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413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铁路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结构,包括纵梁、枕梁和过渡梁,相邻的两根所述纵梁之间通过枕梁连接,所述纵梁由若干过渡梁支撑,过渡梁由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支点桩支撑,所述过渡梁上均设有与框架桥相配合的滑车或滑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过渡梁的结构设计,结构稳定,并且在现场就地组装施工,过渡梁架空结构的施工可一次性完成,满足框架桥的高效施工的要求。

Construc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transition beam of railway underpass frame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铁路营业线增建、改建桥涵施工中架空加固线路有两种方法:纵挑横抬法、D型施工便梁法。纵横抬梁法是用轨束梁和工字钢做纵梁、H型钢做横抬梁组成的一个纵横结构来抬挑线路。其优点是:纵梁可接长,线路加固范围大;适用范围广,不受线间距、曲线半径等限制,可用于区间线路、站线、道岔等线路加固;缺点是:纵梁(轨束梁)容许跨度较小,横抬梁(H型钢)较多,纵横梁连接零件多,结构复杂,稳定性差;横抬梁直接置于路基之上,无稳定可靠的支点,在开挖路基顶进框架过程中路基易坍塌,使结构失稳,危及行车安全,对运输影响较大。D型施工便梁法是当前应用较广的线路临时架空方法,有D12、D16、D20、D24四种跨度,其优点是:桥面结构简单稳定、安全可靠。缺点是:D型施工便梁为简支梁,最大跨度为24m,在多孔大跨度立交桥顶进施工时需要多次封锁线路,进行架设、纵移施工便梁作业,天窗数量多、慢性时间长,对运输干扰大;在双线铁路区段线间距较小的情况下无法使用,在道岔区段无法使用;D型施工便梁的纵梁体积和质量较大,在吊装、运输及架设施工中需要大型机械施工,施工安全风险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结构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铁路营业线增建、改建桥涵施工中架空加固线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结构,包括纵梁、枕梁和过渡梁,相邻的两根所述纵梁之间通过枕梁连接,所述纵梁由若干过渡梁支撑,过渡梁由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支点桩支撑,所述过渡梁上均设有与框架桥相配合的滑车或滑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点桩与过渡梁的配合处设有支座,由支座对过渡梁进行支撑。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纵梁与过渡梁的交叉点位置处均设有锚固装置,所述锚固装置与设置在支点桩上的连接件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纵梁上设有拼装装置,所述拼装装置用于实现相邻纵梁的长度增加。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纵梁的端部位置通过钢木支撑进行辅助支撑。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临时支点,架设纵梁;S2,支点桩施工,在纵梁下开挖作业通道,进行支点桩的施工;S3,穿入过渡梁,在支点桩的顶部设置支座,将过渡梁穿入纵梁底部,将两者使用U型螺栓固定,调整支点,利用支点桩进行重量的支撑,撤除临时支点;S4,框架桥顶进,铁路线路由相邻的支点桩和框架桥通过过渡梁支撑,框架桥通过滑车或滑轨与过渡梁实现滑动配合,框架桥沿横抬梁组的长度方向运动,并在框架桥动作前,实现拆除与框架桥最近的支点桩,并开挖路基,如此往复,直至框架桥运动至设定位置;S5,拆除过渡梁结构,恢复道碴线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过渡梁的结构设计,结构稳定,并且在现场就地组装施工,过渡梁的施工可一次性完成,满足框架桥的高效施工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步骤示意图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步骤示意图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步骤示意图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步骤示意图4。附图中:1-纵梁、2-支点桩、3-过渡梁、4-钢木支撑、5-枕梁、6-框架桥。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结构的结构图,包括纵梁1、过渡梁3和枕梁5,相邻的两根所述纵梁1之间通过枕梁5连接,纵梁1由若干过渡梁3支撑,过渡梁3由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支点桩2支撑,过渡梁3上均设有与框架桥6相配合的滑车或滑轨。并且在支点桩2与过渡梁3的配合处设有支座,由支座对过渡梁3进行支撑。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桥6可以通过滑车或滑轨与过渡梁3实现滑动配合沿过渡梁3的长度方向顶进,最终框架桥6运动至设定位置,完成施工。具体的来说,纵梁1与框架桥6的交叉点位置处均设有锚固装置,锚固装置与设置在支点桩2上的连接件连接,实现整体结构的紧固。例如在实际应用时,锚固装置可以为螺母,而连接件可以为螺杆,螺杆预埋在支点桩2并穿出纵梁1表面,与螺母固定连接,此种设计方式有助于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如图1~2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纵梁1上设有拼装装置,拼接装置可以为拼接板,拼装装置用于实现相邻纵梁1的长度增加,但是长度的增加或者接长需要满足限界条件,纵梁1一般均是较大惯性矩的制式结构。而且当多个纵梁1在接长时,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在纵梁1的端部位置通过钢木支撑4进行辅助支撑,以保证连接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如图3~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方法,具体来说,其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临时支点,架设纵梁1,具体的来说,其需要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测量放线,并封锁线路,在既有轨枕间穿入枕梁5,然后安装纵梁1,并调整纵梁的支点,使纵梁1受力;S2,支点桩2施工,在纵梁1下开挖作业通道,进行支点桩2的施工;S3,穿入过渡梁3,在支点桩2的顶部设置支座,将过渡梁3穿入纵梁1底部,将两者使用U型螺栓固定,调整支点,利用支点桩2进行重量的支撑,撤除临时支点;S4,框架桥6顶进,桥上线路由相邻的支点桩和框架桥通过过渡梁3支撑,框架桥6通过滑车或滑轨与过渡梁3实现滑动配合,牵引框架桥6沿过渡梁3的长度方向运动,并在框架桥6动作前,实现拆除与框架桥6最近的支点桩2,并开挖路基,如此往复,直至框架桥6运动至设定位置,从图3~6可以看出,框架桥6开始运动时,需要将挡在其行进方向上的支点桩2拆除,然后框架桥6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向前顶紧至下一个支点桩2位置处,再进行支点桩2的拆除和路基的开挖,如此往复,直至框架桥6运动至设定位置。S5,拆除过渡梁结构,恢复道碴线路。实施例以2018年竣工的菏泽市丽江路下穿京九线K593框架桥顶进施工为例进行综合效益对比:新建菏泽市丽江路下穿京九铁路立交桥为10m+12m+12m+10m分离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桥,顺铁路方向长48.90m,垂直铁路方向长为14.70m,框架桥轴线与铁路线路法线斜交为6.5°,框架结构总高8.45m。一、施工方案介绍1.D型施工便梁方案按照原设计,采用4孔D24和4孔D16施工便梁分20次架空线路,分13步顶进施工。2.过渡梁结构方案过渡梁方案是分别在京九上下行线采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结构,包括纵梁、枕梁和过渡梁,相邻的两根所述纵梁之间通过枕梁连接,所述纵梁由若干过渡梁支撑,过渡梁由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支点桩支撑,所述过渡梁上均设有与框架桥相配合的滑车或滑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结构,包括纵梁、枕梁和过渡梁,相邻的两根所述纵梁之间通过枕梁连接,所述纵梁由若干过渡梁支撑,过渡梁由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支点桩支撑,所述过渡梁上均设有与框架桥相配合的滑车或滑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桩与过渡梁的配合处设有支座,由支座对过渡梁进行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与框架桥的交叉点位置处均设有锚固装置,所述锚固装置与设置在支点桩上的连接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铁路下穿式框架桥过渡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上设有拼装装置,所述拼装装置用于实现相邻纵梁的长度增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利明徐军李晓钟李荣昌孙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济铁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