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砌体抗爆结构,包括有砌体和用于承载所述砌体的承重构件,所述砌体的表面及承重构件与砌体连接的连接边界面均涂覆有抗爆涂层,所述砌体的表面选自背爆面或迎爆面中的任意一面或两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砌体抗爆结构,能够在发生爆炸时,吸收冲击波能量,增强了墙体的整体性,降低墙体裂缝的扩展,降低墙体垮塌的可能性,避免砖块等碎片向室内抛掷引起二次伤害,其加固工艺简单,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对正常生产影响较小,弥补了现有砌体填充墙抗爆加固技术的不足。
A masonry anti explos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砌体抗爆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的
,涉及一种砌体抗爆结构。
技术介绍
石油化工等涉及易燃易爆气体的行业,存在爆炸风险,导致设备损毁或人员伤亡。无论是既有建筑抑或是新建建筑,均需考虑建筑抵抗爆炸冲击波的能力。首先需要考虑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主体结构完整,不会发生主结构损毁或连续性倒塌。其次考虑砌体填充墙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不会发生倒塌或者碎片飞溅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目前大部分情况下,人员伤亡或者设备损毁都是由砌体等倒塌或者碎片飞射造成的。因此,在确保主体结构强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避免建筑物砌体填充墙的倒塌或砌体碎片飞溅,延长室内人员逃生时间,砌体填充墙的抗爆加固就显得尤为重要。砌体填充墙加固方法应用较为广泛的有挂钢筋网后抹水泥砂浆、加设构造柱和圈梁、双侧附墙扑打钢筋混凝土薄板等,刚度相对较大,吸收冲击波能量少,且这些方法工艺繁琐,施工时间长,对正常生产影响较大,均难以在不停产时满足砌体填充墙的抗爆加固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砌体抗爆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砌体抗爆结构存在的施工复杂、实际抗爆加固效果不佳,吸收冲击波能量少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砌体抗爆结构,包括有砌体和用于承载所述砌体的承重构件,所述砌体的表面及承重构件与砌体连接的连接边界面均涂覆有抗爆涂层,所述砌体的表面选自背爆面或迎爆面中的任意一面或两面。优选地,所述砌体为砌体填充墙。优选地,所述承重构件为混凝土框架构件。更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框架构件为混凝土框架的梁、柱或楼板。优选地,所述抗爆涂层的外露面上设有面漆层。更优选地,所述面漆层中使用的面漆为油漆。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面漆层中使用的面漆选自乳胶漆、聚氨酯面漆、丙烯酸聚氨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抗爆涂层与砌体的表面之间设有第一底漆层,所述抗爆涂层与连接边界面之间设有第二底漆层。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漆层与砌体的表面之间设有砂浆找平层。优选地,所述抗爆涂层中使用的抗爆涂料为具有弹塑性的高分子材料。更优选地,所述抗爆涂层中使用的抗爆涂料选自聚脲、聚脲聚氨酯、聚氨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抗爆涂层厚度为2-30mm。优选地,所述抗爆涂层经紧固部件固定于承重构件上。更优选地,所述紧固部件包括有压紧件和连接件,所述压紧件位于所述承重构件与砌体的连接边界面上用以压紧抗爆涂层,所述连接件依次贯穿压紧件、抗爆涂层后固定于所述承重构件内用于紧固抗爆涂层。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依次贯穿压紧件、面漆层、抗爆涂层、第二底漆层后固定于所述承重构件内。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压紧件与面漆层之间设有第三底漆层。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漆层、第二底漆层、第三底漆层中使用的底漆为具有粘附力的材料。最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漆层、第二底漆层、第三底漆层中使用的底漆选自环氧树脂、聚氨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压紧件选自角铁或钢板压条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选自螺栓或锚栓中的一种。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螺栓为膨胀螺栓。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锚栓为化学锚栓。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砌体抗爆结构,对砌体填充墙喷涂抗爆涂层进行加固,当砌体填充墙遭遇爆炸时,能兜住高速飞散的砖块,将砌体的动能转化为涂层的变形能,避免砖块向室内抛掷引起二次伤害,同时抗爆涂层喷涂于砖墙的背爆面或迎爆面,增强了墙体的整体性,阻碍墙体裂缝的扩展,降低墙体垮塌的可能性。该种砌体抗爆结构,可通过自身粘附力进行固定,亦可通过设置紧固部件增强对抗爆涂层的固定,其加固工艺简单,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对正常生产影响较小,弥补了现有砌体填充墙抗爆加固技术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水平方向的砌体抗爆结构的加固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墙高方向的砌体抗爆结构的加固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砌体抗爆结构的局部视图A。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图1砌体抗爆结构的局部视图B。附图标记1砌体2承重构件3抗爆涂层4紧固部件41压紧件42连接件5砂浆找平层61第一底漆层62第二底漆层63第三底漆层7面漆层A背爆面B迎爆面C连接边界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砌体抗爆结构,包括有砌体1和用于承载所述砌体1的承重构件2,所述砌体1的表面及承重构件2与砌体1的连接边界面C均涂覆有抗爆涂层3,所述砌体1的表面选自背爆面A或迎爆面B中的任意一面或两面。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所述砌体1为砌体填充墙。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重构件2为混凝土框架构件。具体来说,所述混凝土框架构件为混凝土框架的梁、柱或楼板。所述承重构件2能够有效承载支撑砌体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3、4所示,所述抗爆涂层3的外露面上设有面漆层7。所述面漆层7能够避免抗爆涂层3表面氧化,或吸收紫外线或者热辐射,同时起到美化外观效果。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3、4所示,所述抗爆涂层3与砌体1的表面之间设有第一底漆层61,所述抗爆涂层3与连接边界面C之间如图4所示设有第二底漆层62。所述第一底漆层61可防止砌体1或砂浆层5中水分渗出,提高抗爆涂层3的附着力。所述第二底漆层62可防止承重构件2中水分渗出,提高抗爆涂层3的附着力。承重构件2与砌体1的连接边界面C为涂覆有抗爆涂层3的自承重构件2与砌体1的连接边界并在承重构件2表面的延伸面。为了使承重构件2与砌体1的连接边界面C能涂覆抗爆涂层,所述抗爆涂层3自所述连接边界面C进一步沿所述承重构件2表面延伸适当的宽度。延伸的宽度可在1cm以上。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底漆层61与砌体1的表面之间设有砂浆找平层5。所述砂浆找平层5粉刷于所述砌体1表面,其使得砌体1表面厚度更加均匀,外观更加平整。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抗爆涂层3中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砌体抗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砌体(1)和用于承载所述砌体(1)的承重构件(2),所述砌体(1)的表面及承重构件(2)与砌体(1)的连接边界面(C)均涂覆有抗爆涂层(3),所述砌体(1)的表面选自背爆面(A)或迎爆面(B)中的任意一面或两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砌体抗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砌体(1)和用于承载所述砌体(1)的承重构件(2),所述砌体(1)的表面及承重构件(2)与砌体(1)的连接边界面(C)均涂覆有抗爆涂层(3),所述砌体(1)的表面选自背爆面(A)或迎爆面(B)中的任意一面或两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砌体抗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砌体(1)为砌体填充墙;所述承重构件(2)为混凝土框架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砌体抗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爆涂层(3)的外露面上设有面漆层(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砌体抗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爆涂层(3)与砌体(1)的表面之间设有第一底漆层(61),所述抗爆涂层(3)与连接边界面(C)之间设有第二底漆层(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砌体抗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漆层(6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林,韦建树,韦广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爵格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