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若虹专利>正文

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塑料电镀层的剥离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304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塑料电镀层的剥离方法,包括:步骤S1,将带有金属电镀层的塑料结构进行切割处理,收集切割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步骤S2,将切割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放置于刮离装置,利用刮离装置的刮离刀片对塑料结构的表面进行刮离动作;步骤S3,利用传动机构使刮离刀片转动,进行多个角度的刮离动作;步骤S4,利用水流冲击进行第一步分离;分别收集被水流冲走的塑料结构、不能被水流冲走的金属混合物;步骤S5,利用萃取装置对金属混合物进行萃取,对从电镀层剥离的金属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步骤S6,利用磁吸效果将收集到的塑料结构进行吸引处理;步骤S7,将进行过磁吸处理的塑料结构进行脱水处理。

Stripping method of plastic electroplated coating based on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塑料电镀层的剥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分拣与金属回收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塑料电镀层的剥离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和电子产品的销量的大幅增加,报废量也在逐年上升,这些淘汰的产品中含有大量的ABS塑料电镀件,相对于普通塑料,这些电镀件中还含有大量的金属,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因此,实现对ABS塑料电镀件的无害化处理、回收和利用能够给环境带来很大的保护,而且还能节约资源。公告号为CN102534222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电镀件的回收方法,该方法包括:破碎、退镀、回收ABS塑料、还原铬、电解还原铜、蒸发浓缩制氯化镍。该回收方法中实现了将铜、铬及ABS塑料的回收,但是在实际中该方法必然会存在污水处理等危害环保的因素,所以还需要有一种能够不产生污染的方法能够对塑料电镀层进行分离。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基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塑料电镀层的剥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塑料电镀层的剥离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塑料电镀层的剥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带有金属电镀层的塑料结构进行切割处理,收集切割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步骤S2,将切割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放置于刮离装置,利用刮离装置的刮离刀片对塑料结构的表面进行刮离动作;步骤S3,利用传动机构使刮离刀片转动,进行多个角度的刮离动作;步骤S4,收集刮离刀片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与金属混合物的组合,利用水流冲击进行第一步分离;分别收集被水流冲走的塑料结构、不能被水流冲走的金属混合物;步骤S5,利用萃取装置对金属混合物进行萃取,对从电镀层剥离的金属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步骤S6,利用磁吸效果将收集到的塑料结构进行吸引,将含有大量金属的塑料结构或金属碎屑通过磁吸的方式去除;步骤S7,将进行过磁吸处理的塑料结构进行脱水处理,收集塑料结构。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刮离刀片设有若干个锋利边缘的阶梯面,用于对塑料结构进行刮离。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S7,均使用水循环系统收集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所述水循环系统对废水处理之后,重复使用在步骤S1-S7。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切割处理获得塑料结构经过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的尺寸大于刮离装置的出料口尺寸。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S2、S3重复进行若干次。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方案的剥离方法无需使用传统技术中剥离塑料电镀层使用的化学药剂,不再产生大量工业污水,也直接避免了对环境造成危害,有利于当前社会的环保建设。此外,本方案的剥离方法采用物理手段对塑料电镀层进行剥离,并且采用了刮离刀片进行刮离、利用水流冲刷分离,将金属、塑料分离出来,再利用磁吸手段再次分离出带有金属电镀层的塑料,最后利用脱水步骤进行脱水,可以获得分离出来的金属、无金属的塑料,此外,本方案实现了带有电镀层的塑料的处理,同时利用水循环系统避免了污水污染环境,有利于我国当前资源紧张的社会形势得到缓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塑料电镀层的剥离方法的具体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如图1所示的方法流程图,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塑料电镀层的剥离方法的具体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带有金属电镀层的塑料结构进行切割处理,收集切割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步骤S2,将切割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放置于刮离装置,利用刮离装置的刮离刀片对塑料结构的表面进行刮离动作;步骤S3,利用传动机构使刮离刀片转动,进行多个角度的刮离动作;步骤S4,收集刮离刀片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与金属混合物的组合,利用水流冲击进行第一步分离;分别收集被水流冲走的塑料结构、不能被水流冲走的金属混合物;步骤S5,利用萃取装置对金属混合物进行萃取,对从电镀层剥离的金属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步骤S6,利用磁吸效果将收集到的塑料结构进行吸引,将含有大量金属的塑料结构或金属碎屑通过磁吸的方式去除;步骤S7,将进行过磁吸处理的塑料结构进行脱水处理,收集塑料结构。具体地,所述电镀层为人们在同腐蚀作斗争中,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电镀能提高金属零件在使用环境中的抗蚀性能;装饰零件的外表,使其光亮美观;提高零件的工作性能,如硬度,耐磨,导电性,电磁性、耐热性,钎焊性及其他特殊性能。但是在电镀层的处理中,由于塑料结构一般具有较好的硬度,所以步骤S1需要对塑料结构进行切割,以进行下一步骤的处理。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2为本方案的核心,具体的,方案旨在利用物理结构对塑料结构的表面电镀层进行刮离;因此,对于步骤S2而言,记载的刮离装置可以为任意的且可以实现刮离的刮离装置,本方案中不做具体限制。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当使用者利用刮离装置进行刮离时,必然需要使用到较为锋利的物体,因此,对于步骤S3而言,所述刮离刀片设有若干个锋利边缘的阶梯面,用于对塑料结构进行刮离。用于完成重要的刮离处理。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S7,均使用水循环系统收集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所述水循环系统对废水处理之后,重复使用在步骤S1-S7。具体地,由于对塑料处理的过程,尽管未曾使用到化学药剂对电镀层处理,但是上述步骤还包括需要冲刷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安装水循环系统进行处理,不仅可以节约用水,也能防止污染环境。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切割处理获得塑料结构经过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的尺寸大于刮离装置的出料口尺寸,该步骤旨在使步骤S1和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塑料电镀层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将带有金属电镀层的塑料结构进行切割处理,收集切割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n步骤S2,将切割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放置于刮离装置,利用刮离装置的刮离刀片对塑料结构的表面进行刮离动作;/n步骤S3,利用传动机构使刮离刀片转动,进行多个角度的刮离动作;/n步骤S4,收集刮离刀片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与金属混合物的组合,利用水流冲击进行第一步分离;分别收集被水流冲走的塑料结构、不能被水流冲走的金属混合物;/n步骤S5,利用萃取装置对金属混合物进行萃取,对从电镀层剥离的金属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n步骤S6,利用磁吸效果将收集到的塑料结构进行吸引,将含有大量金属的塑料结构或金属碎屑通过磁吸的方式去除;/n步骤S7,将进行过磁吸处理的塑料结构进行脱水处理,收集塑料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塑料电镀层的剥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带有金属电镀层的塑料结构进行切割处理,收集切割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
步骤S2,将切割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放置于刮离装置,利用刮离装置的刮离刀片对塑料结构的表面进行刮离动作;
步骤S3,利用传动机构使刮离刀片转动,进行多个角度的刮离动作;
步骤S4,收集刮离刀片处理之后的塑料结构与金属混合物的组合,利用水流冲击进行第一步分离;分别收集被水流冲走的塑料结构、不能被水流冲走的金属混合物;
步骤S5,利用萃取装置对金属混合物进行萃取,对从电镀层剥离的金属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
步骤S6,利用磁吸效果将收集到的塑料结构进行吸引,将含有大量金属的塑料结构或金属碎屑通过磁吸的方式去除;
步骤S7,将进行过磁吸处理的塑料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若虹
申请(专利权)人:刘若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