利于数码产品微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较小、补光范围大的补光灯透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补光模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数码设备。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补光灯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包括入射面与出射面,所述入射面凸设有若干发散环,所述发散环朝向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面形成折射面,所述折射面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减小,所述发散环远离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面形成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增大,靠近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所述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包括入射面与出射面,所述入射面凸设有若干发散环,所述发散环朝向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面形成折射面,所述折射面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减小,所述发散环远离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面形成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增大,靠近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所述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15°,所述反射面与所述折射面的夹角为30°-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包括入射面与出射面,所述入射面凸设有若干发散环,所述发散环朝向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面形成折射面,所述折射面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减小,所述发散环远离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面形成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增大,靠近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的一所述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15°,所述反射面与所述折射面的夹角为3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发散环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面与所述反射面的夹角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散环的数量为六个,以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依次形成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五反射面及第六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所述第三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15°,所述第四反射面与所述第五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9°-20°,所述第六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光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散环的数量为七个,以由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至边缘依次形成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第四反射面、第五反射面、第六反射面及第七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及所述第三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15°,所述第四反射面与所述第五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9°-20°,所述第六反射面及所述第七反射面与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水莲雷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万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