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357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含:步骤1,以2‑烷基丙烯醛1D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醇类化合物1E加成反应,得到β‑醛基醚类中间体1F,该催化剂选择3,4‑二(甲酸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1A,5‑甲酸酯基‑2,3‑萘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1B或5,8‑二(甲酸酯基)‑2,3‑萘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1C;步骤2,中间体1F依次经过催化氢化和脱除醚键保护基,得到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原料廉价易得,催化剂可回收再利用,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达70%以上,成本大幅降低。

Synthesis of 2-alkyl-1,3-propanedi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
,公开了一种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在液晶材料、医药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应用。目前,常见的工业化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先用丙二酸二乙酯,合成2-烷基丙二酸二乙酯;再用硼氢化钠,或氢化锂铝、红铝等还原酯基,得到2-烷基-1,3-丙二醇,其反应方程式如下:该方法中,第一步反应的产物中会有较多的副产物2,2-二(烷基)丙二酸二乙酯需要分离,分离代价高且会损失至少10%的收率;第二步反应需要用到2倍当量而且价格偏高的硼氢化钠(或是氢化锂铝、红铝)等,所以该方法合成2-烷基-1,3-丙二醇的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降低2-烷基-1,3-丙二醇的生产成本,提供了一种合成2-烷基-1,3-丙二醇的新方法,总收率可以达到70%以上;而且所用到的各种原材料中,醇类化合物、氢气等均为常见的廉价化工原料,催化剂的用量均不大而且均可以回收套用;故产品成本明显低于上述的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的现有技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具有如下通式1H:该合成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步骤1,以2-烷基丙烯醛1D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醇类化合物1E发生加成,得到β-醛基醚类中间体1F,反应方程式如下:>其中,所述的R3、R4、R5均选自由氢原子、芳香基、C1-9的脂肪基、及杂原子组成的有机基团群组(可相同或不同,可选择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的杂原子包括N、O、Si或卤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催化剂选择以下的化合物1A、化合物1B或化合物1C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R1、R2均选自由芳香基、C1-9的脂肪基、及杂原子组成的有机基团群组(可相同或不同,可选择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的杂原子包括N、O、Si或卤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步骤2,将β-醛基醚类中间体1F依次经过催化氢化和脱除醚键保护基,得到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1H。可选地,所述的R3、R4、R5选自C1-5的脂肪基或C1-5的杂原子取代基或氢,该杂原子包含O、F、Si或N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可选地,所述的步骤1包含:步骤1.1,向容器中加入所述的催化剂、醇类化合物1E,混合均匀;步骤1.2,在0~80℃之间搅拌,向所述容器中分批加入或滴加2-烷基丙烯醛1D;加完后继续搅拌并保温反应1-48小时,得到β-醛基醚类中间体1F。可选地,所述的醇类化合物1E选自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烯丙醇、丁醇、异丁醇、叔丁醇、叔戊醇、苯甲醇、环戊醇、环己醇、乙二醇、2-羟基四氢呋喃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可选地,所述的醇类化合物1E的用量是2-烷基丙烯醛1D的1.0-100倍,以摩尔比计。可选地,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量是2-烷基丙烯醛1D的0.5%-10%,以摩尔比计。可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催化氢化采用的催化剂选择能在120℃以下把醛基还原为羟基的氢化催化剂。可选地,步骤2中,所述的催化氢化的反应温度在60-120℃之间;氢气压力在0.4~8.0MPa之间,反应时间以反应物不再吸收氢气(或中控分析,以绝大部分醛基都已经被氢化还原)为终点。可选地,所述的步骤2包含:步骤2.1,催化氢化:β-醛基醚类中间体1F经加氢催化生成β-羟甲基醚类中间体1G;步骤2.2,脱除醚键保护基,如酸性催化水解、苄基醚类的氢解,等等,得到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1H反应方程如下:可选地,当R4、R5中任意一个为H,另一个取苯基时,β-醛基醚类中间体为通式1F’,其通过催化氢化直接加氢并脱除苄基保护基,反应方程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合成2-烷基-1,3-丙二醇的方法,所用到的各种原材料中,醇类化合物、氢气等均为常见的廉价化工原料;2-烷基丙烯醛可用廉价的脂肪醛和甲醛以高收率制备;只有催化剂的价格较高,但催化剂的用量均不大而且均可以回收套用;且工艺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总收率可以达到70%以上,故产品成本明显低于现有技术的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的生产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本文所述的“液温”是指溶液的温度。为了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并提高反应收率,本申请的技术构思是:以2-烷基丙烯醛1D为原料,在本专利技术选定的催化剂(1A、1B、1C)的作用下与醇类等化合物1E发生加成,得到β-醛基醚类中间体1F;再经催化氢化还原醛基、和脱去醚类保护基的经典化学反应,得到2-烷基-1,3丙二醇1H,总收率可达70%以上。然而,该方法存在以下技术难点,而未曾见任何报道和尝试。最关键的,需要合适的催化剂,才可能让2-烷基丙烯醛与醇类化合物发生反应,得到β-醛基醚类中间体,其对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在本专利技术之前的大多数文献,都是使用酸或碱性较强的催化剂(如乙酸;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等)来催化该类反应,然而,收率普遍只有40-50%,反应后的剩余原料或副产物太多,如,酸性催化剂会催化醛基与醇类化合物生成缩醛类副产物;碱性催化剂可导致原料之一的2-烷基丙烯醛发生自聚合副反应,且产物(β-醛基醚类中间体1F)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酸性、碱性较强的条件下都容易分解并变回两种原料,没有工业实用价值。虽有少数几篇文献报道,可以使用邻苯甲酰磺酰亚胺,或是邻苯二磺酰亚胺为催化剂,使得该反应收率达到80%以上;但因该反应的产物(β-醛基醚类中间体1F)的分子极性大、化学稳定性也差,在反应完成之后,没有合适的办法彻底除去其中残留的邻苯甲酰磺酰亚胺(或邻苯二磺酰亚胺)。而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和邻苯二磺酰亚胺都含有硫元素,在本反应的产物中即使只有ppm级的残留,在进行本专利技术后续的氢化反应时,都容易导致因发生严重的催化剂中毒而无法完成醛基的加氢还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经过创造性的劳动优选了3种之前未见报道的新催化剂:3,4-二(甲酸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1A),5-甲酸酯基-2,3-萘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1B),5,8-二(甲酸酯基)-2,3-萘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1C)。这3种催化剂的主体结构都是邻苯(或邻萘)二甲酰胺,原本该类化合物在各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都不是很好,为此我们在这类化合物的主体结构上,又都增加了一个或两个酯基,产生了两个优点:第一,增加的酯基改善了该类化合物在大部分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第二,只要用酸或碱催化水解,把酯基水解为羧基,该催化剂就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具有如下通式1H:/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具有如下通式1H:



其特征在于,该合成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以2-烷基丙烯醛1D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醇类化合物1E发生加成,得到β-醛基醚类中间体1F,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所述的R3、R4、R5均选自均选自由氢原子、芳香基、C1-9的脂肪基、及杂原子组成的有机基团群组,所述的杂原子包括N、O、Si或卤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催化剂选择以下的3,4-二(甲酸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1A、5-甲酸酯基-2,3-萘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1B或8-二(甲酸酯基)-2,3-萘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1C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其中,R1、R2均选自由芳香基、C1-9的脂肪基、及杂原子组成的有机基团群组,所述的杂原子包括N、O、Si或卤元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步骤2,将β-醛基醚类中间体1F依次经过催化氢化、脱除醚键保护基,得到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1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均选择选自C1-5的脂肪基或C1-5的杂原子取代基;所述的R3、R4、R5选自C1-5的脂肪基或C1-5的杂原子取代基或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烷基-1,3-丙二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包含:
步骤1.1,向容器中加入所述的催化剂、醇类化合物1E,混合均匀;
步骤1.2,在0~80℃之间搅拌,向所述容器中分批加入或滴加2-烷基丙烯醛1D;加完后继续搅拌并保温反应1-48小时,得到β-醛基醚类中间体1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何乐吴仕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域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