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衬套管结构及其小孔强化装置与小孔疲劳强度提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零部件制造加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衬套管结构及其小孔强化装置及小孔疲劳强度提高方法。
技术介绍
孔结构在航空构件及航空发动机领域应用广泛,如在飞机结构件的连接以及航空发动机部件上的应用。在部件使用服役过程中,孔边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导致孔结构出现疲劳裂纹,引起部件疲劳寿命缩短,甚至容易发生疲劳断裂失效事故,引发灾难性的航空事故。随着航空器“长寿命、高可靠性、低维修成本、结构轻量化”等设计和制造要求的不断提高,孔的疲劳可靠性愈发重要,提高孔疲劳强度等已成为航空行业关切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除了采用更为先进的航空材料加工孔结构构件外,出现了多种抗疲劳制造技术用于提高孔的疲劳强度,如喷丸、感应淬火、干涉配合、winslow制孔、激光冲击、孔挤压等方法。但国际上认为喷丸适合用于直径为19mm以上的孔的处理,而且孔壁表面粗糙度会增加。感应淬火适用用于直径为20mm以上的孔处理,该方法会出现集肤效应、圆环效应以及临近效应等从而影响孔的强化效果。干涉配合法的干涉量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衬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管本体和直筒状的衬套管接头,所述衬套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且直径依次变小的若干圆管结构,所述衬套管本体的小口端通过一锥形面与所述衬套管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衬套管接头的周向外壁沿开有若干沿轴向的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衬套管接头并延伸至所述锥形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管本体和直筒状的衬套管接头,所述衬套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且直径依次变小的若干圆管结构,所述衬套管本体的小口端通过一锥形面与所述衬套管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衬套管接头的周向外壁沿开有若干沿轴向的开口,所述开口贯穿所述衬套管接头并延伸至所述锥形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管本体中圆管结构的数量范围为2至4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数量至少为2个,所述开口呈直条状,所述衬套管接头的端面上形成与所述开口数量相等的扇区,所述扇区和所述开口都均匀分布在所述衬套管接头的周向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筒状的衬套管接头的内壁呈锥面,所述锥形面的内壁锥面与所述衬套管接头的内壁锥面重合。
5.一种小孔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衬套管结构以及与所述衬套管结构配合使用的型头结构,所述型头结构包括与所述衬套管结构对应的型头本体和锥形头,所述型头本体包括依次连接且直径依次变小的若干圆柱体,所述型头本体的小径端连接所述锥形头的大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毓洲,林泽豪,孙嘉健,郭小军,张永康,刘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