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送风机和通风窗户的空调房间通风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房间通风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送风机和通风窗户的空调房间通风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房屋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高档住宅房屋均会安装新风系统,对房屋内的温度和通风实现调控。同时,根据最新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明确规定,民用建筑房间均需要考虑一定新风量的通风设计要求,但同时因为此动作会带来室外未进行处理的空气送入房间及室内滞留的空气排到室外使得空调设备必须额外负担处理这部分空气的工作而产生相当一部分的能耗。现有的住宅房屋,一般采用安装空调进行温度控制,但空调通常不能满足新风通风要求。建筑房间要满足新风通风要求,一般需要安装新风机。新风机是一种能够对房间引入新风并进行净化处理的空气调节设备。新风机一般包括排风式新风机或送风式新风机两大类型。安装使用时,一般是房间内安装空调装置和送风式新风机联用,或者房间内安装空调装置和排风式新风机联用。房间内安装送风式新风机(简称送风机)时,依靠房间门窗缝隙排风,而安装排风式新风机(简称排风机)时,是依靠房间门窗缝隙进风。为避免功能重复,一般不会在房间内同时安装送风机和排风机。这样依靠房间门窗缝隙进风或者排风,外排空气中热能或冷能往往没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房屋内外温差较大时,房屋窗户成为房屋内外热交换集中位置,会导致房屋内的热能或冷能从窗户位置产生较大的损耗,不利于房间整体温控能耗负荷的降低。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些新风系统会同时具备通风、温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送风机和通风窗户的空调房间通风控制方法,房间内预先安装空调设备和送风机,房间窗户安装采用具有通风功能的玻璃窗户,玻璃窗户具有双层玻璃且双层玻璃之间形成通风内腔,其特征在于,通风内腔中设置百叶装置能将通风内腔隔离为内侧通风腔和外侧通风腔两个腔道;并按照以下运行控制模式实现房间通风;/n1)夏季室内制冷通风模式,此时空调设备制冷,开启送风机进风,室内压强大于室外压强,室内空气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调整百叶装置使其玻璃百叶反射侧朝向室外,同时控制玻璃窗户风道切换实现排风,控制风道使得室内空气从下部内侧风道流经玻璃夹层的外侧通风腔后从上部外侧风道流出;/n2)冬季室内供暖通风模式,此时空调设备制热供暖,送风机进风,室内压强大于室外压强,室内空气温度高于玻璃窗户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此时调整百叶装置使其玻璃百叶反射侧朝向室内,另一侧朝向室外吸收太阳光照热量,同时控制玻璃窗户风道切换实现排风,使得室内空气从下部内侧风道流经玻璃夹层的外侧通风腔后从上部外侧风道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送风机和通风窗户的空调房间通风控制方法,房间内预先安装空调设备和送风机,房间窗户安装采用具有通风功能的玻璃窗户,玻璃窗户具有双层玻璃且双层玻璃之间形成通风内腔,其特征在于,通风内腔中设置百叶装置能将通风内腔隔离为内侧通风腔和外侧通风腔两个腔道;并按照以下运行控制模式实现房间通风;
1)夏季室内制冷通风模式,此时空调设备制冷,开启送风机进风,室内压强大于室外压强,室内空气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调整百叶装置使其玻璃百叶反射侧朝向室外,同时控制玻璃窗户风道切换实现排风,控制风道使得室内空气从下部内侧风道流经玻璃夹层的外侧通风腔后从上部外侧风道流出;
2)冬季室内供暖通风模式,此时空调设备制热供暖,送风机进风,室内压强大于室外压强,室内空气温度高于玻璃窗户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此时调整百叶装置使其玻璃百叶反射侧朝向室内,另一侧朝向室外吸收太阳光照热量,同时控制玻璃窗户风道切换实现排风,使得室内空气从下部内侧风道流经玻璃夹层的外侧通风腔后从上部外侧风道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送风机和通风窗户的空调房间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采用具有反射切换功能的通风窗户实现,所述通风窗户包括矩形的窗户边框,窗户边框内部前后间隔地竖向固定设置有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之间形成通风内腔,窗户边框上端还分别设置有向外连通到外侧的上部外侧风道以及向内连通到内侧的上部内侧风道,上部外侧风道、上部内侧风道和通风内腔上端相通设置且三者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三者通断切换的上部风道切换装置;窗户边框下端还分别设置有向外连通到外侧的下部外侧风道以及向内连通到内侧的下部内侧风道,下部外侧风道、下部内侧风道和通风内腔下端相通设置且三者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三者通断切换的下部风道切换装置;其中,还设置有百叶装置,百叶装置的百叶为兼具有热反射效果和透光效果的玻璃百叶,玻璃百叶旋转闭合后能够形成一个和窗户玻璃平行的百叶隔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送风机和通风窗户的空调房间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风道切换装置包括上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上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沿窗户长度方向安装在上部转轴安装腔中部,上部转轴安装腔形成于上部外侧风道、上部内侧风道和通风内腔上端交汇处位置,所述上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上部转轴安装腔、上部外侧风道和上部内侧风道均为沿窗户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上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上固定设置有上部挡板连接构件,上部挡板连接构件外侧固定连接有上部风道切换挡板,上部风道切换挡板宽度大于上部外侧风道宽度、上部内侧风道宽度和通风内腔上端宽度,使得上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转动时可以控制上部风道切换挡板依次切换到屏蔽上部外侧风道、通风内腔上端、上部内侧风道和通风内腔上端正对的上部转轴安装腔顶部位置;上部风道切换装置还包括和上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相连并控制其转动的上部转轴控制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送风机和通风窗户的空调房间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转轴控制机构包括一个固定在上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一端端部的上部转轴控制用输出端被动斜齿轮,上部转轴控制用输出端被动斜齿轮和一个上部转轴控制用输出端主动斜齿轮啮合,所述上部转轴控制用输出端主动斜齿轮固定安装在一个竖向设置的上部转轴控制用竖轴的上端,上部转轴控制用竖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窗户边框一侧上部的竖轴安装腔内,上部转轴控制用竖轴下端固定安装有一个上部转轴控制用输入端被动斜齿轮,上部转轴控制用输入端被动斜齿轮和一个上部转轴控制用输入端主动斜齿轮啮合,所述上部转轴控制用输入端主动斜齿轮的安装轴可转动地水平向内穿出窗户边框并安装上部转轴控制用旋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送风机和通风窗户的空调房间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风道切换装置包括下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下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沿窗户长度方向安装在下部转轴安装腔中部,下部转轴安装腔形成于下部外侧风道、下部内侧风道和通风内腔下端交汇处位置,所述下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下部转轴安装腔、下部外侧风道和下部内侧风道均为沿窗户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形,下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上固定设置有下部挡板连接构件,下部挡板连接构件外侧固定连接有下部风道切换挡板,下部风道切换挡板宽度大于下部外侧风道宽度、下部内侧风道宽度和通风内腔下端宽度,使得下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转动时可以控制下部风道切换挡板依次切换到屏蔽下部外侧风道、通风内腔下端、下部内侧风道和通风内腔下端正对的下部转轴安装腔底部位置;下部风道切换装置还包括和下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相连并控制其转动的下部转轴控制机构;
下部外侧风道、下部内侧风道和通风内腔下端任意二者之间的连接部位在垂直于下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同一直径圆所在的圆弧形,使得下部转轴安装腔整体呈水平的圆柱形,所述下部风道切换挡板外侧面外凸形成和圆柱形匹配的弧形面;
所述下部转轴控制机构包括一个固定在下部风道切换控制用转轴一端端部的下部转轴控制用输出端被动斜齿轮,下部转轴控制用输出端被动斜齿轮和一个下部转轴控制用输出端主动斜齿轮啮合,所述下部转轴控制用输出端主动斜齿轮固定安装在一个竖向设置的下部转轴控制用竖轴的下端,下部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华,罗炉林,路立地,段超凡,谢文进,唐茂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