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287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施工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包括固定梁组件、两个组合梁和多个螺栓;固定梁的两侧均设置有贯穿固定梁前端面和后端面的滑槽,各组合梁的一端分别伸入滑槽中并沿滑槽移动,各滑槽两端的槽底均设置有贯穿滑槽的槽底的第一螺栓孔组,各组合梁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栓孔组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组和第三螺栓孔组,第二螺栓孔组和第三螺栓孔组间隔分布;螺栓依序与第一螺栓孔组和第二螺栓孔组连接以使固定梁组件与各组合梁固定,或者螺栓依序与第一螺栓孔组和第三螺栓孔组连接以使固定梁组件与各组合梁固定;可以缩短或延长组合承重梁的长度,使得在对设备进行升层的时候操作更加便捷。

Composite bearing beam for special construction lift in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
本技术属于井道内专用升降机
,尤其涉及一种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
技术介绍
现今社会,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业人工智能运用必须使用室内施工设备才能实施,在建筑物井道内使用施工升降机,并同时可运用各种人工智能运输工具,比如:电动砂浆运输车、电动砌块运输车、电动预制墙板运输车等等,这些电动设备都是禁止运用在室外施工设备中。现有的升降机承重梁为一体结构,在对设备进行升层的时候,由于井道尺寸的局限性,不便于对一体结构的称重梁进行升层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的承重梁在升层时不便操作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包括固定梁组件、两个组合梁和多个螺栓;所述固定梁的两侧均设置有贯穿所述固定梁前端面和后端面的滑槽,各所述组合梁的一端分别伸入所述滑槽中并沿滑槽移动,各所述滑槽两端的槽底均设置有贯穿所述滑槽的槽底的第一螺栓孔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梁组件、两个组合梁和多个螺栓;所述固定梁的两侧均设置有贯穿所述固定梁前端面和后端面的滑槽,各所述组合梁的一端分别伸入所述滑槽中并沿滑槽移动,各所述滑槽两端的槽底均设置有贯穿所述滑槽的槽底的第一螺栓孔组,各所述组合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组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组和第三螺栓孔组,所述第二螺栓孔组和所述第三螺栓孔组间隔分布;/n所述螺栓依序与第一螺栓孔组和第二螺栓孔组连接以使所述固定梁组件与各所述组合梁固定,或者所述螺栓依序与第一螺栓孔组和所述第三螺栓孔组连接以使所述固定梁组件与各所述组合梁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梁组件、两个组合梁和多个螺栓;所述固定梁的两侧均设置有贯穿所述固定梁前端面和后端面的滑槽,各所述组合梁的一端分别伸入所述滑槽中并沿滑槽移动,各所述滑槽两端的槽底均设置有贯穿所述滑槽的槽底的第一螺栓孔组,各所述组合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组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组和第三螺栓孔组,所述第二螺栓孔组和所述第三螺栓孔组间隔分布;
所述螺栓依序与第一螺栓孔组和第二螺栓孔组连接以使所述固定梁组件与各所述组合梁固定,或者所述螺栓依序与第一螺栓孔组和所述第三螺栓孔组连接以使所述固定梁组件与各所述组合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滑槽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连接件,各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滑槽的两侧壁上端之间并用于防止所述滑槽的两侧壁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组件包括两固定梁,各所述固定梁均包括有横梁、第一纵梁、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所述第一纵梁设置于所述横梁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拉筋和所述第二拉筋均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的侧面和所述横梁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拉筋设置于所述第一拉筋和所述第一纵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道内专用施工升降机用组合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筋的两端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治孙桂新孙义刚刘俊陶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鑫峰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