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静式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385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制静式废水处理装置,旨在解决污水处理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废水收集池、连通于废水收集池的沉淀池、连通于沉淀池的过滤池、连通于过滤池的蓄水池、连通废水收集池与沉淀池的第一连通管,连通沉淀池与过滤池的第二连通管,其中第二连通管位于沉淀池与过滤池的顶部;第一连通管蜿蜒向下设置,且第一连通管连通沉淀池的一端朝向沉淀池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沉淀池、过滤池、蓄水池的设计,使得污水能够经过污泥沉淀、水质过滤、二次沉淀的步骤,实现水质的净化。

A sta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静式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制静式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各种废水的肆意排放,既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时需要排放大量的废水,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如:烟气净化装置涉及湿法处理部分的,在烟气净化时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排出的废水又对绿色植物、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静式废水处理装置,通过沉淀池、过滤池、蓄水池的设计,使得污水能够经过污泥沉淀、水质过滤、二次沉淀的步骤,实现水质的净化。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制静式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收集池、连通于废水收集池的沉淀池、连通于沉淀池的过滤池、连通于过滤池的蓄水池、连通废水收集池与沉淀池的第一连通管,连通沉淀池与过滤池的第二连通管,其中第二连通管位于沉淀池与过滤池的顶部;第一连通管蜿蜒向下设置,且第一连通管连通沉淀池的一端朝向沉淀池底部。在进行废水处理前,废水预存在废水收集池内,随后废水经由第一连通管流向沉淀池的底部,此时由于沉淀池内下层为污泥垃圾,上层为较为干净的静置水,所以为了保证静置水能够较为干净的从第二连通管流出,将第一连通管对准沉淀池的底部,从而保证静置水的清洁;同时,为了避免水流过快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垃圾冲散,将第一连通管蜿蜒设置,从而使水流不断冲击第一连通管的侧壁,降低水流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淤泥斗,所述沉淀池侧壁连通有排污管,排污管的一端对准沉淀池底部,另一端穿出沉淀池并连通有排污泵。淤泥斗用于储存淤泥垃圾,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变长,淤泥斗会逐渐堆满淤泥,因此设置排污管,通过排污泵的抽取,将淤泥连带着部分水一同抽出,进行二次处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池底部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池与蓄水池通过第三连通管连通,第三连通管与过滤池连通的一端位于过滤层下方。静置水进入过滤池以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穿过过滤层,实现过滤;过滤后的过滤水才能沿第三连通管进入蓄水池,此时这部分水已经较为洁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粗石层、细石层、砾石层;所述第三连通管倾斜设置,且第三连通管与过滤池连接的一端较高。过滤层使用三层过滤层,粗石、细石与砾石都方便取材,能够方便的大批量使用;第三连通管呈倾斜设置,主要是为了在重力的作用下拦截砾石,防止砾石直接流入到蓄水池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还设有隔离过滤层的过滤网。通过过滤网的设计,进一步增加对过滤层,主要是砾石的过滤,防止砾石直接流入蓄水池。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顶部设有溢水口。蓄水池中池水蓄满后,高水位处的净水可以从溢流口流出,此时池水经过蓄水池的二次静置处理,更为洁净,甚至直接取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池侧壁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处设有虹吸管,所述虹吸管一端位于蓄水池内,另一端位于蓄水池外,且位于蓄水池外的一端低于在蓄水池内的一端。通过虹吸管对蓄水池内的水进行吸取,从而方便的进行取用,避免了水泵等大功率电器的使用,节约能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虹吸管使用软管,所述虹吸管位于蓄水池外的一端设有水阀。虹吸管使用软管,能够方便的调整蓄水池内的一端的位置,从而不仅能够方便去取用水源,还能实现对蓄水池水位的调节。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沉淀池、过滤池、蓄水池的设计,使得污水能够经过污泥沉淀、水质过滤、二次沉淀的步骤,实现水质的净化;其二,通过粗石层、细石层、砾石层的设计,不仅使得污水能够过滤,而且取材方便,大大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虹吸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废水收集池;2、沉淀池;21、淤泥斗;22、排污管;3、过滤池;31、过滤层;32、粗石层;33、细石层;34、砾石层;4、蓄水池;41、溢水口;42、出水孔;43、虹吸管;44、水阀;5、第一连通管;6、第二连通管;7、第三连通管;71、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制静式废水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废水收集池1、连通于废水收集池1的沉淀池2、连通于沉淀池2的过滤池3、连通于过滤池3的蓄水池4。在进行废水处理前,废水预存在废水收集池1内,随后依次经过静置沉淀、过滤、二次沉淀的步骤,得以水质净化,可以通入地下,进行地下水的补充。废水收集池1与沉淀池2通过第一连通管5连通,在废水通入沉淀池2时,由于沉淀池2内下层为污泥,上层为较为干净的静置水,所以为了使静置水能够保持洁净,将第一连通管5与沉淀池2的连通端朝向沉淀池2的底部,防止污水对静置水造成污染。同时,为了避免水流过快将沉淀池2底部的污泥垃圾冲散,将第一连通管5蜿蜒设置,从而使水流不断冲击第一连通管5的侧壁,降低水流速。其中,为了使第一连通管5不轻易堵塞,第一连通管5始终保持向下延伸,同时朝向水平方向不断往复弯折。沉淀池2底部设有储存淤泥的淤泥斗21,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变长,淤泥斗21会逐渐堆满淤泥。而因为沉淀池2往往挖设在地面下,所以从淤泥斗21下方通过重力取走淤泥十分困难。因此设置排污管22,排污管22的一端对准沉淀池2底部,另一端穿出沉淀池2并连通有排污泵,在需要清理淤泥斗21时,通过排污泵的抽取,将淤泥连带着部分水一同抽出,进行二次处理。如图1、图2所示,过滤池3用于对沉淀后的静置水过滤,沉淀池2与过滤池3通过第二连通管6连通。为了收集较为洁净静置水,第二连通管6与沉淀池2连接的一端位于沉淀池2顶部,从而使静置水流入过滤池3内。第二连通管6与过滤池3连接的一端位于过滤池3的顶部,过滤池3的底部设有过滤层31,从而使得静置水进入过滤池3以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穿过过滤层31进行过滤。过滤层31自上而下依次为粗石层32、细石层33、砾石层34,水流在经过砾石层34以后,沿位于砾石层34的第三连通管7进入蓄水池4。为了避免砾石被水流带入蓄水池4,第三连通管7倾斜向上通向蓄水池4,并在第三连通管7内连接有过滤网71。过滤网71使用铁丝网即可,网孔大小需小于砾石层34中的砾石。为了对蓄水池4内的水进行收集,在蓄水池4顶部设有溢水口41。在蓄水池4中池水蓄满后,高水位处的净水可以从溢流口流出,此时池水经过蓄水池4的二次静置处理,更为洁净,甚至直接取用。实施例二:一种制静式废水处理装置,如图1、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蓄水池4侧壁开设有出水孔42,出水孔42处设有虹吸管43,虹吸管43一端位于蓄水池4内,另一端位于蓄水池4外,从而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静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收集池(1)、连通于废水收集池(1)的沉淀池(2)、连通于沉淀池(2)的过滤池(3)、连通于过滤池(3)的蓄水池(4)、连通废水收集池(1)与沉淀池(2)的第一连通管(5),连通沉淀池(2)与过滤池(3)的第二连通管(6),其中第二连通管(6)位于沉淀池(2)与过滤池(3)的顶部;第一连通管(5)蜿蜒向下设置,且第一连通管(5)连通沉淀池(2)的一端朝向沉淀池(2)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静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收集池(1)、连通于废水收集池(1)的沉淀池(2)、连通于沉淀池(2)的过滤池(3)、连通于过滤池(3)的蓄水池(4)、连通废水收集池(1)与沉淀池(2)的第一连通管(5),连通沉淀池(2)与过滤池(3)的第二连通管(6),其中第二连通管(6)位于沉淀池(2)与过滤池(3)的顶部;第一连通管(5)蜿蜒向下设置,且第一连通管(5)连通沉淀池(2)的一端朝向沉淀池(2)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静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底部设有淤泥斗(21),所述沉淀池(2)侧壁连通有排污管(22),排污管(22)的一端对准沉淀池(2)底部,另一端穿出沉淀池(2)并连通有排污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静式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3)底部设有过滤层(31),所述过滤池(3)与蓄水池(4)通过第三连通管(7)连通,第三连通管(7)与过滤池(3)连通的一端位于过滤层(31)下方。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亮王懿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千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