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仲炎专利>正文

斜式鼓风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20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地风炉灶的斜式鼓风管,其特征是在现有直式引风管的出风端,加装了由斜式风道和灰渣道构成的出风头,斜式风道的中心线与引风管中心线成α角,风口端面与灰渣道的垂直中心线成β角。该鼓风管能有效地防止灰渣及其他杂物落入风管内,长期使用不会堵塞。而且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造价低廉。(*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民用炉灶的鼓风管道。目前,我国乡村的民用炉灶普遍使用小型电动鼓风机对燃料进行鼓风,以提高燃烧效率,而鼓风机产生的风是通过一引风管送入炉堂的,即引风管一头与鼓风机连接,另一头的出风口直接装置在炉灶的炉栅下。由于现有引风管一般都采用直管式开口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灰滓以及其他杂物容易落入风管内,而产生堵塞,直接影响通风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斜式鼓风管,它能有效地防止灰滓及其他杂物落入风管内,消除堵塞现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直式引风管的出风端加装一出风头,出风头由斜式风道和灰滓道构成,斜式风道的中心线与引风管中心线成α角,以保证鼓吹的风能向上对准燃料,其风口端面与灰滓道的垂直中心线成β角,这样落下的灰滓或其他杂物可通过灰滓道排出,不会落入风管内。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斜式风道和灰滓道相结合的风头结构,既能提高鼓吹效果,又能防止灰滓或其他杂物落入风管内,长期使用不会堵塞,且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造价低廉。附附图说明图1是斜式鼓风管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实施参照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出风头(2)由斜式风道(4)和灰滓道(3)构成,斜式风道(4)的中心线与引风管(1)的中心线成40~50°角,最佳为45°,其风道呈喇叭状,即出风口要比内端小些。端面与灰滓道(3)的垂直中心线成10~20°,最佳15°。以保证灰滓及其他杂物不能落入风管内,出风头(2)最好能采用烧铸而成,引风管(1)和出风头(2)最好采用嵌套吻接,并应用螺丝加以固定,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地风炉灶的斜式鼓风管,具有引风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1)端部有出风头(2),出风头由斜式风道(4)和灰滓道(3)构成,风道(4)的中心线与引风管(1)中心线成α角,其风口端面与灰滓道(3)的垂直中心线成β角。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式鼓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式风道(4)的中心线与引风管(1)的中心线的α角为40~50°。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斜式鼓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式风道(4)的风口端面与灰滓道(3)的垂直中心线的β角为10~20°。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地风炉灶的斜式鼓风管,其特征是在现有直式引风管的出风端,加装了由斜式风道和灰渣道构成的出风头,斜式风道的中心线与引风管中心线成α角,风口端面与灰渣道的垂直中心线成β角。该鼓风管能有效地防止灰渣及其他杂物落入风管内,长期使用不会堵塞。而且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造价低廉。文档编号F24B1/00GK2090927SQ9120612公开日1991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12日专利技术者傅仲炎 申请人:傅仲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地风炉灶的斜式鼓风管,具有引风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1)端部有出风头(2),出风头由斜式风道(4)和灰滓道(3)构成,风道(4)的中心线与引风管(1)中心线成α角,其风口端面与灰滓道(3)的垂直中心线成β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仲炎
申请(专利权)人:傅仲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