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B风格竹节粗纱、细纱、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4005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AB风格竹节粗纱、细纱和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采用熟条A与熟条B和/或粗纱C经粗纱纺纱装置进行生产;沿着纱线的加工方法,所述粗纱装置依次包括第一导条滚筒、挂纱杆、第二导条滚筒、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和粗纱锭子;后罗拉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后皮辊;中罗拉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中皮辊;前罗拉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前皮辊。本申请生产方法中形成的细纱纱线及面料颜色丰富、风格粗犷新颖,而且粗纱工序中的熟条A、熟条B和粗纱C的含量可以实现任意调整,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随意调整,色彩单一的缺陷,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A kind of AB style slub roving, spinning, fabric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B风格竹节粗纱、细纱、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AB风格竹节粗纱、细纱、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AB纱是纺织领域重点外观风格产品,其采用相同定量,不同颜色的A粗纱、B粗纱,在细纱机台上,同时分别穿入后喇叭口的左右两孔,经前、中、后罗拉和皮辊组成的牵伸区牵伸后,形成不同颜色的纤维须条A、B,再经细纱锭子的加捻和卷绕,制得具有麻花效果的AB纱线。目前行业AB纱是在细纱工序生产完成,然而,传统AB纱线,由于A、B粗纱定量一样,使得A、B含量都为50%,风格单一,而且传统AB纱线只具有A、B两种颜色,色彩单调。这些特点,限制AB纱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B风格竹节粗纱、细纱、面料及其生产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细纱阶段的AB纱存在的颜色单调、风格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获得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方法,采用熟条A与熟条B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熟条A与熟条B和/或粗纱C经粗纱纺纱装置进行生产;沿着纱线的加工方法,所述粗纱装置依次包括第一导条滚筒(1)、挂纱杆(2)、第二导条滚筒(3)、后罗拉(5)、中罗拉(8)、前罗拉(10)和粗纱锭子(13);后罗拉(5)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后皮辊(6);中罗拉(8)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中皮辊(9);前罗拉(10)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前皮辊(11);后罗拉(5)的上游设有三孔后喇叭口(4),中罗拉(8)的上游设有三孔中喇叭口(7);所述三孔后喇叭口(4)和三孔中喇叭口(7)均形成有并排的左中右三个导纱孔;/n所述纺纱装置还包括主电机及伺服电机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B风格竹节粗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熟条A与熟条B和/或粗纱C经粗纱纺纱装置进行生产;沿着纱线的加工方法,所述粗纱装置依次包括第一导条滚筒(1)、挂纱杆(2)、第二导条滚筒(3)、后罗拉(5)、中罗拉(8)、前罗拉(10)和粗纱锭子(13);后罗拉(5)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后皮辊(6);中罗拉(8)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中皮辊(9);前罗拉(10)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前皮辊(11);后罗拉(5)的上游设有三孔后喇叭口(4),中罗拉(8)的上游设有三孔中喇叭口(7);所述三孔后喇叭口(4)和三孔中喇叭口(7)均形成有并排的左中右三个导纱孔;
所述纺纱装置还包括主电机及伺服电机M,其中,前罗拉(10)和中罗拉(8)与主电机传动连接;后罗拉(5)与伺服电机M传动连接;
所述熟条A和熟条B经第一导条滚筒(1)和第三导条滚筒(3)喂入三孔后喇叭口(4),所述粗纱C设于挂纱杆(2)上,粗纱C经第三导条滚筒(3)喂入三孔后喇叭口(4);
熟条A、熟条B和粗纱C分别各自经后罗拉(5)和后皮辊(6),中罗拉(8)和中皮辊(9),三孔中喇叭口(7)、前罗拉(10)及前皮辊(11)牵伸,然后经粗纱锭子(13)加捻形成AB风格竹节粗纱。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卫民胡英杰高明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