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347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壳体内沿进水口向出水口方向依次设有阻隔室、吸附室及过滤室,阻隔室内的两个相对内侧壁上设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于壳体内,两个转轴之间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包括覆盖阻隔室的主网、绕卷于转轴上的副网,阻隔室内设有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件,驱动件驱动转轴转动后,主网带动副网向吸附室方向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加强过滤网的缓冲性能,提高过滤网的承受力,减少过滤网破损,进而可加强过滤网对漂浮及固体状态污染物的阻隔作用,加强污水的排污效果。

River sewage treatment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555005U公开的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收集及景观化处理系统,包括有沿河道水流方向布置的围隔,该围隔将河道间隔为污水河道及清水河道,污水河道与污水排放口导通,围隔朝向污水排放口的另一端上设有排水口,所述的污水排放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排水口处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的污水河道内设有纳米耦合曝气系统。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对河道污水的处理是将污水通过污水排放口排入污水河道中并通过纳米耦合曝气系统进行处理后,再通过排水口进行排放,在将污水通过污水排放口排放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过滤网的设置,可对污水中的漂浮及固体状态的污染物进行过滤,但是在污水排放的过程中,污水中的漂浮及固体状态的污染物会逐渐累积,对第一过滤网产生较大的冲击力,由于第一过滤网是固定的,一旦漂浮及固体状态的污染物冲击力过大时,易导致第一过滤网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加强过滤网的缓冲性能,提高过滤网的承受力,减少过滤网破损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壳体内沿进水口向出水口方向依次设有阻隔室、吸附室及过滤室,所述阻隔室内的两个相对内侧壁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转轴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覆盖所述阻隔室的主网、绕卷于所述转轴上的副网,所述阻隔室内设有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主网受污染物冲击带动所述副网向所述吸附室方向运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转轴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进水口进入到阻隔室内,污水经过主网后进入至吸附室内及过滤室经过清理后排出,而污水中处于漂浮及固体状态的污染物等受到主网的阻隔滞留于阻隔室内,并随着污染物的逐渐累积,增加对主网的冲击力,主网在受到增加的冲击力时产生向吸附室方向运动的趋势,此时驱动件驱动转轴转动,使得绕卷于转轴上的副网随主网向吸附室方向运动,以使主网向吸附室方向扩张,以减缓主网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可加强过滤网受到增加的冲击力时的缓冲性能,有利于减少过滤网的破损,进而可加强对漂浮及固体状态污染物的阻隔作用,加强污水的排污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同轴连接于所述转轴上的套环、周向设置于所述套环外侧壁上的若干隔板,若干所述隔板随污水的流动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阻隔室的内侧壁上设有软性阻隔杆,所述软性阻隔杆依次抵靠于转动过程中的若干所述隔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性阻隔杆抵靠于隔板上时,可限制隔板的运动,以使副网稳定绕卷于转轴上,当主网受到的冲击力增加时,副网产生随主网向吸附室方向运动的趋势,同时污水流动对隔板产生冲击,使得隔板产生脱离软性阻隔杆限制的转动力,进而使得软性阻隔杆弯曲并解除对当前所抵靠的隔板的限制,转轴转动并使得绕卷于转轴上副网随主网向吸附室方向运动,以加强主网的缓冲。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干隔板背对转轴的侧壁到转轴侧壁的距离沿套环的周向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副网完全绕卷于所述转轴上时,所述软性阻隔杆抵靠于到转轴侧壁距离最小的隔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背对转轴的侧壁到转轴侧壁的距离越大,软性阻隔杆抵靠于隔板上的力越大,进而可减少转轴在一次转动后进行连续的转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隔室的内侧壁上对应于所述套环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软性阻隔杆设置于所述凹槽的槽底,若干所述隔板转动过程中依次进入所述凹槽内并于所述软性阻隔杆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凹槽,可使得隔板在随水流转动过程中进入到凹槽内与软性阻隔杆相抵靠,以减少隔板对阻隔室内空间的占用,使得转轴在设置时可使得转轴的侧壁与阻隔室的内侧壁相贴,以减少污水从转轴与阻隔室的内侧壁之间流过,进而可减少转轴与阻隔室的内侧壁之间的阻塞,保证转轴的正常转动。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凹槽的槽底开设有供所述软性阻隔杆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软性阻隔杆背对所述进水口的槽口开设有弧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弧形槽,在隔板转动施加对软性阻隔杆的弯曲力时,软性阻隔杆的侧壁可抵靠于弧形槽内,以减少软性阻隔杆的磨损。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轴的侧壁上开设有环槽,所述套环嵌合于所述环槽内,且所述套环的外侧壁与所述转轴的侧壁相平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环槽,并将套环嵌合于环槽内,以减少套环与污水的接触,使得污水的流动力可完全作用于隔板上,以加强隔板所受到的污水流动力。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隔室靠近所述吸附室的内侧壁上设有分隔所述阻隔室及所述吸附室的分离板,所述分离板上贯穿有通水孔,所述主网带动所述副网向吸附室运动至所述副网脱离于所述转轴上的绕卷,所述主网进入所述通水孔内并与所述通水孔的孔壁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水孔,以对将副网从转轴上完成带出的主网进行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吸附室内填充有吸附填料,所述吸附填料延伸至所述通水孔内,所述吸附填料朝向所述阻隔室的一侧供进入所述通水孔的主网抵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吸附填料,以对经过吸附室内的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并通过将填料延伸至通水孔内与主网相抵靠,以进一步减缓漂浮物及固体状态污染物等持续累积过程中对主网的冲击力。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过滤纸带,所述过滤纸带沿所述进水口向出水口方向呈蛇形设置,且所述过滤纸带抵靠于所述过滤室的内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蛇形的过滤纸带,并使得过滤纸带抵靠于过滤室的内侧壁,以增大污水与过滤纸带的接触面积,进而可加强对污水的过滤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将过滤网的副网绕卷于转轴上,使得主网在受到增加的冲击力时产生向吸附室方向运动的趋势,并使驱动件驱动转轴转动,使得副网随主网向吸附室方向运动,以使主网向吸附室方向扩张,以减缓主网所受到的冲击力,可加强过滤网的缓冲性能,以减少过滤网的破损,进而可加强对漂浮及固体状态污染物的阻隔作用,加强污水的排污效果;通过设置吸附填料,以对经过吸附室内的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并通过将填料延伸至通水孔内与主网相抵靠,以进一步减缓漂浮物及固体状态污染物等持续累积过程中对主网的冲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副网脱离在转轴上绕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2、阻隔室;21、软性阻隔杆;3、吸附室;31、吸附填料;4、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11)、出水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沿进水口(11)向出水口(12)方向依次设有阻隔室(2)、吸附室(3)及过滤室(4),所述阻隔室(2)内的两个相对内侧壁上设有转轴(5),所述转轴(5)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两个所述转轴(5)之间设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网(6)包括覆盖所述阻隔室(2)的主网(61)、绕卷于所述转轴(5)上的副网(62),所述阻隔室(2)内设有驱动所述转轴(5)转动的驱动件(7),所述主网(61)受污染物冲击带动所述副网(62)向所述吸附室(3)方向运动,所述驱动件(7)驱动所述转轴(5)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11)、出水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沿进水口(11)向出水口(12)方向依次设有阻隔室(2)、吸附室(3)及过滤室(4),所述阻隔室(2)内的两个相对内侧壁上设有转轴(5),所述转轴(5)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两个所述转轴(5)之间设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网(6)包括覆盖所述阻隔室(2)的主网(61)、绕卷于所述转轴(5)上的副网(62),所述阻隔室(2)内设有驱动所述转轴(5)转动的驱动件(7),所述主网(61)受污染物冲击带动所述副网(62)向所述吸附室(3)方向运动,所述驱动件(7)驱动所述转轴(5)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7)包括同轴连接于所述转轴(5)上的套环(71)、周向设置于所述套环(71)外侧壁上的若干隔板(72),若干所述隔板(72)随污水的流动带动所述转轴(5)转动,所述阻隔室(2)的内侧壁上设有软性阻隔杆(21),所述软性阻隔杆(21)依次抵靠于转动过程中的若干所述隔板(7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隔板(72)背对转轴(5)的侧壁到转轴(5)侧壁的距离沿套环(71)的周向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副网(62)完全绕卷于所述转轴(5)上时,所述软性阻隔杆(21)抵靠于到转轴(5)侧壁距离最小的隔板(7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室(2)的内侧壁上对应于所述套环(71)的位置开设有凹槽(8),所述软性阻隔杆(21)设置于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炼章文军赵静静华燕芬
申请(专利权)人:诚通凯胜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